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象山縣對幼兒園教育機制的具體落實,來談農村幼兒園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保障機制;管理機制;準入機制;內涵發展機制
象山縣共有有證幼兒園88所,其中公辦幼兒園20所,民辦幼兒園68所。省等級幼兒園57所,其中省一級幼兒園6所,省二級幼兒園15所,省三級幼兒園36所。全縣學前教育還存在公辦幼兒園比例不高,優質資源總量不足;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學前教育投入難;師資隊伍不健全,教師整體素質偏低等現象。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綱要》的發布與實施,學前教育面臨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綱要》把加快學前教育發展居于戰略任務的首位,為今后繼續深化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我縣以《寧波市學前教育三年提升計劃》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規范和發展”為主題,圍繞“做特省一級六大園、做強鄉鎮中心園、規范小規模民辦園、消除無證園”為目標,立足于關注民生、均衡發展的角度,初步建立了“政府統籌、城鄉一體、整體提升、質量為本”的內涵發展長效機制,推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為學前教育優質、均衡、內涵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出臺政府統籌的學前教育保障機制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建立政府投入、社會投資、家庭合理分擔的經費保障機制。2011年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的實施意見》《象山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象山縣幼兒園布點規劃(2011~2025年)》和《象山縣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管理和認定辦法》等,進一步明確了學前教育發展的新目標、新任務,尤其是今后三年里,要加快建設鄉鎮公辦幼兒園、小區配套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高標準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為有力推動各級各類幼兒園快速發展指明方向和政策保障。2011年起,連續三年,縣財政每年統籌安排2000萬元的學前教育建設和扶持專項資金,用于建設標準化園舍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扶持行動,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縣財政與鄉鎮財政以4∶6比例承擔;縣財政將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提高到每生150元,并每年每生保持50元的增長,用于對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公用經費和教師社會保險金、合格教師工資等補助,獎勵幼兒園的創先創優,對創成省示范、市示范和省級達標三星級以上的幼兒園,縣政府分別獎勵20萬元、10萬元和5萬元;對承擔示范、培訓、輔導職能的省示范性幼兒園和鎮鄉(街道)中心幼兒園,每年補助公用經費2萬至3萬元。不斷強化民辦幼兒園管理,對5所規模達到200名幼兒以上的三星級民辦幼兒園實行年度考核制,考核優秀的給予5萬元獎勵。2010年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1500萬元,占縣財政性教育經費的3.7%;2011年全縣用于學前教育的財政性經費達到3570萬元,占縣財政性教育經費的5.3%;2012年縣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為6000萬元,占縣財政性教育經費的7.1%。
二、完善城鄉聯動的學前教育管理機制
加快實現城鄉學前教育相對均衡、優質發展的進程,按照“一個鎮鄉(街道)至少辦好一所中心幼兒園”的要求,大力推進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建設,全縣18個鄉鎮(街道)均已建立1所中心幼兒園。構建縣、鎮鄉(街道)、園三級管理服務網絡。2012年依托省一級優質資源,在原有結對幫扶和聯動教研協作單位的基礎上組建了機關幼兒園等六大教育集團,實施以總園+分園形成的“一體型”和以六大園+鄉鎮中心園為核心的“雙體型”的教育管理模式。通過集團內師資培訓、園本教研、師徒結對、同伴互助、師資交流等方式,促進農村鄉鎮中心園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動鄉鎮中心園管理與教學的發展,提高農村幼兒園的辦園質量,逐步形成辦學理念、教學資源、教科研成果共享機制。“一體型”集團深入推行“六統一”一體化管理模式,即經費統一管理、教玩具統一配置、教師統一調配、教師工資統一發放、教師工作統一考核、教學質量統一評估。打破原有的鎮村幼兒園界限,通過調整優化布局、教師合理調配、教育資源優化等,基本形成以中心幼兒園為“軸心”,以民辦幼兒園為“扇面”的一體化發展格局,園與園之間通過優勢連接、功能互補,最大程度地集聚、整合教育資源,推動農村幼兒園的整體發展。
三、強化規范辦園的學前教育準入機制
根據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和要求,嚴格落實學前教育定期檢查評估制度,不斷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加強辦園準入管理,按照網點布局和規劃需要,依據省定標準,嚴格審批各類幼兒園,不夠條件的堅決不予辦理;對未經登記注冊、違反規定的學前教育機構,采取果斷措施依法予以取締;同時對管理不善、師資不足、設施不配套、衛生不達標的幼兒園堅決進行清理整頓。落實年檢制度,對年檢兩年以上不合格且無條件整改的幼兒園取消其辦園資格。加強幼兒園收費管理,在實施民辦幼兒園生均經費補助政策的同時,著重加強民辦幼兒園規范收費的監督,完善備案程序,統一實行幼兒園收費公示制度,確保學前教育收費管理納入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堅持科學保教,嚴格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成人化”傾向,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嚴禁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發生。嚴格幼兒園安全管理制度,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注重安全管理制度化,確保校車、設備、活動場地、大型玩教具等設施的安全,定期查食品安全、衛生防疫、消防設施及值班到崗情況,確保幼兒在園學習及生活安全、健康。
四、拓展以質量為本的學前教育內涵發展機制
堅持“質量立園、科研興園、特色名園”的辦學思路,拓展深化幼兒教育內涵,使學前教育在硬件建設、數量擴充為特征的外延發展的基礎上,逐步轉向以軟件建設、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發展。主要突出了“三個注重”:(1)注重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基點,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全面推進幼兒園服務人本化、精細化和個性化,開展了幼兒成長助教團、個案跟蹤教育、社會評園等活動。(2)注重以打造特色和品牌為抓手,進一步提升育人質量。突出辦園特色,把特色幼兒園創建作為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形成了機關幼兒園的《幼兒成長助教》、海韻幼兒園的《感恩教育》、濱海幼兒園的《奧爾夫音樂教育》和石浦中心幼兒園的《娃娃看石浦》等優秀校本課程。(3)注重以隊伍建設為核心,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規范師資引進機制,建立公開招聘、定向招聘等機制,2008年以來共招聘公辦幼兒教師150名和60名五年一貫制的幼師生。實施鄉鎮幼兒園公派園長機制,每年都有2名城區骨干教師下派到鄉鎮幼兒園擔任園長。推行公派事業編制教師制度,公辦幼兒教師到農村中心幼兒園任教達138人。完善教師考評培訓制度,將幼兒教師納入全縣師訓工程,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技術院校設置幼教專業,實行訂單式培養和定向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鼓勵和保護農村幼兒教師安心從教,以穩定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同時,通過“上掛下派、蹲點學習”等形式,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提升農村學前教育的內涵發展。
幾年來,象山縣學前教育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滿足了群眾多層次的入園需求,解決了“上園難”的問題,今年是實施“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學前教育實現全面提速提質、優化升級的重要一年。象山縣大力推動幼兒園園舍標準化建設工程,進一步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總量,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參與,多渠道、多形式舉辦學前教育的發展格局,健全幼兒園教師待遇保障制度,強化監督管理,促進學前教育有序發展。
(作者單位 浙江省象山縣教育局學前教育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