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兩年是政務微博大發展的時期,在政務微博數量急劇攀升的背后,政務微博的運營面臨著諸多問題。本文主要關注政府微博開通后,運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并探尋解決對策,如建立規范的運作體制;設立專門的團隊,提高團隊的媒介素養;關注熱點問題,及時發出政府的聲音,引導輿論;加強互動,傾聽民眾的聲音;協調政府機構各部門,積極解決民眾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微博 政務微博 對策
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縣官方微博“桃源網”問世,成為中國最早的政務微博。2011-2012年,政務微博得到各級政府及官員的重視,以超過700%的速度增長。各地政務微博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問世。截至2012年9月30日,新浪微博平臺經認證的政務微博數達到50947個,其中政府機構微博33132個,公職人員微博17815個。此外,還有騰訊網、東方網、新華網、人民網等各大網站平臺開通的政務微博。政務微博的繁榮,代表著各級政府力行“織博為民”,對不斷擴大的網民意見的重視,是民主進步的體現。
政務微博的發展基于近幾年微博的迅猛發展,這也是Web2.0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民主建設的表現。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國的twitter。有相關數據顯示至2011年12月,中國微博用戶總數達到2.498億,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一、政務微博的特點和作用
基于微博的特點,政務微博極大地方便了政府與民眾的溝通。政務微博具有如下特點和作用:
1、政務微博內容短小精悍,信息發布快速及時,有利于民眾通過政務微博第一時間了解官方信息
政務微博以140字內的內容,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也滿足了民眾獲取信息,了解周圍環境的訴求。同時方便快捷,發布及時,更新迅速,有利于民眾第一時間了解官方的政策,便于做出決策。
2、政務微博互動性強,互動成本低,有利于民眾與政府及時有效的溝通
各級政府機構通過政務微博發布信息,受眾可以通過轉發、評論等方式,在政務微博上表達網民個體對政府信息的態度。政務微博還具有回復功能,對網友的評論進行回復,使得民眾與政府的溝通迅速、及時,省去了過去層層上報的程序,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互動,有利于民眾和政府及時有效的溝通。
3、政務微博裂變式的傳播機制,粉絲眾多,有利于擴大政務微博的影響力
微博的傳播機制是:博主發出微博,其粉絲甲、乙、丙通過微博平臺看到博文,并通過轉發、評論的方式實現微博內容的二次傳播,甲、乙、丙的粉絲又通過甲、乙、丙的微博平臺看到了原始博主的微博內容,再進行第三次傳播。微博以此方式實現它的裂變式傳播,見圖1。
這種裂變式傳播,使得政府通過政務微博發出的信息,能夠通過大量的粉絲得以迅速傳播,擴大了政務微博的影響力,推動了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深度和廣度。
二、當前政務微博面臨的問題
當前政務微博數量繁榮的背后,也凸顯了各種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是在各級政府紛紛開通政務微博后,沒有形成強大的影響力。政務微博在網民中的知曉率較低。筆者認為當前政務微博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僵尸微博”眾多,影響政務微博的傳播效果
近兩年紛紛開通的五萬多個政務微博,在開通之后,真正進入常規運作的政務微博并不多,大多數政務微博在匆忙開通之后,便不再發表微博,被網友戲稱為“僵尸微博”。這種情況的出現,筆者認為,也許與其開通時迫于上級政府部門的壓力有關。各級政府響應上級要求,紛紛開通微博,但并沒有對政務微博的管理機制,也沒有效果評定的指標,政務微博不納入各級政府工作的考核項目中R1cVgAipk2Lji674Pqdt4Q==。政務微博少有內容更新,勢必影響其傳播效果。
2、缺少統一的管理機制,風格雜亂,影響其傳播效果
政務微博缺少統一的管理機制,風格雜而亂,水平參差不齊,影響傳播效果。有些政務微博有專職人員24小時輪班,信息更新及時,受到網民的好評。但多數政務微博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筆者對部分政務微博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調研,有受訪者告訴筆者,作為政務微博的工作人員,對消息的報道口徑,全憑個人主觀把握,容易有失分寸,很多消息不敢發布,而傾向于選擇天氣預報、交通情況等信息。
3、未及時介入熱點事件,引導輿論的能力較弱
當熱點事件發生后,民眾急需客觀、真實的信息,需要了解事件的真相,以更好地判斷形勢,做出決策。政府應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發出自己的聲音,搶占輿論的第一陣地,不給謠言留下滋生的可能。DiFonzo,Bordia& Rosnow(1994)指出謠言的散播必須歷經三個步驟: 生成期(generation)、評估(evaluation)和傳散(dissem ination)。根據DiFonzo等人的說法, 生成階段一定要有“不確定”及“焦慮”作為謠言滋生的基礎。根據這種生成機制,政府作為握有強大信息資源的機構,應該第一時間發布客觀、真實的信息,積極介入熱點事件,讓民眾第一時間知曉事情真相以及事情的發展狀況,這樣謠言就沒有生成的可能。
但是實際上政務微博并沒有積極加入熱點事件的傳播,筆者以“上海發布”為例做了統計。“上海發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實名認證的政務微博。其開通后,一直在同類型政務微博中廣受好評。在新浪微博政務廳“一周轉發排行”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筆者將“上海發布”從開通到2012年11月28日,一年來所發布的內容與2012年度百度搜索風云榜進行了比對。2012年12月2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發布2012年度搜索風云榜(hot.baidu.com/),依托5億中國網民超過數十億次的百度搜索數據統計,權威、客觀、全貌呈現2012年度的民聲與民生。通過比對,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發布”對網絡熱點新聞的關注情況。見表1-3。
通過表1-3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 “上海發布”沒能積極介入網絡的熱點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發布”是同類政務微博中廣受網友好評的政務微博。由此觀摩全國的政務微博,可以看到政務微博在熱點事件中的影響力之弱。
三、提高政務微博傳播效果的策略
政務微博開通的初衷是為了“織博為民”,搭建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梁,提供更多網絡問政的渠道。但是在實際運作中,部分政務微博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政務微博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改進,以發揮“織博為民”的功效。
1、建立規范的運作機制
對于政府微博的運作應該納入政府工作人員的考評體系。建立規范的運作機制,對于發文頻率、發文內容、發文口徑,應該有相應的措施以保證政務微博的正常運作。
2、設立專門的團隊,提高政務微博團隊的媒介素養
應該設立專門的政府微博運作團隊,并對其進行媒介素養的培訓。在危機事件中,能善于運用危機公關,懂得運用報道技巧,合理處理應急事務。
3、關注熱點問題,及時發出政府的聲音,引導輿論
政務微博不應該回避熱點問題,尤其對于突發事件,應該第一時間發出政府的聲音,并積極引導輿論。
4、加強互動,傾聽民眾的聲音
政務微博不應該只是政府的信息發布平臺,應該加強與民眾的互動,真正做到“問政于民”、“織博為民”。積極利用評論功能了解民眾的意愿,并對網友的評論合理恰當地回復,做民眾與政府的“橋梁”。
5、協調政府機構各部門,積極解決民眾的實際問題
政務微博如果能協調政府各部門的分工,積極解決網友反映的問題,著力解決民眾的實際問題,那么政府微博定會受到民眾廣泛的歡迎,提高其傳播效果?!?/p>
參考文獻
①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②瞿旭晟,《政務微博的管理風險及運營策略》[J].《新聞大學》,2011(2):151-155
③關清,《政務微博對政府形象的塑造和傳播》[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④周麗,《我國政務微博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⑤[美]曼紐爾·卡斯特 著,夏鑄九、王志弘 等譯:《網絡社會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90
⑥謝耘耕 等,《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報告》[J].《新聞界》,2012(5):47-54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