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根本出發點,而“健康”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還包括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語文情感教育能起到激發學生情感的積極作用,促使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語言教育更需要重視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挖掘情感因素,運用有效教學手段,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現代教育要求必須重視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學習和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從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結合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充分感知情感,給予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本文通過優化教學情境、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三個方面來討論情感教育的實施。
一、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情境熏陶是情感產生的機制之一,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有利于把學生的情感轉移到教學內容中,既展示了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融入到學習中,主動掌握知識,同時也促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根據教學內容配合教學資源。
如,學習《月光曲》一文時,我播放了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沉醉在優美的琴聲里,這個時候,我用莊重而舒緩的語調對學生說:“同學們,偉大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曾經說過:‘我的音樂只應該為勞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的幸福!’他用生命在譜寫曲子,《月光曲》就是其中一首。”讓學生沉淀一下感情,接著把音量調小,然后向學生介紹此曲是怎么譜寫的,通過音樂與動情的介紹,叩開學生的情感之門,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富有暗示性的教學情境,同時也為學習文本打下了情感基調。又如,《長征》一文學習時,我以《長征》這首歌曲為背景音樂,向學生介紹作者、創作背景以及有關的知識,為學生營造與詩詞相同的氛圍,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很多途徑,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積極地為學生提供情感體驗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豐富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探究內需
教學中不難發現一些課文由于距今時間較久,雖然有的是學生熟悉的,但是卻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教學中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探究需要,在呈現教學內容的時候,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整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抓準切入點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文本所敘述的都是學生熟悉的,只是學生沒有意識到生活事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等加入到文本分析中,對文本進行重新整合,找準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如,《頤和園》一文的學習時,我先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家或是自己房間的格局、布置,并說說你認為最有特點的部分。等學生敘述后,教師引出新課:看來,不論是小小的裝飾,還是家居布置都蘊含了你們的用心。那么,今天就讓我們看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頤和園的設計者是如何別具匠心的。通過這樣的導入,使學生與文本內容得以拉近,從生活問題出發,更賦予了課堂生活化的氣息,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激活教學過程,陶冶學生情操
教學過程是一個交流的過程,沒有交流算不上好的課堂,因此,教學中要善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體情操體驗,加強教學中的情感交流,激活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教學《黃山奇石》一文時,我在課堂中穿插了大量的圖片,并加入語言的輔助介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促使學生陶冶了熱愛祖國山川的愛國主義情操。
三、完善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的教學評價過于強調知識的定量評級,而忽視了情感因素,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在教學評價中要體現情感和認知的統一,教師要重視教學中的情感性,關注教學目標的完成和學生的認知,促使情感和認知相伴而行。語文教學全面發展的重要一點就是情感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需要重視通過文本向學生傳遞情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實施多層次評價,完善教學評價,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語文教學極具情感內涵和思想性,而教師是情感教育的實施者,要想有效的情感教學,就必須堅持情感教學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創新教學方法,力求情感教育始終貫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張建國.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2(63).
(作者單位 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德州鎮果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