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細節,是教師教育觀念的一種流露,是教學風格的一種表達,是教學功底的一種展現。它看似平常,卻在平常中蘊涵著智慧;它看似簡單,卻在簡單中孕育著深刻。
關鍵詞:細節;言語;眼神;行為;課堂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提高課堂實效可以從精心預設細節、細心發現細節、用心點撥細節入手,創造語文教學的最大價值,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像春天一樣燦爛。
一、精心預設細節
俗話說:“預則立,不預則廢。”理想的語文課堂,作為教師和學生智慧生成的生命場,應注重預設,使其成為學習語言、蕩滌情感、體驗生活、滋養理趣的師生向往之地。因此,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細節首先就來自于預設。
1.從文本上預設細節
語文課堂應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有效對話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應起到引導作用,因而在研讀文本時必須先學生而學,先學生而揣摩、體驗。只有反復地閱讀教材、查閱資料,才能“入境始與親”,才能深入地體會到作者構思的精妙、想象的奇特、語言的韻味。
2.從生本上預設細節
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從生命活動的高度來研究學生生機勃勃的學習活動。而教師就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坐在學生的板凳上和孩子共同學習:他們喜歡學什么?他們喜歡怎樣學?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出發,預設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有興趣學;預設學生學習路上生成的個性化體驗,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望;預設不同學習程度學生的學習差異,給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讓學生在快樂中度過一個個美妙的45分鐘,同時又期待著下一節語文課快快到來!確實,只有以生為本,對生本進行預設,才能成就燦爛的課堂。
二、細心發現細節
課堂中學生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都可以是一個細節,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其實細心一點可以發現,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當你緊緊抓住它,理性地引導它時,總能讓課堂撥動孩子的心靈。
1.關注學生言語中的細節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教師在課堂中關注學生言語中的細節,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學效果。
2.關注學生眼神中的細節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是一股無形的動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教師在課堂中關注學生眼神,細心處理,課堂氛圍的營造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達到高潮。
3.關注學生行為中的細節
在課堂中,也經常會發現一些孩子“與眾不同”的行為,假若只是單純地把他們視為“調皮搗蛋”,恐怕會讓你錯失隱藏在它們背后的精彩。而耐心地探求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卻能讓你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恰到好處地點撥更會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需要。
三、用心點撥細節
課堂教學是一個個鮮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與對話,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整個教學過程中隨時都可能會出現一些令教師始料未及的錯漏,而這些錯漏恰恰是生動而真實的,也是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教師應恰如其分地開發利用這一資源,用自己的慧眼和慧心,發現和點撥細節,促成別樣的生成。
1.巧妙轉換
教學如同歷險,要敢于直面瞬間的鮮活細節,順應學生的需求,巧妙地轉化為一種難能可貴的教學契機。那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片廣闊的天空和無限的精彩。
2.尊重理解
成功的教學細節總是體現著教師的人文關懷,體現著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理解,體現著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學中應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個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個學生,把溫馨的微笑撒向每個學生。細節經常存在于不經意之間,教師的一聲問候、一個撫摸、一句贊美、一次溝通,會成為孩子現在的愉悅和將來的回憶。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精彩細節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蘊涵智慧;看似簡單,但簡單中孕育思想。細節看似“隨心所欲”,得來全不費功夫,其實卻是教師理念引領和靈性處理的綜合效果。所以,我們打造有效課堂,要從有效細節研究入手,精心預設、細心發現、用心點撥,讓細節充盈課堂的意韻,讓語文課更燦爛,燦爛著每個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劉愛蕓.關注課堂細節.教師教育,2008(10).
[2]汪中求.細節決定成敗.新華出版社,2004-02.
[3]顧明遠.名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經典細節.九州出版社,2006-01.
(作者單位 浙江省浦江縣巖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