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嘗試從資本和權力的角度對穿越題材電視劇的走紅做了分析。對于電視劇生產機構來說,在收回先期投資和獲取利潤的壓力下,“叫座”遠遠比“叫好”更重要。穿越題材有效規避了意識形態限定的敏感話題,并將本來老套的言情故事放置于奇觀化了的歷史背景之中,營造出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
【關鍵詞】穿越 電視劇 資本 審查
在20世紀末的中國,一種懷舊情緒取代了“一百年太久,只爭朝夕”的豪情,成為了蔓延于全社會的共同氛圍。從雅文化中“老上海”、“老北京”出版物熱賣,張愛玲、沈從文作品的“再發現”,再到俗文化中電視熒屏上清宮戲、民國戲的大受追捧。懷舊情緒直到今天仍在繼續發酵,并催生出了一種新型題材,那就是穿越。
在流行文化領域,理論往往落后于實踐的發展。至今,還沒有一個關于“穿越”的權威定義。作家出版社總編室主任劉方因以12%的版稅、各10萬冊的首印量簽下“四大穿越奇書”知名,他對穿越做出如下解釋:“穿越不是類別劃分,而是按內容定義。其情節通常是描述一個當代青年遭逢變故,機緣巧合下,進入古代,以在場的方式參與見證了種種眾所周知又知之不詳的歷史事件。”①
在中國,穿越題材小說先是在網上受到追捧。其后,文化商人們更是積極擴展產業鏈,一舉攻占了影視劇市場。2010年,央視八套高調播出穿越題材電視劇《神話》,創下了央視八套開年大戲的收視新紀錄。該劇單集最高收視率達到4.13②。2011年初,湖南衛視自制穿越大劇《宮鎖心玉》的熱播再次證明了穿越題材的魅力。該劇播出第一集就獲得1.99收視率,第二天突破2.0,一舉登上榜首位置③。湖南衛視又在2012年推出了《宮鎖心玉》的續集《宮鎖珠簾》,再次引發了收視熱潮。
穿越題材電視劇劇情單一,為何能夠成為眾多電視劇生產機構爭奪的題材?另一方面,穿越電視劇雖因拍攝粗糙,情節簡陋而在網上屢遭責罵,卻為何能夠吸引觀眾持久的熱情?我們從電視劇生產和觀眾喜好兩部分來分析。
電視劇生產:權力和資本的博弈
改革開放30年來,電視劇是市場化最為徹底的電視節目。電視劇不僅產量從80年代的每年十幾部上百集增加到今天的每年上百部上萬集電視劇,也是電視臺賴以生存的節目類型。產業化,也就是完全市場化操作,意味著資本的投入要求在市場中回收并獲得豐厚報償。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電視劇生產已經形成了電視系統內的制作公司、電視系統外的國營制作公司和民營制作公司三足鼎立的投資生產格局。民營公司在電視劇生產中的影響力日趨增強,除了少數政府投資的獻禮劇之外,大部分電視劇依照以資本為紐帶的簡單明了的盈利模式:電視劇制作機構拍攝電視劇—電視臺用購買電視劇播出—觀眾觀看電視劇—電視臺采集收視率并售賣廣告時段—觀眾購買廣告商品。從此模式可知:電視劇只要獲得不錯的收視率,制作機構便可盈利。也就是說資本只需滿足觀眾的需要,便可成功實現增值。
但是,在我國,電視劇又具有精神產品的屬性。2004年1月廣電總局發布的《關于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廣播影視產品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必須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④由此可見,電視劇生產并不是資本的“一言堂”,意識形態的控制并未放松。在電視劇生產中,為了保證輿論導向,我國實行著特殊的電視劇管理流程,這一流程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許可證制度,一部分是審核制度。許可證制度即:我國電視劇的生產機構必須獲得管理部門發放的特別許可證方可進行電視劇生產,許可證分長期(甲類)和臨時(乙類)兩種。許可證對于電視劇生產機構的資質進行了把關。直到2003年,民營公司都只能申請臨時許可證,也就是一證一劇。審核制度包括電視劇拍攝前的立項審批以及對拍攝完成電視劇進行審查這兩項內容。而且,審查并不是做做表面文章。以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為例,一部電視劇首先要經過影視部責任編輯和主任初選,之后才能到總編室的審片組。審片時根據各項打分,算出平均分。經過上述程序后,達到90分的電視劇可以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如果是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或八套黃金時間(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半)播出,片子在修改后,審片組還需要再看一遍。
由此可見,電視劇管理流程也為電視劇生產設置了一個資本市場之外的“游戲規則”,而且這個規則更加剛性,不按照游戲規則出牌的電視劇生產機構可能血本無歸。除了大量的電視劇在審片時被槍斃,出現在電視熒屏上的電視劇也有隨時夭折的可能。2008年,新華環球影視公司投1800萬元拍攝制作了一部電視劇《淞滬風云》,并將其以每集17萬元的轉讓費售于山東電視臺,轉讓播映費用總金額達562萬元,但該劇在山東電視臺只播出3天之后便停播。停播原因是新華環球影視公司未向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報備《淞滬風云》,該劇不得不立即停止播出。⑤
再看曾經引起巨大爭議的《走向共和》,按照中央電視臺的原定計劃,《走向共和》要在該臺重復播出3遍。但是,原計劃未經解釋就被改變。在“影射史學”異常發達的中國,《走向共和》以這樣的結局從電視熒屏上消失并不讓人驚異:因為涉及到大量對歷史重新解釋的內容,《走向共和》可能踩到了意識形態的雷區。
一旦制作出的電視劇在審片時被槍斃或者在播出后受到警告影響播出,電視劇生產機構就會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著名制片人俞勝利分析,普通現代劇每集制作成本在20萬至40萬元左右,古裝劇每集制作成本在30萬元至80萬元間不等。⑥按照一部電視劇30集來計算,電視劇不能播出,便意味著上千萬投資血本無歸。這對于很多民營電視劇生產機構來說就意味著資金鏈的斷裂,甚至可能引發企業倒閉。如果無法播出的問題出現在國有電視劇生產機構,那么不僅會損失金錢,機構負責人的政治前途也會受到影響。
安全、快速地增殖是資本最根本目標。高額的回報可能是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進入電視劇生產市場最根本的目的,對于國資背景的電視劇生產機構來說,經濟效益的考慮也是應有之義。于是,電視劇題材的選擇就成為首要考慮因素。遠離當代,遠離政治,遠離現實的穿越題材便成為了最佳選擇。
電視劇消費:白日夢與逃避之門
當然,電視劇獲得意識形態部門的準生證是遠遠不夠的,意識形態審核之后,能否在市場變現才是電視劇生產機構最關心的問題。
從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歷史上看,電視劇題材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現實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的《渴望》引起萬人空巷,人人爭說“劉慧芳”的熱潮。該劇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劇中演員的精湛表演的魅力之外,也是電視劇選題的精到。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給社會帶來巨大發展的同時,一些負面效應也顯現出來。如人際關系的冷淡,傳統觀念與現代觀念的碰撞等。《渴望》一劇所宣揚的,正是人們失去并懷念的。
而歷史劇、穿越劇的出現看似是對現實的背離,其實更是現實的折射。穿越劇背離的是并不那么美好的現實生活。借助遠離現實的背景,穿越劇忽略了高企不下的房價,飛升的物價和職場的壓力,展現的是創作者對于生活的想象。與現實劇相比,穿越劇擁有著現代劇無法企及的創作空間,在架空的背景中,創作者可以盡情糅合進自己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和感悟。以女性觀眾為目標收視群體的穿越劇,一方面繼續出現著爾虞我詐的宮闈女性,刀光劍影的政治斗爭,巧妙地繼承了傳統戲說歷史劇詭譎的氛圍,同時,為了避免招致女性觀眾的反感,傳統戲說劇中風流倜儻的男主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女主角被眾星捧月。女主角如有神助,處處化險為夷不說,還獲得了大批皇子甚至皇帝本人的垂青。更為關鍵的是,在宮廷中受到萬千寵愛的她,居然原先在現實社會中只是一個普通女子。這一設定是穿越劇獲得追捧的關鍵:首先,女主角出身平平,貌不驚人,穿越回古代卻成為絕代佳人,能夠使得女性觀眾產生強烈的替代滿足感。其次,主人公蒙王公貴族垂青,一步登天,采取了經典的麻雀變鳳凰的灰姑娘敘事手法,滿足了女性的童話情結:不用辛苦還房貸,也能住上華屋,不用朝九晚五,也能過上奢華生活。第三,穿越劇中大量的妃嬪宮女們不動聲色的“殘酷”斗爭,有著現實生活中職場政治的影子。女主角善良單純,卻力壓群芳,這一情節設定對于備受職場競爭壓力折磨的女性觀眾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安慰。有批評者言:“她們(喜歡穿越題材的觀眾)其實和那些在游戲空間里一路廝殺、過關斬將的玩家,還有那些神氣活現的COSPLAY迷們沒什么兩樣,在現實里迷失自我,卻想在虛幻世界里找回自己?!雹?/p>
結語
在現有的文化管理體制下,理直氣壯地打著大眾文化招牌的文化產品成為最大的贏家,電視劇也概莫能外。對于電視劇生產機構來說,在收回先期投資和獲取利潤的壓力下,“叫座”遠遠比“叫好”更重要。穿越題材有效規避了意識形態限定的敏感話題,敏銳抓住了女性觀眾對于言情劇情的偏愛,并將本來老套的言情故事放置于奇觀化了的歷史背景之中,營造出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穿越劇在一個相對廣闊的創作空間中,填充進去的是陳腐的價值觀。
首先,現代女性穿越回古代,生活在身處錦衣玉食的皇宮之中,口稱奴婢,每日三跪九叩,哪里有半點現代社會公民意識的體現?電視劇中著力表現的愛情,難道不是另一種權力崇拜?難道不是“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皇宮版?
其次,無論是康熙年間,還是貞觀歲月,皇帝、皇子都是愛民如子,雖有著善惡的二元對立,但也是為了劇情張力故意設置。雖然電視劇中也有著貪污、腐敗,但壞人壞事總逃不出皇帝的法眼,這難道不是被批判了很多年的清官情結?
第三,雖說穿越劇歸屬戲說歷史類型,可是,電視等大眾媒介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北京零點調查公司曾經對北京、上海、武漢、深圳等四座城市中14-28歲之間的青少年做過這樣一個抽樣調查,通過對1065份問卷進行分析,了解到當被訪者被問及了解歷史知識的途徑,超過50%的受訪者的回答是“影視作品”、“游戲”。⑧由此可見,通過穿越劇了解歷史的觀眾大有人在。而穿越劇中的歷史被扭曲得面目全非,皇帝都是癡情種子,決定歷史進程的原來竟是愛情。
面對穿越劇,很多負面的聲音也在積累。有批評家質疑,有觀眾批判,還有人發現,穿越劇不僅是個消遣的玩意兒,它還影響了下一代。有媒體報道,在穿越劇的影響下,一種新的“宮斗”成為了90后的新寵。宮斗就是后宮斗爭的簡稱。90后們結成QQ群,扮演著不同的“宮廷身份”,在QQ上進行虛擬的“勾心斗角”。⑨我們不能一味譴責電視劇生產機構的短視,也不能批評電視觀眾的口味庸俗,因為很難分辨是觀眾造就了生產者,還是生產者造就了觀眾??墒牵斀鹩箘?、戲說劇、穿越劇輪番轟炸電視熒屏的時候,也許我們的思考應該深入到:電視劇生產體制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參考文獻
①⑦邵宇峰,《紙質出版愛上“時空錯亂”的感覺》[N].《杭州日報》,2007-7-16
②周昭,《〈神話〉收視創紀錄 單集最高收視率達4.13%》[N].《廣州日報》,2010-1-6
③《宮鎖心玉收視率排榜首》[EB/OL].(2011-02-05),http://www.shm.com.cn
/newscenter/2011-02/05/content_3369243.htm
④《關于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頒布》[EB/OL].(2011-02-05),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40224/
101430.shtml
⑤杜萌,《電視劇播出3天即被停播,制作方狀告電視臺違約》[N].《法制日報》,2011-01-26
⑥郭慕華,《好劇“淹”在濫劇中 電視劇年浪費30億?》[N].《市場報》,2007-08-31
⑧秦志希、曹茸,《電視歷史?。簩w記憶的建構與消解》[J].《現代傳播》,2004(1):17
⑨《“宮斗”游戲盛行,90后為當“貴妃”苦學詩》[EB/OL].(2012-01-05),http:
//cq.qq.com/a/20110217/000500.htm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