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家長與幼兒園教師要配合,做好對子女的教育工作。彼此了解是前提,溝通交流是關鍵,開放活動應不缺勤,不應談論老師好與壞,要熱情接待老師家訪。
關鍵詞:幼兒教育;參加開放日;家訪熱情
現行《幼兒園管理條例》總則第三條規定:“招收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對其進行保育和教育。”我國城鄉兒童大多數在3周歲進入幼兒園,告別小公主、小王子的任性,開始過集體生活。幼兒園開始對這些孩子進行集體教育,從培養人才的角度說,這樣做有利于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健康發展,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但是,在具體工作中我們發現,有些孩子家長認為,孩子一旦上了幼兒園,營養、教育、心理等本來是自己責任范圍的事情,卻統統都交給幼兒園管理,自己就可以騰出時間一心工作了。我認為,這些家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確的。
夸美紐斯說:“人是一個‘可教的動物’,這是一個不壞的定義。實際上,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從兒童成長發育的科研角度來說,3歲以后是孩子形成各種優良品質、良好習慣和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思想活動趨于復雜,而又不成熟,思想行為既受到幼兒園的影響,也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地方,而且人人都要受家庭文化的影響,所以有些時候,孩子受到家庭的影響比受幼兒園的影響還要大一些。由此看來,要想教育好幼兒,家長、教師有同等重要的責任,家校必須密切配合,才能達到最好效果。那么,孩子家長應該如何與幼兒園教師配合,才能做好對子女的教育工作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彼此了解是前提
1.入園時,家長應向教師詳細介紹孩子的個性特點、健康狀況、和興趣愛好,使教師盡快了解孩子。
2.家長每天接送孩子時,如情況允許,要爭取與教師了解、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以及幼兒園教師對孩子有什么新的要求。了解教師的要求,溝通就有主動權,對教師的期望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
二、溝通交流是關鍵
家長要注重與孩子進行交流。在從幼兒vnpMH9SuemzYHqLjWw0X+g==園回家的路上,或晚飯后,要勤問詢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比如問問孩子這天過得是否愉快、交了幾個好朋友、學會幾首新歌。家長要耐心聽孩子講述,并適當提問,從這個過程中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各方面的情況。發現孩子做得好,家長就及時給予鼓勵或表揚;發現孩子有問題,家長就要及時給予幫助。結合從教師那兒了解到的情況,對孩子進行強化教育或彌補性教育。“父母、保姆、導師和同學的整飭的生活的榜樣應當不斷地放到兒童的跟前。”(夸美紐斯)及時溝通,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每個家長應該成為子女終身的好朋友。
三、開放活動不缺勤
每所幼兒園每個學期都有開放日活動,家長一定要按時參加家長會和幼兒園開放日活動,全面了解、實際觀察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了解教師教育孩子的方法,與教師溝通,共同幫助孩子成長進步。
四、閑談不論師優劣
夸美紐斯說:“學生之所以善惡學問,原因在教員自己身上……教師應該是道德卓異的優秀人物。”每一個家長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評論或批評教師,有時,一些過激的言辭會影響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繼而影響孩子對教師的依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五、家訪接待要熱情
有些教師有條件進行家訪,家長要熱情接待教師家訪。家長要保持笑口常開。笑口常開,溝通起來無障礙。就像喜歡晴天一樣,人人喜歡笑臉。溝通的成效與心境關系很大。開朗幽默,溝通成效乘以正數;沮喪無趣,溝通成效乘以負數。家長理應滿面春風,在與家訪教師的交流中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對孩子存在的問題與教師交換意見,采取最好的辦法幫助孩子。
(作者單位 山西省汾陽市教育體育局直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