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教師來說,教學無疑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但往往由于學校的各種各樣的事物,導致了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不能正常按進度完成。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真正舍得讓學生自己去讀,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才是真正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服務的,才能真正引領學生走進語文之美,讓學生對文學、對藝術有著真正的理解與熱愛,才會真正地享受學習。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放手;舍得
常言道:“下河才知水深淺,出腿再看兩腳泥。”教師在學生沒有熟讀、深思之后的所謂地條分縷析地講解、深入淺出地詮釋、苦心孤詣地設計、口吐蓮花地表達,無論多么精彩異常,無論多么生動活潑,而對于學生閱讀來說都是無益的!
在閱讀教學中舍得花時間讀:
首先,讓學生“讀”起來。無論學生是高聲朗誦,還是低聲誦讀,都要讓他們先讀起來再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上幾遍,慢慢體會,就會有所得了!當然,閱讀可以采取各種手段,這就要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而定。
其次,讓學生“動”起來。所謂“動”,指的是兩個方面:
一要讓學生做筆記: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就要敢于拿起筆來,圈點批注,把自己的見解、批判寫在書眉、書邊處,書是你的,還用客氣嗎?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什么你自己的書上不能留下自己的讀書的痕跡呢?二要讓學生進行交流:讀書,要的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所得,就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換,兩個人交流,每人就有了兩種思想;每班40~50多個人交流,每人就有了更多的思想儲備!
最后,“說”“寫”結合,以“寫”為主。“說”和“寫”是不同的,“說”在很大程度上是隨意的,缺乏嚴謹的,缺乏邏輯的。“寫”則不同,學生在把自己的所得寫下來的過程中,就是重新組織語言、重新整理思路、重新邏輯論證的過程。
“讀”“動”“說”“寫”,看似學生自己在做,實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自己來完成,其實更是教師教育智慧和膽識的體現。而且,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是有必要的,通過代表課文的重點講解以及寫作知識的傳授,就能更好地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時小燕.課外閱讀指導初探.現代閱讀,2013(02).
(作者單位 山東省臨清市八岔路鎮艾寨丕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