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改進化學實驗方法,讓學生體驗到新奇和樂趣,有助于增加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有助于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物質變化的積極性,有助于挖掘出學生內心深處學好化學能夠更好地造福人類、服務社會的使命感,效果會比被動式的強迫學習好很多。
關鍵詞:學習興趣;探究能力;責任感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都發生了很大轉變。比起以往教學中單一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應用,現在更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古人云:“青出于藍要勝于藍”——新課改的意義就在于此,也就是現在常說的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是主體,對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動手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教學中我們必須加強實驗教學的運用,尤其是化學本來就很依賴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筆者通過對高中教材的研究,對教材中的實驗部分進行研究,探索出對焰色反應這一實驗進行一點小小改進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實驗效果。
所謂“焰色反應”,內容其實比較簡單。它就是運用各種材質和手段,使元素中各種離子,諸如鈉離子、鉀離子、銅離子、鋰離子、鋇離子、鈣離子等,展現出各自本來的面目——鈉(黃)鉀(淺紫)銅(綠)鋰(紫紅)鋇(黃綠)鈣(磚紅)。讓學生通過對各種離子顏色的了解和掌握來判斷出元素的存在。如果教學中像傳統實驗那樣采用鉑金絲,實驗效果固然很理想,但缺點有很多:其一,鉑金絲價格昂貴,許多中學不具備條件;其二,由于所蘸取的金屬鹽溶液有限,灼燒時,火焰呈現的時間較短,而且火焰不夠大,演示時后排的同學不易觀察清楚。要想學生們看得清楚明白并記憶深刻,就只能從教學實驗錄像里面去觀看了。這種方法大大減少了實驗本來的樂趣,也展現不出化學這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更不能體現出新課改教程的意義。長期下去,如果學生只重視單純記下實驗現象,缺少自己動手發現的機會,又會回到死記硬背的老路,一旦逐漸失去對探究的興趣,學習上便不再有積極主動的動力。
實驗用品:蒸發皿、酒精、三腳架、玻璃棒、藍色鈷玻璃(檢驗鉀的時候使用)濕抹布。
操作過程:準備一個三腳架,在上放一干燥潔凈的蒸發皿,然后向蒸發皿加10mL無水乙醇,點燃乙醇。用藥匙取少量含有不同離子的金屬鹽粉末撒入到火焰中,立即可看到含有不同離子的金屬鹽粉末在燃燒過程中,受熱顯現出來不同顏色。這個時候,加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燃燒的乙醇,可以使整個焰色反應持續到乙醇燃燒完畢。此法的優點在于:
a.儀器簡單,材料經濟,操作簡便。
b.乙醇在蒸發皿中燃燒,火焰很旺,加入金屬鹽后,產生的焰色光強,玻璃棒的攪拌使金屬鹽與火焰充分接觸,延長了觀察時間,焰色反應更加明顯,甚至鉀的特征焰色不用鈷玻璃也能觀察到。
新課改,就是著重于一個“改”字,就是要通過改進讓學生體驗到新奇和樂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增強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興趣,挖掘出學生內心深處學好化學以便將來能夠更好地造福人類、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和人生目標會讓學生越來越好!同時,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夠不斷地想辦法引導學生喜歡上學習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教學中會輕松很多,效果也要比被動學習好很多。
以上都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想法,希望可以被大家所用。實驗中諸多不足的地方,請各位前輩不吝賜教!
(作者單位 湖北省老河口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