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于孩子來講,最好的教師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自己的學生視為朋友的志同道合的那種教師。”在我做班主任的14年中,遇到過許多“問題學生”,我總是用“愛”去感化他們。
案例:彭同學是我們班的一位“雙差生”,學習基礎很差,上課從不認真聽課,更讓教師氣憤的是,上課油嘴滑舌,經常和教師“頂牛”,課余時間逗女學生,說臟話,在寢室打牌、吸煙,翻圍墻外出上網,偷東西等等,簡直是“差”得沒法說了。后來,我發現該學生家庭歷經變故,母親去世得早,父親經常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他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也只是她姐姐偶爾來電話打聽一下,現在她姐姐對他也失望了,說他無可救藥了。
鑒于該學生的情況,我采用避其鋒芒,以愛心化解的方法來教育這位“雙差生”。
一、理解學生,用愛感化學生
我首先對他進行全面的了解,得知他的家庭變故,知道他是缺乏父母的愛,才導致自己行為的偏差。于是,我試著從生活上關心他,噓寒問暖,多體貼他,必要時給點生活費,有病就帶他看醫生等等;在學習上,多些鼓勵,多些贊賞的話語,用他自身的閃光點來激勵他努力學習;在思想上,多理解他,多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然后再慢慢地開導他、轉化他。以這種方法對待這部分學生,他就會覺得你就是他值得信賴的人,是他最可親的人,他才會把內心最隱私的東西向你傾訴,你就有了成功轉化的籌碼。
二、寬容學生,信任學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一位在校的“問題學生”。學生犯了錯,我們要細心地去傾聽,公正地去評判,切勿急躁。彭同學每次犯錯后,我都認真地聽他解釋為什么會這樣做,是哪方面的原因,然后再指出他所錯之處和這樣做的危害,經過談心式的教育,使他徹底認識到問題所在。
三、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
我們面對的“問題學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學業,還有行為習慣、技能技巧等,所以他們需要的幫助很多很多,我們根本就來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幫助,只能給予他們最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培養他們的自尊自信。一個人的心有多大,他就會有多大的成就。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為什么不多給學生一份肯定、一份鼓勵?為什么不多給他一份成功的希望?
經過這件事以后,我也更加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理解學生,體諒學生,關愛學生,對學生少一些指責,多一些關心和幫助。在給學生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的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
(作者單位 湖南省隆回縣巖口鎮大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