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主持人宣布進入提問環節之后,評委轉向臺上那個自信滿滿的選手,“你想借十周年慶祝活動進一步強化品牌主張,但你的廣告主題是孩子們的夢想,怎么讓人產生信心呢?“
面對質疑,這位西裝革履的年輕人用激昂的語言打動了在場的評委,“嘉實基金能走到今天,是因為它成立時的夢想和十年的努力。我們應該用30%的筆墨渲染一下過去的成就,但更應該用70%去加深嘉實的遠見,這是嘉實最大的價值。理性是基礎,感性是表達方式。孩子是最能代表夢想、代表激情、代表未來的。”這樣的精彩回答,讓鄭杰捧回了2009-2010年度中國杰出營銷獎總決賽“全場最佳表現獎”的獎杯。
這是早在鄭杰的身份還是嘉實基金市場總監時發生的事情。當時在他的力推之下,嘉實基金成為2010年至2014年連續五年的“中國網球公開賽白金贊助商”,并獲得巨大的投資回報率。而現在他的名片上,赫然印著“中國網信金融集團高級董事總經理”,互聯網已成為他的商業新戰地。
作為當年市里的高考狀元,鄭杰的第一志愿是“國際金融”, 但“服從分配”被調劑到“從功利角度看來沒用”的北大哲學系。那時倍感失落的他,并不知道哲學會對他后來的職業生涯帶來深遠影響。
在鄭杰的家里,有一張寫著“嘉實基金·遠見者穩進”廣告牌的照片,經常會引起來訪者的好奇。這是他有一天偶然走進北京古觀象臺拍到的。”我那時的感覺用四個字來形容,不能說是一見鐘情,至少是動人心弦。專家們總是講金融品牌缺少情感的溝通,因為我是學哲學的,它打動了我。“幾個月后,鄭杰開始購買基金產品,并于幾年后加入了嘉實基金。在近15年的職業經理人生涯中,鄭杰跳過6次槽,“改變”是他生命中的主題,但“相信品牌的力量”是鄭杰尋求職業變化中永恒不變的目標。
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機,上證指數跌至1664點,所有投資者都遭受了最慘重的危機,信心跌到谷底。正逢嘉實基金十歲生日,面對“拿什么來慶祝”的問題,鄭杰拿出四個字:動人心弦。
在十周年紀念的前一天,嘉實基金在北京召開了題為“信心決勝未來“的中國投資高峰論壇,邀請國內外嘉賓討論未來經濟走勢;在公司內部,以話劇、晚會等多樣的形式開展了一個“信心之夜”的內部活動。“嘉實十年的話劇非常有意思,所有同事都積極參與,這個話劇的創意本身就是一個團隊凝聚力和歸屬感不斷增強的過程。活動當天,所有人就像明星一樣,走過紅地毯,分享生日蛋糕,盡情品味美好的回憶。”
鄭杰清晰地記得,2010年9月10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嘉實基金正式簽約成為2010年至2014年連續五年的“中國網球公開賽白金贊助商”,這是對他排除各種非議和質疑的首肯。
基金與體育,原本看上去沒有什么關聯,在剛被提出之際,立即在嘉實基金內部出現了不小的反對聲音,“不務正業”、“天方夜譚”、“跨度太大”… …
這個選擇并不是拍腦門想出來的,當一些國際品牌,可口可樂、耐克利用體育營銷讓業務范圍迅速遍及全球的時候,鄭杰就已經敏銳而專注地在關注體育營銷了。這么多年的經驗和直覺告訴他,“跨界”是創新的重要方法。體育營銷一定會真正幫助企業成功,并產生巨大的品牌影響力。
“當一個企業風雨飄搖的時候,出現一棵救命的稻草時,它會牢牢抓住;但當它很有實力,風生水起,讓它去改變,創新舉動一定會遭到固有思想的抵制壓力。”公司內部出現了各種風言風語,甚至當他走到老板門口,又會悄悄回去,把報告放進抽屜里。但最終,對自己遠見和創新的信心,還是讓那份報告遞了上去。
這一遞,開創了行業之先河。嘉實基金一下子跨入了在中國舉辦的最高級別國際體育賽事頂級贊助商的行列,用長達5年的合作計劃的巨大手筆,贏得了不可估量的戰略成功。
12月6日,《南方周末》一篇題為《“新聞眾籌”的中國實驗》的報道,讓大家的目光聚焦在“網絡眾籌”這四個字上面。
這篇報道提到了新聞的新“玩法”,是指媒體人將自己打算采寫的選題,通過眾籌網發布,在一定期限內,如果發起人能夠籌到目標款項,便按照約定完成籌款項目,如果達不到目標金額,就意味著項目失敗,錢就會退還給資助者。新聞眾籌網站的出現,讓新聞采集變成了一件不依托媒體也能完成的事——由眾多陌生人出資,贊助完成一篇報道。但這種模式剛剛在中國萌芽,規模尚小,運作模式和合法性邊界并不清晰,也存在迎合資助者等風險。
此時的鄭杰,已經是網信金融集團高級董事總經理,而眾籌網正是網信金融集團旗下網站。從P2P到眾籌,到網絡支付和網絡信息的咨詢,網信金融集團致力于打造一個智慧金融平臺。鄭杰所在的“超豪華的團隊”,力圖用商業力量去推動社會的進步,而眾籌網就是一個社會創新的公益平臺。
鄭杰對互聯網金融勢不可擋的遠見,最早源于2011年底。那時支付寶找到嘉實基金談合作,“當年嘉實基金的實力太強了,對互聯網金融前景的預期還是偏保守,因此錯過了余額寶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但是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很欣慰,因為那個時候,我就看到互聯網與金融結合將產生的巨大力量,因為趨勢是無法阻擋的。”
雖然不皈依于任何宗教,鄭杰的宗教感卻很強。在他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智慧的修行。在因上精進,在過程中堅忍,在果上隨緣。在修行的道路上,只有心懷敬畏和正見,才能避免武斷的批評和對新生事物的棒喝。“很多人打著專業的旗號,最終變成了創新的攔路虎。“
采訪前幾天正值感恩節,鄭杰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感恩那些愛我們的人,給我們勇氣和力量,讓我們把心安頓好。感恩我們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平等、溝通、分享、協作的互聯網精神,賦予我們創造未來生活方式和推動社會進步的無限可能。”
Q:作為中國品牌和傳播領域的精英,從前的點滴積累才成就了現在的事業,你覺得哲學對你的人生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
A:哲學在希臘語中是熱愛智慧。以前認為哲學高高在上、毫無用處,現在感到生活中和市場經濟中都充滿哲學。所謂的無用是給它當下的判斷,哲學不能立馬當大米煮熟了,它開啟的是你的智慧,幫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最大的用處。現在我做工作和品牌有一個廣闊的視野,想一個事情不會從細節去想,這是哲學帶給我的全局觀。
Q:在事業上,您是有遠見、敢于挑戰的決策者,在生活中,您是一個怎樣的人?
A:在生活中我是一個感性與理性并重的人。在物質方面,我希望能給到我的家人、我的孩子最好的,當然這并不是盲目的追求奢華,而是主張享受有品質、有品位的生活。對于家庭,我覺得它不僅是我的責任和擔當,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一部分,我希望能夠通過我的努力,給家人最好的、最溫馨的生活。
Q:據悉您曾在車企工作過,現在對這個行業還在關注嗎?您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汽車品牌?
A:的確,我對汽車行業一直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作為一個“生意人”,我一直覺得國內汽車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創業之初,我曾經有一個夢想,就是做類似汽車之家這樣的垂直網站。那個時候如果去做了,現在一定很成功。提及喜愛的汽車品牌,我對德系車是比較推崇的,甚至可以說是德系車的擁躉。在我看來,性能、操控、科技是汽車的靈魂,而德系車在這方面往往比較出色,這也是我鐘愛德系品牌的原因。
Q:可以看得出來,您是一個忠實的德系車迷。其實國內市場上,德系車產品還是挺多的,您最喜歡的是哪一款?
A:人都說,汽車是男人的“玩具”,其實在每個階段,我喜歡的車型都不盡相同。比如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寶來是我的夢想之車,當然那時候還沒錢買車。后來就變成了邁騰。尤其是現款的邁騰,我覺得它在各個方面的綜合實力都是非常強的,在這個級別的商務車里,它可以說是最值得推薦的。
Q:您是一個關注世界變化,同時注重自己生活品質的人,您覺得汽車對您和您家庭的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
A:我覺得汽車不僅改變了生活,更開闊了人的視野。我自己是做品牌的,在享受車企提供服務的同時,我也在向他們學習品牌建設和營銷推廣。汽車還成為了我兒子的老師,很多人讓孩子直接從識漢字、認數字來學習,我的兒子都是從認車牌開始,看到車牌就很主動地去學習。他兩歲的時候就認識所有的車,三歲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在看兒童畫冊,他就看各種汽車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