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述歷史和大眾傳媒的記錄真實、反映大眾都是其追求的目標,對兩者的共通之處傳媒人也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由此產生了大量的電視口述歷史節目。
【關鍵詞】口述歷史 大眾傳媒 《電影傳奇》
一、口述歷史和大眾傳媒的概念界定
(一)口述歷史的界定
口述歷史作為一門學科產生于上世紀40年代的美國,我國于上世紀80年代引進這種方法。口述歷史指的是由準備完善的訪談者,以筆錄、錄音或錄像的方式,收集、整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觀點。①但并不是說,口述的都是歷史的內容,而口述只是作為了解歷史的一種方式。這是對一成不變地遵循“讀”歷史的傳統模式的突破。口述歷史也擺脫了“正史”僅僅針對過去的偉人史、政治、軍事等重大歷史事件,而是讓普通人成為歷史的主體,補足歷史的空白,揭示歷史背后的故事,讓歷史更豐滿、更立體。
2、大眾傳媒的界定
大眾傳媒,是大眾傳播媒介的簡稱,從一般意義上講包含兩層涵義,即信息傳播的物質工具和從事信息傳播的組織機構。作為傳播工具,它包括報刊、書籍、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手機等等,作為信息傳播機構則包括報社、出版社、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影視制作單位、互聯網站、手機短信發送機構等組織。②
二、口述歷史和大眾傳媒的結合
1、記錄真實,探究真實
大眾傳媒,尤其是新聞和口述歷史的共同點在于都探究和記錄真實。新聞采訪注重新聞價值,口述歷史注重歷史價值。但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揭示真實與歷史。
(1)口述歷史中的“口述者”通常是歷史事件或歷史轉折時期的見證人。他們往往站在與他們命運和歷史發展休戚相關的歷史節點上,盡管他們不能像歷史學家那樣能夠全面掌握和評判歷史,但他們能再現歷史事件中最重要的時刻和最精彩的細節。讓人們從中感受到歷史脈搏。應該說,他們不但是歷史的見證者,而且對歷史、現實有著更深刻的體會。口述歷史通過采訪歷史事件的親歷者,請他們來直接敘述親身經歷。這種歷史當事人的訴說和表白,具有直接性、真實性和具體性。
(2)現代信息社會,大眾傳媒承擔著監視社會環境、協調社會和傳承文化等功能。大眾媒體具有公共性,只有大眾傳媒對社會負責,真實地反映社會環境,才能獲得公眾的信任與肯定,才能樹立自己的權威。它所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意識和行為。因此,它的生命就在于它的真實性,報道應該公正、客觀、真實,否則將失去生存、發展的基礎。
2、從人的角度出發,關注草根大眾
(1)口述歷史旨在“讓緘默的人群說話”。口述歷史十分重視底層的“回憶”,歷史真相的另一面,讓底層記憶通過口述歷史得以傳達、記載。因而,這種方法對研究近代以來的底層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口述歷史通過“平民式”的溝通,獲取信息與收集資料,讓記憶的大門打開。其實每一個人的生活經歷都有社會印記,都是一部社會史。他們看似卑微,實際上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推動著歷史前進和社會變革的洪流。平凡的回憶能夠完成一段歷史或者揭示歷史背后的故事。而且,這些底層草根的回憶,充滿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讓歷史豐富且飽滿。此外,口述歷史也不僅僅是局限于對歷史的記錄與整理,還有從這些底層的記憶出發,對這段歷史進行反思,讓打撈出的遺忘發揮它的價值。而且,話語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言說,更是權利的體現。通過口述,底層才能夠將沉默的力量轉化為對自身以及對社會的積極建構。歷史只有包含了精英與草根、小眾與大眾的記憶才是真正的真實。
(2)大眾傳媒構筑的新聞場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場域,代表“公共空間”。大眾傳媒顧名思義是“大眾的”傳媒,雖然嚴格意義上的大眾傳媒的傳播者是像電視臺、報社等專業的媒介組織,但是大眾傳媒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它所構筑的是一個社會公共領域。因此決定大眾傳媒必然是開放的、多元的、互動的,同時也決定了大眾傳媒的大眾性特征。在今天,網絡的迅速發展,受眾的主動性增強,主動對大眾傳媒進行反饋評估,同時還積極介入大眾傳媒,逐漸形成了用戶創造內容的模式。
3、口述歷史:大眾傳媒的富礦
現在許多優秀的口述歷史影像作品,都充分挖掘、利用了口述歷史和大眾傳媒尤其是電視媒體的共同特征,受到好評。電視新聞節目,特別是訪談類節目,和口述歷史的結合是一種很自然的方式。這主要是因為:第一,訪談類電視節目和口述史都擅長和主要依靠人物訪談。第二,目前口述史料的保存介質和傳播媒介除了錄音、抄本以外,越來越多地開始運用影像和網絡,這就為電視介入口述史提供了便利條件。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媒體認識到口述實錄也是一種新聞表述方式,開始運用口述實錄的方式來進行采訪。在尋找和挖掘題材方面,許多媒體在訪談和記述中也更關注當事人在歷史條件下的生活細節,他們也認識到讓當事人自己“說話”是最有真實感也最有感染力,可以見微知著和以小見大,展現那一段歷史和那一代人。因為如此,他們的歷史敘述常常帶有豐富情感,這比歷史文獻呈現的歷史更生動、更鮮活,更容易感染人。口述實錄的新聞講述方式增強了報紙的可讀性和電視的收視率。老百姓喜歡這樣的形式,因為這種口述實錄的方式,以當事人口述的形式,讓人覺得更客觀、更真實、更可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媒體接觸口述歷史,也出現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節目。
4、大眾傳媒:口述歷史的助推器
崔永元的《我的抗戰》的出版讓中國媒體注意到口述歷史。現代口述歷史的傳播媒介較為多樣,除傳統文字媒介外,影視媒介也越來越多地介入口述歷史的傳播領域。網絡的互動性、全時性、個性化、網絡化等特點使其成為口述歷史的一個方便、快捷的傳播媒介。這使口述歷史突破以往的小眾傳播局限,成為大眾青睞的對象。③口述歷史進入大眾傳媒領域,成為具有二重屬性口述歷史節目。它既可以敘述歷史,同時也可以作為節目載體。這種跨界的性質為口述歷史類節目帶來了新的生長與發展空間。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多種媒介的整合與融合。近年來,口述歷史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與口述歷史與多樣的傳播載體與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影視媒介對于口述歷史成果的廣泛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5、專業的隊伍,科學的方法
口述歷史工作者和大眾傳媒工作者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真實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兩者的專業性,提高職業道德素養,用科學的方法逼近真實。
第一,要加強口述歷史和大眾傳媒專業隊伍建設。口述歷史和大眾傳媒工作者都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素養,來保證采訪和傳播工作的高質量完成。發展口述歷史和大眾傳媒的高等教育,加強學科建設,形成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保證人才的整體素質。
第二,注重科學方法。口述歷史和大眾傳媒工作者要注重方法研究。要科學地制定選題策劃、信息采集流程等要素,正確處理好個體表述和歷史史實、新聞真實之間的關系。當遇到疑問或者和歷史、真實相悖的表述時,一定要細致查證,去偽存真。根據自己想要獲取的中心議題,對受訪者進行合理的引導,以便在既有的時間內獲得更完整、更有價值的信息資料。大眾媒體要用科學的方法,掌握新聞傳播規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客觀反映現實。
三、《電影傳奇》:電視口述歷史節目的代表
鑒于電視媒體和口述歷史天然的“緣分”,目前有大量的電視口述歷史節目興起并熱播。開播于2004年,停播于2009年的《電影傳奇》是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策劃的一檔非常有代表性的電視口述歷史節目,它融訪談、文獻資料、情景再現、老電影重播等形式于一身,其核心是老電影人的口述歷史。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全的老電影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現以電視口述歷史節目《電影傳奇》為中心,分析電視口述歷史節目熱播的原因及意義。
1、《電影傳奇》熱播的原因
首先是觀眾的需要。觀眾對中國過去百年電影史的了解,除了借助于歷史書籍、電影、電視劇外,很少有其他途徑。歷史書籍多為正史,記錄的東西受當時統治者的思想和控制很大影響,并且解讀歷史書籍需要一定的知識水平和解讀能力,因此歷史書籍的受眾規模非常有限。電影、電視劇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現實,但他們為了增強可看性,虛構歷史,娛樂歷史,戲說歷史,缺少真實感與厚重感,這些缺陷在口述歷史那里都得到了矯正。
其次是《電影傳奇》創新視角和方式。《電影傳奇》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它不僅有訪談,播出某些老的影片,還有對電影進行真人表演再現,把紀實與表演這兩大主要電視傳播手段融為一體,兼具了各種電視節目的表現形態,具有獨創性。
2、《電影傳奇》的意義
首先,豐富了電視的表現形態。電視口述歷史節目作為一種電視深度節目,吸引了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群體,同時也豐富了電視節目的表現形態和內涵品味。
其次,對百年電影資料的搶救性記錄。口述歷史是一種文獻正史之外的歷史,是對正統歷史的補充和質疑。《電影傳奇》主要是以老電影人為主要訪談對象,傳達的是編劇、配角、化妝、美術、作曲和其他歷史見證人等邊緣人物的聲音,是珍貴的歷史。
第三,《電影傳奇》也為其他電視口述歷史節目做了良好的示范。《電影傳奇》的創作者們沒有滿足于做一般的訪談節目,他們用3年的時間,收集了1400多位電影人的資料,并對所采集到的口述內容所反映的歷史進行深度的分析和反思。
總之,電視口述歷史節目作為一類歷史文化節目,是電視媒體和口述歷史的深度結緣,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能夠讓觀眾了解歷史真相;能夠及時補充珍貴的史料,留下時代的印跡,不論這段歷史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歡樂的還是痛苦的,這都是歷史,都應該去記錄和珍存。另一方面,“讀史使人明智”,我們更應該珍惜對歷史的回顧與反思。
參考文獻
①孫曉紅,《電視口述歷史節目:口述歷史新形態》[C].《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7):56-58
②王智華,《論大眾傳媒的倫理責任》[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2-3
③王宇英,《多媒體融合的口述歷史影像傳播》[J].《重慶社會科學》,2012(11):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