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很多父母,為了讓子女能考上好的學校,把所有的家庭責任全部攬下,不讓孩子吃一點苦,承擔一點家庭責任,結果是孩子可能考上大學,卻連基本的責任心、孝敬心也沒有,這樣的人就是大學畢業,由于沒有責任心,自食其力養活自己都難,也不會對父母孝敬——父母們也在品嘗自己不成功家教的苦果。
作為一個公民,應該懂得成人后要自食其力,要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不能再向父母伸手要錢。假期到了,就中學生而言,很多家長打算把孩子送去補習,期望再次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個人認為,假期里家長有意識培養中學生的體力勞動意識和能力更重要。
一、假3BznvWjw33E1LpNERetKXw==期是家長有意識培養孩子的體力勞動意識和能力的機會
現在中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很緊張,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假期里是應該放松一下,讓大腦好好休息一下,不能再一味地去研讀文化知識,有張有弛,為下一個沖刺積蓄能量,由家長決定孩子去補這補那,孩子缺乏繼續學習的興趣那實在不妥。現在中學生在學校和家里多缺乏體力勞動的機會,是因為被家長的“愛”剝奪了,為了不影響學生學業,家務家長幾乎全包,就是洗洗自己的衣服都由家長代辦,孩子真正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程度,就這樣,有的孩子也不滿足,久而久之,形成孩子體力勞動的意識淡薄,自己不去勞動是不能真正理解勞動的辛苦,也就不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體會不到父母辛辛苦苦為自己創造的幸福環境,體力勞動的缺失已經成為影響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之一,假期應該是補補體力勞動缺失的機會。
二、假期里家長有意識培養中學生的體力勞動意識和能力,是中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逐漸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需要
中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多參加勞動鍛煉,有益于體格的健康發育。有了健康的體格,以后才能成為真正的合格人才。現在的孩子普遍追求“骨感美”,喜歡把自己打扮得男不男女不女,其實,這正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勇敢的作風放到了網絡游戲上,而不是真正的生活中,見義不敢勇為,為什么呢?直接原因是自己沒有一個健康的體格,怕啊。中學生正處于正確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正確對待體力勞動關系到自己一生的成敗。在學校教育中,目前以升學、轉變學生身份為基本目標的教育,學生只完成升學的過程,教育對他們來說也只派升學之用,導致我國義務教育普及率已達99%,高等教育早已大眾化,可社會文明、道德水準卻并沒有得到同步提高。畢竟體力勞動是辛苦的,只有具備了吃苦的意識,才不會眼高手低,能夠拿得起放得下,才不會看不起體力勞動的人,形成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三、假期里家長要有意識地帶領孩子做體力勞動
改變以往包辦一切的習慣,和孩子一起勞動,也可以增進和孩子的感情交流和溝通,共享辛苦勞動帶來的樂趣,克服孩子懶的動手習慣,從一點一滴慢慢培養,多一些社會實踐的機會。其實,體力勞動中也有腦力勞動的成分,有更多的創造和創新在里面。只有掌握了勞動的技能,才能事半功倍,以后也會把這種體會應用到文化課學習上,使孩子達到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甘肅省涇川縣高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