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藝術課程標準里面,教學的有效性創造成為音樂課堂新的追求。同時在教學中嘗試改革,出現了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等各種開放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因學生的“沉默寡言”的心理、主觀認識的不正確以及教師的教不得法,所以有必要就現實現象進行探究,談一些實踐中積累的看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有效途徑
經過多年對農村小學音樂課堂的跟蹤考察,我發現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中,存在各種問題。例如,教師對學生看法的隨意性;片面追求課堂里的熱鬧等。如何提高音樂課堂學生活動的有效性,作為教師,要在提高參與質量上下工夫,精心設計課堂活動的情境、方法;科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等,保證每一個學生每一次參與都有效,體現以學生發展為目的的“生本”教學觀。
一、重視學習課程標準
1.雖然音樂教學的功能定位十分明確,但在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認識上,存在較大差別,因為音樂學科與升學無關,認為可有可無的不在少數。因此對音樂課評價的角度也呈現出多種不同。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必須重視課堂音樂教學,讓音樂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
2.把握課程改革的新導向,以課程化、專業化要求組織好教研工作。在教研工作中要積極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教材把握、教學設計、備課方法等方面要進行悉心的指導,提高專業教學技能,讓“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理念深入人心,并積極加以貫徹。指導教師不間斷地練習基本功,加強專業培訓,注意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科學有效地制定教學目標
1.根據新課程標準制定學期目標后,為了更好地把握本學期的音樂教學方向,根據學期目標制定課堂目標。每堂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質內容,而這個方向和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依據。
2.根據課堂目標制定環節目標。在每堂音樂課中,課堂效果靠環節目標去實現,環節目標靠課堂目標去統一,這是目標有效教學的原則。有了課堂目標后,必須制定環節目標,環節目標有若干,都為實現課堂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的過程,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欲望。
三、設計有效教學環節,創設有效情境,用好有效課堂語言
1.任何一堂成功的音樂課都有它吸引學生的教學環節。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還包括教師能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調整教學環節。由于音樂教師教授的班級比較多,針對不同班級學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點,音樂教師應具備靈活調整教學環節的良好素質。
2.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出不同的課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戲引入、場景引入等。課堂情境的創設還可以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通過以下方面進行深入和拓展:比如有效組織,高效參與,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可以結合表演創作、歌曲創作、節奏創作、繪畫創作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
3.教學活動的靈魂就在于教學的語言技巧,音樂課堂因其藝術性和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需要更精妙的語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運用教學語言的時候應該注意抓住學生特點,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
四、有效課堂評價的充分利用
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評價。
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較重,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或沒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學生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學生,并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于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準確地學到知識,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地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蔡覺民.音樂課程教學理念與策略[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浙江省天臺縣始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