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開展泥工教學活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泥工;教學活動;指導策略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從種類上來說大致可以分為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幼兒泥工活動只是幼兒美術教學中的一個分支,泥工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當你給孩子一團泥時,他們會很高興地反復捏著玩,這時幼兒的手指和肌肉便參與了鍛煉,所以,泥工教學就是指幼兒以泥為材料,用手及簡單的工具塑造立體形象的一種教學活動。開展好泥工活動能使幼兒從小了解、接觸民間文化藝術,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藝術審美的教育。那么,如何開展好泥工教學的指導活動,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泥工活動所潛在的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一、層層遞進,點滴積累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泥工教學活動要從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讓孩子盡情地玩泥,不要對其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泥柔軟的質地以及各種顏色的彩泥很快會引起幼兒的興趣,尤其是對于剛入園的幼兒來說,玩泥,是一種很好的寄托情緒的方式。
2.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出發
泥工教學活動不但要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物體形象,而且要考慮到泥工表現的特點,因為泥工表現具有立體性,因而選擇的物體形象要便于進行立體的表現,教師可以從最簡單的物體入手,掌握單個形體的基本捏法。經過第一pZ416tErjoSVNFPllwnsrw==階段的“訓練”之后,幼兒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比如,搓、壓、團、捏等,在掌握這些簡單的技能后,他們開始不滿足于之前的“游戲階段”。隨著經驗和技能的不斷積累,他們希望老師能夠給予他們新的內容、新的技法,他們不會像過去那樣拿著一個圓對著老師說:“這是個西瓜。”取而代之他們會問:“老師,小雪人怎么做?”這個階段是教師選擇指導方式的轉折點,為了讓幼兒能夠獲得很好的具象效果,有的教師就采用了模仿示范法。孩子想做小雪人,就先親手做一個“小雪人”放在桌子中間,“好了,這就是個小雪人,像不像,你會不會做”。之后就讓孩子模仿,作品和老師的如出一轍,孩子的具象思維是得到了發展,但是創造的過程卻被磨滅了。聰明的老師不會一味地按照幼兒的要求去做,他會靈活運用教育技巧、技法,拓展幼兒的思維。其做法是教師首先幫助幼兒儲備各種感性知識,從啟發幼兒積極主動地觀察到把握物體的形狀、顏色和結構特點,再到學習從不同的角度發現物體的不同側面,不同特點,并加以表現,操作的主體應當是幼兒,而不是教師的示范。教師主要是對幼兒的思維進行適當、適時的啟發和引導,并提供一定技巧上的幫助。泥工活動的對象可以選擇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物體,如,水果、牙杯等;也可以圍繞本班的主題設置,選擇最近主題活動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幼兒較為熟悉的物體,比如,在開展“海底世界”的主題活動時,活動中經常講到的章魚、小魚等都可以成為泥工活動的對象。由于幼兒已經對這些物體有所了解,并且已經初步掌握其基本特征,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操作起來不會顯得無從下手。
3.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由單個造型到組合創造場景
首先我們要讓幼兒把單個造型有機地組合起來,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這時的泥工活動不是簡單地將過程停留在塑形上,而是可以隨意地創造場景,對單個造型進行簡單的組合,這種操作給予幼兒更大的創造空間。比如,塑造小人,幼兒自己捏了一個小朋友之后,鼓勵他們將這個單獨的小朋友放入一個場景或是自己編織的故事中,有的孩子做了一條繩子,把繩子放在小朋友的手上,他會說:“小朋友在玩跳繩。”有的幼兒會做一個小操場,把小朋友放到操場上,旁邊又捏了一個大人,他又會說:“爸爸和寶寶在操場上跑步。”……同樣的,一個小朋友的單個造型經過幼兒的巧妙組合,會呈現出不同的場景,讓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釋放。通過這樣的練習,在不斷提高幼兒動手制作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泥工活動可以滿足幼兒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在這樣的泥工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現,幼兒在制作過程中自由地、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想法,通過雙手將自己的想象變成具體成果,體驗成果的喜悅,對自己加以肯定。
4.把多種材料融入泥工活動中
將泥工活動所塑造的造型與輔助材料相結合。在選擇材料進行輔助塑形的時候,幼兒可以大膽自由地選擇。比如“奧運場上的健兒”,幼兒完全可以選擇各種輔助物當運動器械,可以用一塊板來做一個運動場。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作出各式各樣的“運動健兒”,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熱鬧非凡的“運動場上的健兒”就馬上呈現出來。如此選擇材料來輔助塑形的方法會給予幼兒更為直觀的體驗,從而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在進行這一階段的操作中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能夠收集各種廢棄的東西,比如,盒子、彩紙、繩子、瓶蓋、吸管等,還可以收集大自然的廢舊物,如,葉子、貝殼、石頭、樹枝……為幼兒提供更多的選擇,釋放他們無窮無盡的創造能力。
二、多肯定,多展示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別人的認同。幼兒也不例外,這種渴望得到贊賞的心理比成人更強烈。而幼兒泥工的潛力各有不同,應優先考慮對他們創造性的培養,不能只拿“像與不像”“行與不行”作為評價幼兒作品的標準,要用欣賞、鼓勵的語言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我們作為教師,不應束縛幼兒的思維,要積極鼓勵幼兒放飛想象的翅膀,誘導幼兒自發地表現,從而提高泥工興趣,實現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家雄,林琳,呂堅.學前兒童美術教育.1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04.
[2]曹中平.幼兒教育心理學.1版.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9.
[3]呂達.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
(作者單位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