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軍事問題專家
據日本媒體近日報道,日本防衛省聲稱,正在就中國無人機靠近“日本領空”時的應對方法進行磋商(其中包括擊落)。
無人機在二戰中已見雛形,大規模應用于戰爭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因此,各大國應對無人機的戰法大多還在探索階段。其中,美國和以色列運用無人機作戰的經驗最成熟,創造了多個經典戰例。例如,1982年,以色列曾經利用無人機誘導敘利亞防空導彈陣地的雷達開機,從而獲得攻擊所需要的電子信號數據,一舉解決掉了威脅以空軍多年的敘利亞導彈陣地,為打贏黎巴嫩戰爭清除了最大的隱患。
美國則在反恐戰爭中多次使用無人機發射導彈,對恐怖分子首腦實施斬首行動。美國和以色列的對手多半為技術水平低下的國家或者恐怖組織,所以大都不具備對抗無人機的能力。從近年來的戰例來看,僅有伊朗宣布擊落或者俘獲美軍的無人機,并且提交了可靠的證據。
那么,無人機是否真的很難被擊落呢?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擊落無人機確實并不容易。無人機沒有人員座艙,其外形設計更為寬松。也就是說,可以進行更全面的隱身優化。歐洲、韓國、中國、以色列等均有隱形無人機推出。這些隱形無人機都具有難以發現的外形,能避開大部分國家的防空雷達網絡。如果連發現都成問題的話,擊落自然也就無從談起。擊落無人機的主要難點就在于此。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擊落無人機并不難。盡管無人機具有較強的隱身性能,但是大部分速度并不快。以美國的“全球鷹”無人機為例,其飛行速度僅為每小時664公里。而現代防空導彈可以攔截超音速戰機。相對于此類武器,無人機的速度幾乎可以稱為靜止不動。利用防空導彈擊落無人機是完全可能的。
無人機除了慢之外,智能不足也是一個缺點。無論面對敵人空中攔截,還是遭到地面攻擊,現代戰機均有多重手段保護自己(反擊、逃逸或者電子對抗等等)。由于無人機被設定為執行單一任務且可以消耗的武器裝備,因此大部分均沒有配備遭到對方雷達鎖定后進行反擊的武器,也沒有能夠用來干擾迷惑對方雷達或者導彈的裝備。甚至在遭到對方攻擊時,也未必能夠及時做出規避或者逃逸的動作。
在大規模戰爭中,無人機不會自己單獨執行任務。為了支援無人機的行動,其背后往往有預警機和電子戰機配合作戰。這些支援類的飛機,可以扮演無人機背后的“眼睛”和“耳朵”,幫助無人機發現敵方武器,引導無人機進行規避,或者引導載人戰斗機去保護無人機的安全。這樣就可以極大地提高無人機的生存率,也可以彌補前面所說的無人機缺陷。
近年來的無人機使用戰例中,很少有全體系的對抗情況。中日釣魚島之間的領土摩擦,以及美國使用無人機侵入伊朗的情況,均屬于無人機孤軍深入的行動。如果日本真的決定擊落進入釣魚島上空的中國無人機,那么,除了指望日本飛行員出現操作失誤之外,無人機幾乎沒有任何躲避的可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非戰爭時期使用無人機對對方進行偵查或者騷擾,本身就是一種疲憊對方的戰術。即便是無人機被擊落,被擊落的一方也可以堅決不承認是被對方擊落的。而且擊落了無人機,并不能制止對方繼續這么行動下去,除非準備開戰。
由此可見,擊落無人機并不是問題,是否派出無人機并且做好被對方擊落的準備才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