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平潭綜合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探索海峽兩岸區域合作的試點,是兩岸合作交流先試先行的示范區,平潭的最大優勢即對臺優勢,開發建設平潭是推進閩臺交流合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本文通過分析“十二五”規劃綱要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兩岸交流的部分,結合平潭綜合實驗區新近動態發展,試談閩臺傳媒共同市場的發展新前景。
【關鍵詞】閩臺傳媒 平潭開發 實驗區
一、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成立與發展給兩岸傳媒合作帶來了難得機遇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位于福州市東南部海域的平潭縣。由以海壇島主的126個島嶼組成,平潭島是福建省第一大島,我國第五大島,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島縣。平潭縣面積392.92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7個鎮、8個鄉。2009年①,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發展定位為,探索兩岸交流合作新模式先行先試的示范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的先行區。
基于平潭特殊近臺區位優勢、開放開發條件安全、對臺歷史淵源悠久等諸多獨特優勢,以平潭全島作為特殊區域,設立兩岸合作開發的實驗區,實現互惠雙贏,有助于進一步密切兩岸合作交流,也有助于充分發揮平潭特殊對臺優勢和加快平潭的開放開發步伐。2009年5月,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兑庖姟访鞔_提出“在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條件的島嶼設立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并指出要“探索進行兩岸區域合作試點”。根據這一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在2009年7月底召開的中共福建省委八屆六次全會上正式作出了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決定。自此,平潭從曾經的海防前線實現歷史性的轉身,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引人矚目的一方熱土。
2010年至今,在平潭開發上升至國家戰略的發展機遇下,平潭綜合實驗區緊緊圍繞著建設兩岸共同家園,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綜合實驗區這一主題,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開放開發,不斷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十二五”規劃綱要與十八大報告下閩臺傳媒共同市場具有可行性
《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第五十八章首次專章闡述兩岸關系,并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鞏固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努力加強兩岸文化、教育、旅游等領域交流,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持續推進兩岸交往機制化進程,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
以專章形式闡述兩岸關系,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兩岸關系的高度重視。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指出,“此舉充分顯示了兩岸問題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更加重要。”他認為,“十二五”對海西新功能定位,就是賦予海西在未來兩岸關系發展中的交流角色逐步超越經濟合作角色,就是希望優先實現海西與臺灣經濟、文化與社會的一體化發展,進而增進兩岸人民的感情與促進海峽兩岸社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②。
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海西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在兩岸關系尤其是經濟交往中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作為海西建設的抓手,平潭開放開發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根據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福建將以平潭為“實驗田”,著力探索“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兩岸合作新模式,廣泛吸引臺灣規劃機構、各界人士參與開發建設,推進兩岸區域合作綜合實驗,推動兩岸同胞共建幸福家園,實現互利共贏。力爭到2015年,平潭開放開發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以平潭為節點的兩岸往來便捷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建成,對臺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更加緊密,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功能更加凸顯。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九二共識”2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十八大報告充分肯定了對臺工作和兩岸關系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今后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體現了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一以貫之的繼承性、與時俱進的創新性、開拓進取的前瞻性。他認為,十八大報告提出了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主張、新論述。一是首次把堅持“九二共識”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正式文件,表明了我們對“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政治基礎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重視。二是提出兩岸雙方應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表明了我們希望在認同并堅持一個中國上尋求雙方的連接點,擴大彼此的共同點,增強相互的包容性,從而深化政治互信、加強良性互動,增添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前進動力。三是強調加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建設,表明了我們愿通過平等協商,強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機制化,以利于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局面,并且形成不可逆轉的趨勢。四是主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并對此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表明了我們期待為解決兩岸癥結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不斷拓寬兩岸關系的前進道路。
“兩岸新聞交流本身既在民眾交流范疇,又承載了兩岸民眾交流橋梁的功能。”③從“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十八大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陸政府逐漸將兩岸新聞交流政策常態化,不因兩岸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推動兩岸人民的正常往來。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傳媒將在推動兩岸關系進一步發展中勢必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利用平潭對臺的最大優勢,在平潭建立閩臺傳媒共同市場的試點也是應運而生。
三、平潭綜合實驗區在閩臺傳媒共同市場先行方面大有作為
《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同時指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規劃建設兩岸文化產業園,打造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基地,對接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充分利用兩岸文化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現代傳媒、動漫游戲、設計創意等產業,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鏈,提升文化產品附加值④。2011年9月26日,平潭綜合實驗區傳媒中心正式揭牌成立;9月27日,第一份平潭時報正式發行,平潭綜合實驗區有了一份屬于自己的報紙;同年11月,平潭網改版上線;2012年6月19日,平潭廣播電視臺開播,自辦六個欄目:《平潭新聞》、《1800大搜索》、《圖文看兩岸》、《小崔幫你忙》、《平潭新七天》、《嵐島新生活》,未來,平潭廣播電臺將與海峽衛視、臺灣東森電視臺合作,打造一檔《海釣》節目,力爭把它做成海峽兩岸媒體合作的新模式,提升平潭海釣的知名度,使平潭成為兩岸海釣中軸,全國海釣中心。一年來,區傳媒中心帶著旗下三大媒體,圍繞“共同家園”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報道了海峽號首航、共同家園論壇、全省拉練檢查等重大活動,提高平潭的知名度。同時還配合制作了《中國平潭島》宣傳片與《共同家園》畫冊。平潭綜合實驗區傳媒中心的成立,加強了實驗區對外對臺新聞宣傳,提供了平潭開放開發的堅強輿論支撐,推進了兩岸經濟、文化、社會的交流合作。
臺灣聯合報主編張立在《長住大陸臺灣人的接觸媒介行為與動機之關聯性研究》一文中指出,“受訪者接收臺灣與大陸新聞的來源,第一都是電視,但接觸臺灣新聞的第二個來源則為網絡,第三則是報紙,受訪者認為臺灣新聞對自己非常重要或是重要的比率為82.9%,認為大陸新聞非常重要或是重要的比率則為75.5%”⑤。這說明在大陸生活的臺灣人對大陸和臺灣兩方面的新聞都是有需求的,正是這種需求構成了構建兩岸傳媒共同市場的基礎。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入住平潭綜合實驗區,他們對新聞的需求是推動平潭傳媒與臺灣傳媒合作的巨大動力。由于許多臺灣人接收新聞的方式是通過網絡,而大陸目前對臺灣新聞網站仍設有多項限制,使得身處在大陸的臺灣人無法透過臺灣的新聞網站獲取信息,因此,平潭作為傳媒合作先試先行的試點,可以考慮開放較具口碑的臺灣新聞網站,以滿足這群至少數十萬長住大陸的臺灣人獲取新聞的需求。
近年來,兩岸關系不斷緩和,兩岸交往逐步向制度化和機制化演進,呈現出和平發展的好勢頭,2012年臺灣大選馬英九當選,11月大陸召開黨的十八大,選舉出新一任常委,兩岸關系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兩岸的新聞交流也來到了前所未有的交匯處,在這新的背景下,在平潭建設兩岸傳媒交流合作綜合試驗區,對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借鑒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同胞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五個“共同”新模式,以平潭為先試先行區,閩臺傳媒共同市場的發展前景可觀?!?/p>
【基金資助:廈門大學基礎創新科研基金項目“閩臺傳媒業合作先行先試研究”(編號:CXB2011003);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臺灣新聞自由與閩臺傳媒交流先行先試研究(編號:2011A035);福建省科技廳軟科學課題“閩臺傳媒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體制機制與政策研究”(編號:2011R0089)】
參考文獻
①《平潭綜合實驗區》[EB/OL],(2011-12-01),http://baike.baidu.com/view/2791755.htm
②《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政策解讀“十二五”規劃綱要)》,人民網
③陳筠,《兩岸新聞交流回顧與展望——專訪國臺辦新聞局局長李維一》,《兩岸關系》,2009(3):27
④《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
⑤張立,《臺灣新移民的傳播輪廓——長住大陸臺灣人的接觸媒介行為與動機之關聯性研究》
(作者: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0級新聞系新聞學專業本科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