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與國際貿易交往的日益頻繁,全世界掀起學英語的熱潮,當然中國也不例外,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后。對那些想出國留學、參加國際研討和想跟外國進行文化交流的人來說,英語已成為至高需求。通過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發現了和分析了初中生在學習英語口語中所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體會和實踐,就現在學生口語的現狀,口語交際得不到提高的原因,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提出如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作了一些闡述,從而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口語教學;習得環境;思維習慣
一、引言
語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語言的交際性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在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言的情況下,只有掌握了英語,我們才能更有效地在國際舞臺上參與競爭,英語已經成為提升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培養學生敢于開口、善于開口說英語的習慣,在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是教改的目標。由此來說,英語教學應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二、初中生的英語口語現狀
中學英語教學中有一條“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基本原則,它強調并突出了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流工具的功能和實用性。然而,很多教師就只向考試結果看齊,教學完全為考試服務,在常規的教學中更注意讀寫能力,忽視了聽說能力,尤其是對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但在實際生活中,語言口語交際要比書面交際常用的多,學了英語而不會用它解決問題,這就是初中生的英語口語現狀。
三、英語口語得不到提高的原因
1.教育管理部門不重視口語水平的測試,僅僅通過筆試就pass
長期以來,英語教育在我國一些地方只強調筆試,而忽視了口語交際的現實意義。如今口語交際越來越顯示了它的重要性。前年中考,有些農村地區除了英語筆試外,增加了一項口語水平測試。我想這一決策,必定會大大促進學生的口語表達。希望把這一決策進行到底,落到實處。
2.英語教學客觀條件不足
據調查,多數農村地區教學客觀條件存在薄弱環節。特別是英語師資缺乏。在加大英語在農村學校推廣的同時,必須加強中小學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
3.教育理念尚未轉變,學生沒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再也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應教會學生Learn how to learn。當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起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注意學生是否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正所謂“重學輕教”。即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方式。英語教學應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等特點,培養他們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
四、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筆者覺得,除了在教與學方面下功夫外,還應在訓練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做些改進。
1.盡量用英語上課,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媒介和工具,用母語進行思維,由于母語的習慣定勢對外語學習有很大的互遷移作用,很難培養用外語理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所以,必須用老師的多嘴帶動學生的多舌,增加對話練習。換言之,只有用聽的方式輸入,結果才能聽得懂;只有用說話的方式輸入,結果才會說話。聽和說是互動的,也就是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在課堂上要增加對話練習,落實會話常規。練習開口講話的基本功需做到:(1)課堂要求學生有各自的伙伴;(2)做值日報告;(3)鼓勵學生在課余三三兩兩用英語交流,學以致用。
2.提供機會讓學生開口說英語
英語是用來交際的,它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起作用,也只有在特定的語言環境里才能被充分發揮出來。相比之下,我國中小學特別是在農村英語的學習環境是殘缺不一,甚至是十分單一的。尤其在農村,學生接觸的英語信息量更少。所以學校是他們的唯一依靠。那么學校必須創造條件去彌補。學校可以指定時間、地點讓有興趣的學生在一起互相學習,用英語對話,教師作適當的輔導。
3.允許英語口語的“非規范化”,體現英語真實交際的本色
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是中學英語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
的課堂話語就應該體現口頭話語的特點。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說的是口語化英語,而不是太正式或“書本味太濃”的學生腔英語。而且,根據口語交際的特點,它具有隨意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課堂上的英語話語也應該是自然的,靈活的,不斷翻新的,富有個性的,而不總是那些固定的課堂短語,固定的問答和幾個干巴巴的
句子。
4.營造英語習得環境,保障語言輸入量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聽一些英語短劇、小故事、歌曲、歌謠等,有計劃地為孩子播放一些情節引人、活潑有趣、貼近他們生活的英語教學片或錄音帶,片中的人物最好是以英語為本族語言的小朋友。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還可以在班級建立英語圖書角,以及開展各種形式的英語活動。
這些生動活潑的活動,保障了學生的語言信息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5.兼顧兩頭,培養學生健康自我的概念。
自我概念是對人們自我感知和自我認識的統稱,即個人根據以往的經歷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等在心中逐漸形成的一幅朦朧的自我肖像。如,有的學生說自己在英語學習上很笨,沒有英語細胞,不是那塊料等。筆者認為,這些學生的英語成績之所以上不去,有許多認知因素,而這種自暴自棄、缺乏根據的自我描繪、自我否定的心理,可能就是影響他們英語學習的關鍵因素。那么怎樣幫助他們改善自我概念呢?可以從改變學生的思想入手,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培養學生健康的自我概念。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是學生形成健康自我概念的情感土壤。
(1)教師應創設一種和諧、愉快的課堂的氣氛,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下生動活潑地學習英語。
(2)教師要熱愛并寄希望于每一個學生,一個人主要是在與那些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人的關系中及別人如何對待他的經歷中形成或改變他一生的自我概念的。
(3)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錯誤在任何學習過程中都在所難免,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更是普遍現象。
6.改變只看筆試、不聽口語的考核方法
筆者曾教過初三學生,第一堂課就令人吃驚,初三學生竟然聽不懂一些簡單的課堂用語,目光呆滯,似乎很努力去聽,但摸不著頭腦。為了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讓他們談談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大多不敢在公眾場合說話,神情很不自然。
為了學生能充分發揮水平,展現自我,考核的內容和形式的組合可靈活多變。首先,口語試題應做到盡量讓每個人都有話可說,根據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編制合適的問題。其次,在可能與適合的情況下,注意考試方式的多樣化和試題的趣味性,采用多種口試題型,這樣可以測試出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實踐證明,筆者所教的學生,從學生口試的結果來看,他們的成績與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在平時學習過程中自覺提高自身能力的努力程度基本吻合。
五、結語
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
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的運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外,要適應現代教育形勢的需要,因地制宜,積極開發與合理利用課程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總之,在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創造性外,還必須靠教育部門抓嚴落實,正所謂有壓力才有動力。
參考文獻:
[1]陳偉紅.外語教學中的“自我概念”.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8).
[2]楊敏.論外語學習性質與小學課堂英語輸入的四項新原則.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1).
[3]楊毅.中學生英語口語心理障礙成因及對策.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3).
(作者單位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