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諱疾忌醫”怎么辦
【生活實例】
65歲的黃大媽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胃也不好,曾經穿過孔。因為她的臉色一直很不好,并且早搏很嚴重,醫生建議黃大媽馬上住院治療,可她卻苦著臉說:“我上個月才出院,醫生給我開了一些藥,可是都不管用。”因此,她堅決反對再次住院治療,家人輪番做她的思想工作,可還是不管用,為此小女兒甚至和她翻臉。
【專家點評】
浙江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運動康復專家林偉表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老年病發病率很高,老年朋友們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科學進行防治。有個別的老年朋友不聽醫生的話,也就是“依從性”差,家人應該加以提醒和督促,但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可過分強硬。
同時,一定要弄清其心理癥結才行。老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身體有問題,一定有某種說不出口的原因,比如怕花錢、害怕自己死在手術臺上或者擔心給別人添麻煩等。所以,要找家里與他們最知心的人“循循善誘”地溝通一下,找出心理癥結。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造成給他們上課的感覺,他們會抵觸。
與老人有養育沖突怎么辦
【生活實例】
“孩子都燒成這樣了,你們還不帶他去醫院看看!”這樣的話在很多兩代人共同帶孩子的家庭都能聽到,很多小兩口也經常會被老兩口逼著帶孩子到醫院“掛水”。
王女士的兒子叮當(化名)最近可能是受涼了,先是感冒,后來又發起了燒,“發燒也不算嚴重,最高也就38.6℃,我就幫他洗溫水澡、貼降溫貼進行物理降溫,雖然一晚上都沒睡好,但還是想讓孩子扛扛,鍛煉一下他的抵抗力。”可是,第二天公公婆婆得知寶貝孫子發燒了,王女士還不帶他上醫院時,老人家立馬發火了。
【專家點評】
在遇到養育沖突時,很多晚輩話說得太直接,如“尿不濕沒尿也不能再用了!怎么總給孩子穿這么多,他能不生病嗎?您總是這么順著他,這是溺愛!是害他……”這些都是實話,但會說得老人心里不是滋味,也會不高興。
隔代育兒肯定矛盾重重,但是怎樣溝通可是有技巧的。有時需要旁敲側擊,有時需要迂回戰術,有時需要私下談心,有時可能還得請個“外援”。總之,不管怎么說,兩代人的育兒分歧并不是小事,得多動腦筋才行。如果你們的育兒理念越來越一致,孩子的成長也會越來越順利。
同時,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關愛。你回家了,飯桌上肯定有一兩樣你愛吃的菜。老人趕緊把寶寶帶開,讓你吃頓踏實飯。你陪著寶寶在床上嬉戲,老人趕緊把寶寶換下來的衣服都洗了……天天如此,你大概已經習慣了安心享用這樣的生活。你關心著寶寶的成長,每天會問老人:“他今天說什么了?”“他吃得多嗎?”卻常常想不起來問老人一句:“您的腿疼好點兒了嗎?”或者在臨睡前說一句:“您辛苦了,好好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