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好地圖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選擇最合適的地圖和設計最佳的使用方案。
關鍵詞:地圖;課堂語言;簡圖
相信任何一位地理老師,都知道地圖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性,也一定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因為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啊!我也時常用自己的一句順口溜提醒我的學生:“學地理,講方法,手眼腦,不離圖?!钡?,綜合地圖往往信息容量太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見度低,有時候不利于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地學習。如:鐵路公路干線、河流流域水系、國界線、省界線等混合在一起,學生很難準確掌握。還有的時候,在教學新課中用比較法教學時,需要用到已經學過的地區(qū)做比較,不可能再找出以前的圖,那樣太費時。而這時,繪制地理簡圖來輔助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的優(yōu)勢就十分明顯了。
地理簡圖就是用簡單的線條去勾畫地圖圖形。教學實踐中用最簡單的筆畫,在短時間內迅速而準確地繪出課堂教學所需要的示意圖、簡圖,或是結合教材邊講邊畫,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曾經沉悶單調的課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這時,學生的目光和思緒一定在你手中那支活動的“粉筆”上,他們的注意力定會集中于你所要引導的問題上。
舉兩個我用畫簡圖教學的實例:
七年級下冊講《西亞石油海上運輸線路》時,我首先在黑板上大體描繪出世界版圖,然后邊介紹邊畫出波斯灣石油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的運輸線路經過的大洋和著名的海峽,并且通過線條的粗細,讓學生分析運輸量的大小及原因。學生看教師繪圖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形成長久記憶??梢?,簡圖在地理教學中用處很大,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具有獨特的作用。
八年級下冊講《西部開發(fā)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講到新疆的地形特點時,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勾畫出三條粗橫線自北向南分別代表“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在三條粗線中分別畫兩個圓代表“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然后讓學生據圖總結新疆的地形特點,學生就很容易得出“三山夾兩盆”的答案。如此簡單的幾筆圖畫,很清晰地揭示了這幾個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具有很直觀的表現能力,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這種地理簡圖通常取其神似,不計細節(jié),抓住基本,突出特點,鮮明醒目。教師邊教邊畫,每一個知識點出現,就在圖上落實,圖文融合,學生習慣以圖憶文,圖文轉化順利,會大大促進學生地理空間感的形成。
在教學中,我在繪制地理簡圖輔助教學的同時,也要求學生模仿勾畫,如講授《中國地形》一節(jié),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歸納出我國地形的特點,并進行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出我國地形有兩大特點:一是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二是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然后,在黑板上把這兩個特點落實成我國的地形略圖。一邊提問,一邊用白色粉筆繪出主要山脈是由幾列平行山脈組成。即東西走向的一組: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一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弧形走向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然后粗略地勾出我國的陸疆和海岸線,讓學生仔細觀察由于海拔高低不同,這些山脈組成幾個階梯,進而引導學生觀察我國疆域的輪廓形狀。
為了讓學生記錄自己學習地理的軌跡,我要求學生每人設立一本畫圖薄,學生將在課堂上跟著老師畫的圖和教師布置的畫圖作業(yè),按時間的先后,收集在這本畫圖本上,教師定期進行檢查,并將好的作品利用墻報展示出來。這樣學生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成長的過程和結果,還會自然養(yǎng)成畫圖的習慣。
教無定法。地圖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選擇最合適的地圖和設計最佳的使用方案。只要我們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科學合理地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地理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有趣的地理學習中來,相信我們的地理課堂會更加精彩。
(作者單位 山東省高密市姚哥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