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套書與一個國家的科普史

2013-12-29 00:00:00李珊珊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33期

“為什么只取一百塊錢,取款機也要響半天?”“杏花多為白色或粉色,為什么要說一枝紅杏出墻來?”

新世紀是一個“為什么”爆發的世紀。一個以在科普雜志設堂“解惑”、回答那些“不涉及技術性的有趣問題”為專職的專欄作家,后來成了訪問量最大的科普網站“果殼網”的CEO,果殼網的一個重要欄目就叫“果殼問答”。而一個以“分享知識”為口號的網絡問答社區“知乎”,已成為中文網絡上最熱門的問答網站。

為什么大家越來越喜歡問“為什么?”

負責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以下簡稱《十萬》)項目的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洪星范說:“‘一問一答’這種模式比較符合人性,尤其是青少年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的人性。”他以自己的女兒為例,“她小時候是個真正的‘十萬個為什么’,常常問得做科普出版的爸爸無法招架。”然后悲哀地提到,上了小學后的女兒,正在日漸變得“無所不知”,不再問為什么了。

而對那些仿佛一夜間爆發“為什么”的網絡青年們,知乎網上的紅人負二解釋,“這種爆發性的問與答是一種‘報復性反彈’,因為讀書時候太多的問題‘不能問’或者‘只能回答標準答案’。”

標準答案是否需要?兩人的回答出人意料地一致:不需要。

最新版《十萬》中,沒有標準的答案卻比標準答案更長,通常的套路是:“概括、描述現象,然后回答原因,目前有幾ILNrgjV1OITp87HQpwCJ+LkX6RK665q7hPDhytT33N0=種說法……但究竟哪一種是對的,目前尚無一致意見……”

這是為了告訴孩子們,“科學家也有不知道的,也有不同意見——質疑本身是科學精神的核心之一。”洪星范這樣解釋。他還提到時常出現的“大師”,往往有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信徒,是因為他們缺乏科學知識嗎?“并不盡然,信徒們最缺乏的,只是一點質疑的精神。”

“科學要的是懷疑”

盛夏,上海書展,第六版《十萬》正式發布。為了這套共分18冊、重達19公斤的重量級科普叢書,書展也將主論壇的主題確定為“科學時空與閱讀世界”。嘉賓們名頭和號召力都不小,有頭發花白的院士級老科學家,也有意氣風發的科學青年,都是《十萬》的主編、編委或作者。然而,最初聽眾并不是很多——“一本關于科學的書的發布會不會特別熱鬧,我們早有預料,”主持人適當打了個圓場,不過,很快他就發現,他錯了。

就著這本書里的科學,也結合熱門的某神奇的“大師”,開場發言完畢,論壇的討論重點終于不負眾望地轉向了科學與盲信、錢學森之問……針對這些幾乎人人可以討論的問題,下面的聽眾坐滿了。

什么是科學素養?一位老科學家說:“科學要的是懷疑。”他說,歷史上的專制統治者是不喜歡科學的,因為科學的方法是不盲目聽話的。

為什么“大師”們會流行?一個科學青年說:“因為偽科學可以比真科學更有趣,它可以沒有底線……”

討論的最后,一位中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不喜歡學生參加一些科學相關的課外活動,因為會影響學習……

站在門邊的洪星范平靜地看著這場略顯離題的論壇,對這套書引起的反響,他已經學會了從容面對。2011年,《十萬》在北京的組稿會,一位記者聽完后回去寫道“《十萬個為什么》,無標準答案”。洪星范說:看到后,我心里咯噔一下,“話是這么說,可真寫出來‘沒有標準答案’,大家能不能接受?忐忑呀。”而現在,聽到現場討論“科學素養是什么?”“培養孩子科學素養的教育應該是怎么樣?”“為什么現代科學沒有誕生在東方?”他笑了笑,這不算過分離題。

讓學生用另一種態度學習科學

在最初計劃中,《十萬》曾被當作共和國成立10周年的獻禮讀物。

延安西路1538號是《十萬》的出生地。時鐘回退五十多年,今天13層的辦公大樓還只是一棟三層的小洋樓,編輯部大辦公室的一角立著塊小黑板,上面是粉筆寫下的:“你知道嗎”、“知識的海洋”、“科學趣味問題”……那是在為少兒社三編室正在策劃的一本科普書定名字。

1959年,“大躍進”剛結束,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家專業少兒出版社之一,少年兒童出版社決心出版一系列真正有品質的讀物,作為獻禮,也希望傳世。

小黑板討論的結果是,受《科學畫報》上“為什么”欄目和蘇聯科普作家米·伊林《十萬個為什么》的啟示,這套書被命名為《十萬個為什么》。

在大量的歐美科普作品涌入的今天,伊林的作品幾乎已經被國人淡忘,但在向蘇聯學習的1950年代,這位蘇聯化學工程師的作品就是當時科普寫作的典范。伊林的《十萬》成書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1933年由董純才翻譯引入中國,書名中的“十萬個為什么”語出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詩人吉卜林的一首小詩:“五千個在哪兒/七千個怎么樣/十萬個為什么。”

伊林的《十萬》是一本“屋內旅行記”,從水龍頭到衣櫥的鏡子和保暖的衣服,“為什么要用水來洗”、“為什么鏡子能照人”、“為什么衣服會使人暖和”……只需要大家都熟悉的家中的事物就能形成一個完整獨立的“生活中的為什么”。中國的《十萬》卻完全不同,那該是由一篇篇科學小品組成的大型自然科學百科叢書——當時,少兒出版社的編輯部主任王國忠這么想著。事實上,伊林夫人所著的回憶錄曾提到,伊林也曾表示:“如果小學生能知道某種科學是怎樣產生的,它在其他學科之間的位置,有什么用途,有什么迷人之處……他們也許就會完全用另一種態度來學習了”——也許,有一本這樣的百科全書,也是這位蘇聯青年的愿望。

最初,編輯部組織了7位中學老師負責寫稿。老師們足足花了一年的課余時間,交上6萬字初稿,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作為國慶獻禮了。更讓編輯部頭疼的是,文稿并非他們想要的,內容都是“教科書內容的延伸”,問題都是“順著教科書上的知識提出的”,解答問題的語言也很教科書,枯燥無味,提不起孩子們的興趣。必須推倒重來。

編輯部開始重新分工,從孩子中、科學家中征集問題,在第一版的書中,經常可以看到五六十年代非常罕見的童趣盎然卻又帶著時代印記的問題,比如:“為什么要用玻璃紙包糖果?”“為什么棒冰會冒氣?”

為了讓作者們了解寫作風格,負責這套書的三編室寫了樣稿。在那個個人英雄主義的年代,這些樣稿沒有署名,只是用一個共同的化名:山邊石。在這種氛圍中,尚在北大化學系讀書的葉永烈“低調”地成了那套書的主要作者。

惟一從第一版寫到第六版的作者

五十多年后,新版《十萬》發布的這幾天,葉永烈的家里接待了大量媒體。他家是個帶閣樓的頂層,最上面原有個私家泳池,現已改建成藏書室。葉永烈把五萬多冊藏書放在了游泳池里。對這樣做的安全性,這位科普作家進行了邏輯清晰的評估——“既然這個泳池可以承重一米多深的水,當然也就可以承受幾萬冊藏書的重量”。然后,他在藏書室里放了張可以半躺的沙發,專供空余時讀書用,沙發旁的條幾上還放著墨水筆,用來做閱讀記號。對寫作者來說,豐富的藏書和安靜的閱讀環境都重要,給第一版《十萬》寫作時,為了寫好一篇“為什么”,他往往要查看好幾本甚至十多本參考書,他說:“幸虧北大有個好圖書館。”

2011年9月27日,《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啟動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

這個泳池藏書室樓下的客廳里接待了幾位著名的主持人。雖然自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運動開始,葉永烈就幾乎離開了科普和科幻圈,把寫作重點轉向了“大題材、高層次、第一手”的紀實寫作,寫了大批當代中國重大政治題材的紀實報道,但那些主持人跟他見面的常用臺詞還是:我小學的時候就看過葉先生的《小靈通漫游未來》。

《十萬》是這位“小靈通之父”的起步,他是那套書五十多年間一千多位作者中完成條目最多的一位——第一版初期的五卷本共947個“為什么”中,21歲的葉永烈寫了326個,而“化學分冊”的175個“為什么”中,他寫了163個。事實上,在他為《十萬》撰稿后,考慮到當時“右派神童”劉紹棠的“教訓”,出版社和學校都對這個學生進行了低調處理,葉永烈的稿酬是其他作者的一半,而在報道中,只是模糊提及了“北大化學系一位大二學生”。不過,這位擅寫科學小品文的年輕作者還是受到了出版界的關注,此后,各種約稿紛沓而至,他實現了從化學系轉向文藝界的愿望。“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葉永烈說,“伊林和阿西莫夫當年也都是化學系的學生。”

老人提到了他最近被冠上的新名頭:惟一從第一版寫到第六版的作者。這個稱謂的意義應該是,“我見證了《十萬個為什么》從第一版到第六版的整個發展歷史,每一版是怎么寫的。”

葉永烈與《十萬》的故事從一個暑假開始。那是1959年暑假,因為父兄都受到“反右”的影響,家庭經濟陷入困境,而從北京回到家鄉溫州路途遙遠、耗資巨大,還是北大化學系學生的他決定獨自留在空蕩蕩的宿舍,閑來無事,便投入了自己的業余愛好——寫作科學小品。

進入北大化學系之前,葉永烈一直是個文學愛好者,11歲就在《浙南日報》上發表了詩作,“本來要考北大中文系的新聞專業,聽說這個專業招人太少,全國才招20個人,就考了化學系。”在化學系,他仍喜愛文學,他寫詩、寫純文學作品,向文學類刊物投稿。當然,退稿率很高,“10篇里也就發表個一兩篇吧。”有一天,他隨手寫了幾篇科學小品,寄給了北京市科協的《科學小報》,很快就被刊用了。這個化學系的文學愛好者終于發現了自己的優勢,既懂科學又有文筆,他開始寫科學小品文,“幾乎寫一篇就能發表一篇”。

一個暑假下來,他積累了幾十篇練筆性質的小品文。暑假快結束時,逛書店,他看見了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一本《塑料的一家》,那本薄薄的小書忽然給了他靈感,“何不把那十幾篇化學小品,編成一本《碳的故事》?”

編完書,按照《塑料的一家》版權頁上的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538號”,《碳的故事》初稿投過去了。當時他并不認識那家出版社的任何一位編輯。54年后,在上海的家中,他隨口就說出了這個地址。

《碳的一家》落在了剛從大學物理系畢業,梳著大辮子的年輕編輯曹燕芳手中,曹燕芳看中這位作者生動活潑的文筆,除了出版這本小書,她還把葉介紹給了王國忠,將他拉入《十萬》的作者團隊。

編輯拿出幾個“為什么”給葉永烈試筆,獲得肯定后繼續寫。作為“小時候讀尹林《十萬個為什么》長大”的讀者,葉永烈開始重讀伊林,試著以伊林的筆調來寫。除了曹燕芳負責的化學分冊,葉永烈的回答還出現在了天文、農業和生理衛生分冊中……寫著寫著,他就成了第一版中撰寫條目最多的作者。

回憶當年,葉永烈說:“那是件很偶然的事情,就有點像第一次春晚,李谷一一人唱了8首歌。我寫《十萬》也是在它的草創時期。”由于寫作量太大,課業又繁重,《十萬》寫作的后期,他得了肺炎,引發肺結核,住進了北大的“傳染病隔離宿舍”。經過幾乎一年的斷斷續續治療,肺病才結束了“浸潤期”,得以痊愈,他也才忙于他的下一本書:《小靈通漫游未來》。

“文革”版《十萬》

《十萬》第一版首印5000冊,而葉永烈的《碳的一家》1960年2月出版時,首印數就達到兩萬冊,《十萬》的印數也許表明,這套書“在出版之初,一開始并沒有被看好”。

不過,從1961年4月問世開始,它卻造成了轟動效應,成了當時的超級暢銷書。在那個自然科學知識幾乎空白的年代,這套寫給青少年的科普書也受到了成人讀者的廣泛歡迎。根據《編輯學刊》上的論文,在第一版的《十萬》中,“因為較強的實用性,(以健康相關問答為主的)‘生理衛生’分冊成了銷量最高的分冊” 。

兩三年間,《十萬》的印數達到五百多萬冊,統計數據中還不含各地印場租型翻印的版本。少年兒童出版社甚至接到了胡耀邦(時任共青團團中央第一書記)辦公室要求購買《十萬》的來信。另一個故事是,越共第一領袖胡志明生前也喜歡讀《十萬》,他去世后,為了在胡志明紀念館搞個原狀陳列,越南方面特意托毛主席紀念館給少兒社打電話,索要一套“文革”前的老版《十萬》。

1962年,《十萬》又出了地礦、動物和數學3個分冊,并正式把目標讀者定位為“初中”。1964年,《十萬》做了修訂,增加了一些問題,對過去的答案做了修正和審定,一套總共14冊的《十萬》第二版問世。

2008年9月21日,韓啟德(左)陪同習近平主席(中)在北京植物園同青少年一起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韓啟德是《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總主編

隨后是1966年,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出版行業把出版發行毛主席著作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十萬》被打成了“封、資、修毒草”——理由包括:印數很大,超過了《毛澤東選集》的印數,被認為是“反毛澤東思想”的“罪狀”之一;書中的“太陽為什么有黑子?”一文,被說成“惡毒攻擊我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毛主席” ……

葉永烈遭抄家,罪名就是寫了“大毒草”《十萬》。之后,他被下放至杭州灣畔的“五七干校”,種了3年水稻,跟他一起改造的還包括少年兒童出版社負責《十萬》的編輯們……當時的少年兒童出版社被取消了編制,并入上海市僅存的上海人民出版社。

不過,為了滿足“精神生活極度貧乏”的人民群眾的需求,1970年6月,原少兒社編輯人員被拉出來,在紅小兵的指導下,對第二版《十萬》進行修訂。兩個多月后,冠名為“工農兵讀物”的第三版《十萬》出版。

修訂后的“文革”版《十萬》成了這套書歷史上一種非常詭異的存在。根據“修訂版”重版說明,該版問世的原因是:“這套書過去在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和出版黑線的影響下,存在著不少錯誤……不少內容宣揚了知識萬能,追求趣味性,散布了封資修的毒素……”

除了那個時代“戰天斗地”的勇氣,從這篇再版說明中,同樣可以看出當時剛從“五七干校”抽調出來的編寫人員的忐忑,“由于我們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不夠,可能存在著不少缺點和錯誤,我們誠懇地歡迎廣大工農兵和青少年讀者提出批評意見,幫助我們搞好斗、批、改,遵照xQ9VkrGYqh1KeL6kfVPsPpUxh/0TVEM4bHux4ralJEE=偉大領袖毛主席關于‘認真做好出版工作’的教導,更好地為工農兵服務”。

這一版本《十萬個為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手執主席語錄“光芒四射”的紅色封面,以及書中數量繁多且生搬硬套的毛主席語錄。其中,所有資產階級科學家的科技成就均改為“有人提出來”。 為什么我們的計數方法大都是十進制的?因為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要胸中有數;因為手指頭只有十根。

1970年9月,冠名為“工農兵讀物”的第三版《十萬》出版

作為一套以工農兵為主要讀者的書,因為刻意考慮了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這套書從知識性讀物向技術性讀物轉移的傾向非常明顯。糖果和棒冰的問題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怎樣發現敵人使用了細菌武器?”“高射炮是怎樣打飛機的?”第一冊數學分冊中還有:“地主是怎樣利用高利貸殘酷剝削農民的?”

對編者而言,這套“文革”版在《十萬》的歷史地位十分尷尬。據葉永烈的回憶錄,“‘文革’結束后少年兒童出版社將第四版稱為‘第三版’。言外之意是‘不承認’在‘文革’中出版的那套《十萬個為什么》。”最終,因葉永烈的建議,出于“不能采取‘不承認主義’,而應‘認真總結第三版的教訓和經驗’”的目的,第四版作為一套“修訂版”出版,“文革”版也保留了其“第三版”的位置。

事實上,盡管“文革”版的《十萬》存在嚴重缺陷,但在那個圖書匱乏的年月,這套書仍然是幾乎惟一的一套大型知識讀物。根據一項統計,第三版《十萬》的發行量約為3700萬套。在洪星范辦公室書柜中,就有一套壓箱底的“文革”版《十萬》—— “這是小時候的書,被借來借去,已經不全了,有一冊還重復了”,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套對他影響很大的書。

從以蘇為師到以英美為師

1990年代,從計算機系畢業后轉向科學哲學研究的洪星范去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后來進入“哲人石”編輯室,那是個龐大的科學人文叢書翻譯引入計劃,也是中國科普出版界的一個重要品牌,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那個編輯室幾乎是中國科普出版人的一所黃埔軍校。

在“哲人石”的編輯室,洪星范和同事做過一些書,他沮喪地發現,那些花了很多功夫做的書,業內反響不錯,也拿了獎,市場反應卻一般。2004年,有點失落的他決定出來闖闖,與朋友開了個圖書工作室。

“書生賣書”的故事并不成功,然而,就在他幾乎要放棄做一本暢銷的好科普書的夢想時,一個神奇的機會讓他來到延安西路1538號,成為專職負責第六版《十萬》項目的副總編。那是在2011年。當時,重編《十萬》的構想已在時任少兒社社長李遠濤心中籌劃數年了。

作為一個幾乎不做教材教輔的專業少兒出版社,進入新世紀后,在兒童文學、動漫和繪本的攻勢下,少兒社正在慢慢失去自己在知識類讀物出版方面的優勢,重編《十萬》被當成復興品牌的一個重要戰略。從2008年起,關于“今天的《十萬》應該是什么樣子”和“《十萬》應該關心什么”的調查在上海的教育系統就開始悄悄進行了。

為什么要重編《十萬》?李遠濤闡述了他的理由:“1960年代,中國人還在掃文盲的階段,只有一個樸素的知識,對現代科學沒什么概念,當時的《十萬》大多數題目與生產生活相關,不少問題跟農業相關,最基本的功能是向大眾普及日常生產生活所涉及的科學知識。而今天的中國處于城市化的節點上,老版本中一些與農業相關的問題,人們已經不再關心;現在的青少年視野開闊,通過網絡,他們知道了東西,很多過去認為的科學知識,今天變成了一種大眾的常識;另外,有了互聯網,死知識在網上都可以查,再做死知識的普及已經沒有意義了。”

新版的《十萬》不再以蘇聯的科普讀物作為標桿,它的榜樣是英國的《可怕的科學》系列,那套書目前已經出到六十多冊,僅在英國本土,銷售量就達到500萬以上。

“新鮮”、“前沿”和“不做死知識”變成了新版《十萬》的操作準則,學術界用來防抄襲的軟件也被用于新《十萬》的審稿。

為了找到更多的一線科學家參與寫稿,他們采取了一個討巧的辦法:先找到一個院士級科學家作為主編。洪星范解釋:“不少書的主編都是最后掛名的,但《十萬》沒有,各分卷主編要負責確定整體框架和推薦作者,而這樣的結果,可以讓小朋友們讀完一本書就可以窺見這個學科的全貌。”

這些資深主編為這套書找來了很多從未參與過科普寫作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們最后寫得還不錯,甚至還發現了幾個寫得特別棒的。

葉永烈

一線科學家還可以貢獻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新版《十萬》的問題中,除了向小朋友征集,科學家們自己提出的也不少。洪星范舉了個例子:“‘黑洞為什么有三根毛’,這不是小朋友可以提出的問題”。而李遠濤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問題是“頭上有多少根頭發叫禿頭” ——這個問題并不是出現在醫學卷,而是出現在數學卷上,那是個模糊數學問題。

2011年,《十萬》啟動時,談到對新版的期望,洪星范說:全國人民都看一本書的時代過去了,今天恐怕已經不可能有任何一本書再創《十萬》初版的奇跡。然而,這一版將很大程度上從政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回歸少兒科普讀物的本質。

科學家寫的《十萬》,孩子們能看懂嗎?

洪星范說:“小孩子所謂的懂跟大人所說的懂是不一樣的。”他舉了《時間簡史》作例子,“絕大多數學物理系的大學生讀完《時間簡史》,都會說‘讀不懂’;但不少學中文但對科學感點興趣的大學生,讀完以后卻說‘讀得懂’。后者應該是從自己那個層面出發,了解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他們會對時間、對宇宙有更新的認識,這也就足夠了。”

而李遠濤心中,《十萬》對孩子們的效果是:看完《十萬》后,產生了更多的疑問。

新版《十萬》的作者之一劉夙是《十萬》的忠實讀者。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家里給他買了套第四版《十萬》,他翻開來一篇篇讀,最喜歡化學卷和天文卷,“因為主要是葉永烈寫的,他寫得生動好看。”后來,劉夙進了北大化學系,成了葉永烈的學弟。

那么,在網絡時代,《十萬》繼續存在的價值在哪里?

負二認為:《十萬個為什么》的優勢可能在于它有比較好的分類系統,可以很容易查找到問題的答案,作為一種工具書存在。

劉夙則說:“為什么”的優勢是直截了當,直截了當提出,提問者想知道什么,而不是提供者希望提供什么。“很多‘為什么’的問題,問題簡短,要回答起來卻要費不少功夫。”他說:“如果《十萬》的問題確實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它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有存在的價值。”

(參考資料: 葉永烈著《十萬零一個為什么》;陳芳碩士論文《營造中國的科普品牌——建國至文革前夕中國科普出版事業概覽與<十萬個為什么>的誕生》;王國忠著《十萬個為什么的曲折歷程》;葉蓮娜·謝加爾著《回憶伊林》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麻豆国产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91视频首页|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天天综合亚洲| 欧美精品1区2区|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免费激情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30p|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亚洲影院| 天天爽免费视频|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夜色视频|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色婷婷久久|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 夜夜拍夜夜爽|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999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老司机精品久久| 欧美福利在线| 久久免费视频6| 1级黄色毛片| 国产男人天堂|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毛片一区| 在线国产91|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播五月综合| 国产毛片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狠狠操夜夜爽|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色成人亚洲|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www.日韩三级|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国内精品视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