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新聞評論作為新聞評論的重要內容之一,近些年來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而受到廣泛的關注,而評論的視角和選題則主要集中在足球、籃球、排球這些傳統體育賽事。本研究另辟蹊徑,以網球為例研究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在近些年的發展和轉型,探討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的未來發展趨勢,并以新浪網球頻道評論版為例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體育新聞評論 專業化 個性化
體育新聞評論是伴隨著中國新聞評論事業的不斷發展而進步的,從改革開放初期,并沒有成為新聞評論的一個門類, “這一時期實際上大多數體育新聞評論都是以時政新聞評論的面目出現的,體育評論的這種泛政治化傾向是這一時期體育新聞評論表現出來的最大的特點。”①到如今隨著整個政治經濟制度以及新聞評論事業的發展,體育新聞評論不僅已經成為了新聞評論單獨的門類,也具備了獨立性、專業化的特點。而以《體壇周報》和《足球》為代表的專業化體育報紙更催生了專業化的體育新聞評論的創新和不斷深化發展。其中以周文淵,李承鵬等為代表的專業體育新聞評論員的崛起,也使得體育新聞評論的地位與日俱增。而我們也發現,體育新聞評論的內容過于集中在對傳統項目的聚焦上,而類似網球、高爾夫球這種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在中國不甚知名的新聞評論少之又少。一方面受眾群不廣泛,另一方面和體育報道的走向以及評論人才的缺乏密切相關。而在2011年李娜奪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之后,鑒于媒體的關注,使得邊緣性的網球新聞成為了一時熱點,隨之興起的網球新聞評論則成為了這一事件的受益者,這種邊緣性的體育新聞評論也逐漸走向了轉型之路。
一、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辨析
新聞評論,根據國內普遍比較認可的是丁法章的解釋“媒體編輯部或作者對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新聞事件544b690e9b1845e8d8cce80be7bab1d5和有普遍意義的緊迫問題發議論,講道理,有著鮮明針對性和引導性的一種新聞文體,是現代新聞傳播經常采用的社論、評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編者按。專欄評論、述評等諸種評論形式的總稱,屬論說文范疇。”②而體育新聞評論則是“針對當下的體育新聞事件所闡發的觀點性、意見性的語言或文字,具有思想性與社會意義,所以體育新聞評論最基本的價值就是思想價值和社會價值。”③而我們這里的研究對象即以網球評論為代表的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則是一種區別于我們經常看到的主流的足籃排這種傳統體育新聞評論形式。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還包括針對網球、高爾夫、賽車、圍棋等一些受眾群體相對較小的項目的評論。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的研究價值在于透過其中看出體育新聞評論趨于向多元化轉型,打破以往的足籃排壟斷的評論內容。
二、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的轉型
1、評論數量增多,主流媒體發聲
當李娜在法國奪得生涯第一個大滿貫之時,評論界的聲音也紛至沓來。根據對新浪網球版的新聞評論數量的統計,在李娜奪冠當天,就有多達30多篇的主流媒體的新聞評論,包括新華網、《新民晚報》、《人民日報》等等。而針對這一主題的新聞評論更是多達數百篇。碎片化的網絡評論更多。一直處于邊緣性地位的網球報道因為這一事件迅速崛起,催生了眾多觀點各異、質量也參差不齊的評論。根據新浪網球頻道的摘錄,在2011年6月5日這一天,《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分別發表了《李娜路徑可以復制嗎》和《李娜是最好的國家公關》兩篇具有代表性的體育評論,《北京晚報》則從冷靜客觀的角度發表了《只有一個李娜還不夠》的評論,“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僅有一個李娜是不夠的,中國網球運動正在得到普及,但大部分普通家庭無力承擔孩子的訓練費用,更別說參加世界青少年巡回賽,而且商業贊助資源仍然極度缺乏。”④從我國的體育人才機制培養尚不健全的角度在幾乎一面倒的贊揚聲中提供了新的見解。以往被邊緣化,被足籃排的賽事評論淹沒的網球評論逐漸走進了主流媒體的視線,也走進了觀眾的視野。
在2011年6月之前,根據新浪網球摘錄的包括報紙和網絡評論,大概有330篇,其大部分來自體育類媒體或是網友的評論,其中來自報刊的評論大約只有100篇,而來自報刊的評論則大多數是《羊城晚報》和《文匯報》等地方報紙,版面和篇幅都極其有限。剩余的200多篇多是網友的創作以及網絡編輯的作品。而在2011年的后半年,我們統計發現,比之上半年,評論數量增加至400多篇,且多是來自主流報刊媒體的聲音,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多次針對網球相關賽事和新聞發表社評和專評,且新浪網球版選取的評論也因為傳統媒體對于網球新聞評論的重視,而有了更大的選擇,在下半年的網球評論中,來自網友的聲音逐漸變少。
2、選題的多元化
一方面由于以網球為代表的邊緣性體育項目越來越受到重視,相關的體育評論的視角也逐漸拓寬,“不但重視對體育明星、體育重大事件的評論,也越來越重視對普通運動員和地方普通事件的評論,不但重視對體育競技比賽事件的評論,也越來越重視對涉及體育相關的其他一些事件,如大眾體育、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社區體育,乃至向更廣領域的如體育經濟、體育醫療、體育教學、體育科研、體育文化、體育倫理、體育法律。”⑤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國內網球評論的主題仍離不開李娜等中國球員相關的話題,但也正因為李娜使得網球運動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有了一定的受眾群體,我們發現網球評論的選題趨向多元化。新浪網球版2011年6月23日選取了新華網發表的《伊達不老雖敗猶榮》評論,這篇評論將焦點放在日本著名網球選手伊達公子身上,贊揚了這位40歲的媽媽級選手驚人的意志力。以“快樂網球,享受網球”為主題,為觀眾開闊了認識網球更寬的視角。而選取的《深圳晚報》的網球評論《溫布爾頓的食物鏈》則是從著名網球場溫布爾頓的生態環境說起,主題卻是討論觀眾的素質涵養問題。主題的多元化使得網球評論更豐富,同時也打破了以往過度邊緣化的局面。
3、內容的泛專業化
隨著網球評論數量的增長和選題的多元化,內容上也呈現出了泛專業化的特點。泛專業化是指尚未完全專業化,在觀眾的文化需求和自身的利益之間尋找平衡。早期,網球評論作為體育評論的一種邊緣性的形式,大多由其他足球籃球的資深評論員撰寫,專業化的記者和評論員并沒有形成規模。而如今以張奔斗為代表的專業網球評論員的出現,使得網球新聞評論趨向專業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泛專業化的另外一方面則是指在內容上,媒介已經進入到了“內容為王”時代,內容的質量逐漸成為媒介競爭的核心,新聞評論也不例外。新浪網球版在2012年9月27日摘錄了《解放日報》的網球評論《當一個“紳士球迷”》中,作者的類比式論據“ 我們看到,溫網下雨時那色彩斑斕的一片片‘傘花’;我們看到,美網被折磨人的雨水拖入第三周時,球迷臉上依然蕩漾著燦爛微笑。”不僅文筆優美,也彰顯了專業化的內容。
二、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的未來發展趨勢
以網球為代表的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因為熱點事件得到了新的發展,其也從單純的賽事評論到大量的人物評論和部分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新聞評論轉變。其轉型的落腳點勢必將在體現社會價值和思想價值上,這也是網球新聞評論未來發展中內應該努力填補的空白。“從評論的題材上看,觸及現實是體育新聞評論的生命力之所在。體育新聞評論的存在價值和社會作用取決于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的緊密程度。人們對于“高、大、空”的體育評論不感興趣,需要的是針對現實社會中的新鮮的、敏感的、熱烈討論和大眾關心的體育事件與話題進行評說。⑥這就需要評論員和編輯重視評論的選題,將思想價值和可看價值有機融合成一個整體,做到觀眾喜聞樂見的同時,傳遞深刻的思想理念,更多的以批判的視角或揭示現實問題的角度來論說現實問題。
其次,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有機結合。體育新聞評論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是專業化的內容,更突出強調專業化和個性化的協調,這不僅是對于評論人的要求也是日后體育新聞評論的發展趨勢。那么個性是什么呢?更多地體現在看問題的視角,最重要的是要確立三種性格,“不貶低他人,但要有針鋒相對的性格,忌不知所云;不標榜特立獨行,但要有標新立異的性格,忌人云亦云;不打無把握之仗,但要有雷厲風行不拖泥帶水的性格, 忌只見烏云不見雨。還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幽默感,讀來有滋有味,不僅要有質感,還要“性感。”⑦
以網球為代表的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的發展得益于寬松的社會環境,我國體育事業的蒸蒸日上以及重大體育賽事的開展等等,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雖然它的影響力和地位仍不及傳統的足球籃球新聞評論建立起來的完善的價值系統,還有諸多尚待解決的問題,但隨著專業評論人的不斷涌現,隨著我國體育事業多樣化發展的路徑越來越寬,隨著體育新聞評論往更加人文化、思想化等方面的發展,邊緣性體育新聞評論還會出現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①瞿巍,《論體育新聞評論風格流變》[J].《新聞界》,2006 (4)
②③萬曉紅:《體育新聞評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4
④《只有一個李娜還不夠》[N].《北京晚報》,2011-6-5
⑤歐秀伶,《當前我國體育新聞評論的發展態勢研究》[J].《中國報業》,2011(11)
⑥閆茹冰,《淺析體育新聞評論發展的新趨勢》[J].《經營管理者》,2011(6)
⑦許志杰,《個性第一——如何寫好體育新聞評論》,《城市新報》,1999-9
(作者: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