摘 要:音樂是以聲音來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是人類表現性藝術最早的形式之一。在音樂教育中,有兩個層次的目標培養,一個是能力層次,包括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想象思維能力、理解表現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一個是素養層次,包括培養學生真、善、美的情感和愛國情感。這兩個層次互相依存,而素養層次是比能力層次更高的層次,也是我們在音樂教育中所要完成的情感培養目標。
關鍵詞:音樂欣賞;審美觀;目標培養;素養
一、導論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在古代,音樂的作用達到了“禮”的高度。國內的音樂教育研究則主張從幼兒開始著手培養節奏、表演、個性發展與創新能力,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音樂。我們發現,音樂的確有教化的特殊作用。在美國,音樂教育已經發展到及其重要的地位,甚至超越教育和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向腦科學、人類學、社會學等方向邁進。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納德把音樂定義為一種智能,列為與數學、語言、邏輯等齊名的七種智能之一。
二、音樂欣賞與審美觀的關系
1.音樂欣賞與審美教育
音樂欣賞,是指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音樂通過人的審美感知能迅速調節情感,引起共鳴。
審美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在形式、氣質、形象、情感等方面得到審美提升,從而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情趣。不僅如此,它還能夠塑造完美人格、影響人的思想、培養高尚的品格,對提高人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審美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音樂欣賞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欣賞所具備的個性、創造性,使它具有較強的審美教育能力。因此,音樂欣賞是進行審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藝術活動,而音樂欣賞課則是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的主要課程。
2.音樂欣賞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音樂教育是以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為基本目的的教育形式。通過音樂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鑒賞水平。音樂欣賞教學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外部聽覺訓練達到豐富內心情感、意識的目的。在音樂欣賞中領會、接受、理解音樂,要求能夠分析和描述所欣賞的音樂作品,能夠以恰當的標準評價音樂表演,最終達到能分析音樂基本要素與音樂作品獨創性、表現力的關系,能理解音樂作品喚起情感和情緒所使用的音樂表現手段的目的。
音樂欣賞作為探究音樂美的一種形式,對音樂實踐的各個環節進行研究。不僅會有助于人們認識音樂藝術的美學規律,而且也會豐富美學,使美學更具完整性和概括性。音樂審美研究和探索幫助人們掌握音樂審美活動的規律,提高人類獲取音樂美感的自覺意識,建立健康的音樂審美理想,全面提升音樂美學素養以及音樂美的鑒賞能力。在音樂美學這個范疇內,音樂欣賞與音樂審美這對內容與形式,達到了一種高度和諧的辯證統一。
三、如何通過音樂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音樂欣賞作為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日益引起理論界和教育界的關注。它可以使受教育者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情感,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如何將審美教育很好地運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在教學方面具有重大的指導性意義。
我們知道,音樂教學本身就充滿了趣味,要做到音樂課對學生來說是有興趣的,這一點并不難。教師進入課堂,先設計好和他們密切相關的話題,導入課堂內容。此外,在日常教學中,要用一些時尚的話題、他們感興趣的流行歌曲導入、貫穿課堂,這樣才能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從而沿著他們的興趣更好地進行教學。
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讓學生深刻地體會音樂藝術的巨大魅力,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從中發現美、欣賞美,從而創造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音樂的美育功能。
教學中應注意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啟發、引導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如用有關的圖片、幻燈片、音樂故事、生動形象的解說、音響對比等方法,幫助學生更親切地感受與理解音樂。在欣賞教學中,把音樂與舞蹈、戲劇、文學、美術等各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音樂這種極為抽象的聽覺藝術與視覺、運動覺等聯系在一起,發揮諸感官或意象之間的交錯、混合的聯覺作用,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作品的深入理解,還有助于學生藝術思維能力和審美心理的發展。
音樂作品通常包括三個立體的層次,即音響外層、情感層和思想意境層,而思想意境層是音樂作品的深層核心。音樂抒情的目的體現為一種意境,同時還通過音樂形象的邏輯來表達深刻的哲理性思想。音樂作品意蘊豐富性要求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要有理性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情感意蘊,從而確立崇高的審美觀,把內在的精神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四、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音樂欣賞教育來培訓學生的審美觀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注重音樂的美育功能并使之運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和表現能力,從中不斷地實踐、體驗和鑒賞其美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其意義是深遠的。我們促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去偽存真、揚善棄惡、褒美貶丑,在美的浸潤下成為全面發展的新人。
在音樂教育不斷發展改革的今天,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思想指導下,音樂欣賞教學重新被重視,也帶來了對這一教學手段的意義、功能和方式的重新理解和研究的升溫。對于即將從事音樂教學的教師來說,對音樂欣賞和音樂審美二者的關系進行全方位思考和深入探討及如何把審美教育很好地運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科普蘭.怎樣欣賞音樂.2版.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2]曾繁仁,高旭東.審美教育新論.3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3]蔣一民.音樂美學.3版.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
[4]王銳.實施音樂課程標準改革高師音樂教學.中國音樂教育,2002(05).
(作者單位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高平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