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衛視一向有“異族控”之嫌,往前數幾年,選秀前幾名中少數民族選手的比例是一定高于全國人口中少數民族的比例的,格里杰夫、蒲巴甲、曲尼次仁……但是剛剛結束的《中國夢之聲》(Chinese Idol)中,小鎮男孩李祥祥意外戰勝所有的少數民族選手甚至異國選手奪得了冠軍。之前的奪冠大熱門艾菲、央吉瑪等紛紛落馬,從氣質上看,作為今年暑期第一個選秀冠軍,李祥祥更像是跑錯了賽場的“快樂男聲”。事實上,在賈盛強、左立等特色選手淘汰后,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的影響力和收視率便跌到谷底,復制當年的愿望已經不可能達成,還被老對手——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打得沒有任何還手能力,但“好聲音”的比賽已經過了最有新鮮感的盲眼甄選環節,分組賽與其他選秀節目相比沒有明顯的優勢,選手們也無故事可以繼續出賣。至于北京衛視的選秀節目《最美和聲》,只在各種媒體通稿里“高端大氣上檔次”,沒有話題,更沒有收視率。
這就是暑期檔選秀節目的節奏,最初是13家在唱唱跳跳,總局一聲令下,那些看起來就沒有生命力的默默消失,剩下“四大家族”各懷心事地死扛。這個暑假看上去熱鬧,但仔細想想,但凡特色不明、炒作先行的歌唱選秀節目,都已經進入了觀眾看之無味、電視臺棄之可惜的雞肋境地。
2007年,在幫派林立的選秀粉絲中廣為傳頌的“回鍋肉”還是個貶義詞,當年最大兩塊回鍋肉莫過于曾經拿過“我型我秀”冠軍的張杰和“酒吧歌手大賽”冠軍的陳楚生,回鍋肉這個詞代表著油滑、世俗和老到,而有了《我是歌手》這檔專為過氣歌手翻身的節目去年大火之后,今年的“回鍋肉”們無不高昂著頭,于是唱過《甄嬛傳》主題歌的姚貝娜也來回爐,幾年前有著“中國蘇珊大媽”稱號的臺灣小胖林育群也來報名,音樂人孟楠的《癢》已經成功撓到了好幾次大型歌唱比賽的評委,今年也真身下場廝殺。
相對來說,《中國好聲音》因為有了“盲眼甄選”環節,拉長了那些成熟歌手與觀眾互相認知的時間,延緩了“真相大白”時刻的到來,卻因為這種小小的技術性延遲,和緩拉攏了那些對流行樂壇多少有點認知的觀眾,而另一些迷戀春晚和《同一首歌》的觀眾群則早就被跌宕起伏的唱前故事與精細加工后的音效征服。相比之下,今年“快男”最弱的是選手,分賽區評委出于綜合考量,暗暗提高了外形與唱功的搭配比,使得今年的選手都像是一塊地里長出來的蘿卜,顏色大小都差不多,作為電視節目,最初尚有特色,尤其是酒吧歌手與服務員的平行剪輯,故事細節完備如一篇雙主人公的特稿,但是到后來,脫去故事的包裝或者像選手左立這種被包裝過度反而成為“反人氣”的來源,總之歌手們在海選和初賽的光環褪去,起初以為是珍珠被擦亮,誰料個個都像人造一般。
“要體現專業性,不能使節目成為名人明星宣揚自我的舞臺。”廣電總局對今年的評委也提出了要求,但選手已經是這個樣子了,再沒有評委的表現,就是雞肋啃成雞骨的節奏。湖南衛視在“快男”之前有一檔不太成功的節目——“中國最強音”,請來的是最豪華的評委陣容,個個都在各自的領域說一不二,比如今年所有評委里電影藝術成就最高的章子怡,唱片銷量最高的陳奕迅,加上鄭鈞和羅大佑,結果這檔節目到了最后焦點全都在評委身上了:今天章子怡被羅大佑氣哭,明天被陳奕迅感動哭,羅大佑前后發過幾次飆都上了頭條,結果這檔節目最后的冠軍是誰,親愛的小伙伴們你們還記得嗎?
“快樂男聲”節目組則煞費苦心設置了一個代表“大眾意向”的V神,先是范冰冰,后是郭敬明,總之誰最近有新電影需要宣傳,這個特殊的評委座位就是給他預備的。當然V神也不負責音樂和評判,在莫名其妙的賽制里,他們有著負責“拉黑”一個評委的權力。而他們更大的任務是搞笑和收視率,范冰冰曾對選手說“你一唱我就軟了”以及“都說我是整容的范本,我覺得你才是唱歌的范本”,還跟謝霆鋒爭坐一個座位。郭敬明為了宣傳《小時代》也來到這里,自嘲了下身高,又向謝霆鋒致了個敬,關于音樂,他們連發言的意向都沒有。
選秀節目已是殘陽如血。就連這句話也都是說了好幾年,陳腐之極,而今年各大衛視齊刷刷又刮選秀風,可見我們的電視節目制作領域是多么不需要創新。可以買國外的節目形態,從評委設置到選手身份的搭配——要有胖子或胖妞、少數民族或宗教流、性向模糊不明者;沒有門路的衛視只需在現成的模式中拼拼湊湊,請來重量嘉賓做評委,操作成每個周末晚上的甜點,然后去拼搶那個神秘、權威而虛無的收視率。但選秀節目的接踵上馬與好選手的稀缺成為當下選秀電視節目的主要矛盾。前幾年歌手的故事豐富,但是一檔煽情的節目,故事再豐富也只是其宏大的底色,陳楚生的酒吧歌手生涯是他的加分點,但是如果沒有獨特的嗓音,他的故事就是過眼云煙。另外今年歌手們的故事明顯要夸張,而面對明顯的謊言,媒體們都懶得去拆穿,在微博上吐個槽,都沒有跟進報道的必要,可見其價值已經低到什么程度。
曾經俗辣、熱鬧、長于話題制造的湖南衛視今年也打得一手臭牌,“快男”已經進入7進6的關鍵階段了,還沒有幾個話題性強的歌手。回想2007年,總決賽一開始就已經積累了大批粉絲和有一定人氣的歌手,賽程越推進,越會有超出預期的精彩演唱,媒體也不吝惜版面對他們進行大篇幅的報道。據相關門戶網站的記者說,宣傳方天天追著問,如果我們的歌手XX在節目中出柜,會上頭條嗎?更不用說2005年超女席卷全國的時候,幾乎所有嚴肅類新聞報紙和新聞期刊都拿出大幅版面來操作此類選題。
近幾年,選手們越來越純熟了,從外表到唱功再到應對媒體的技巧都像是流水線產出,一部分對《中國好聲音》的批評聲音就來自于這些明明已經是純熟的職業歌手為什么上了舞臺就硬要裝成“素人”,女生換上平底鞋,男人一身落魄氣,還有渲染自己童年自閉、青春期抑郁的。而假裝的一切在他們開口幾秒鐘就灰飛煙滅,越來越多的人會懷疑他們的真誠度到底有多少,所謂實現“音樂夢想”就是有朝一日假裝素顏來欺騙電視機前的觀眾嗎?

斬掉熱門歌手也是往年選秀比賽制造話題的一種方式,江湖術語叫“虐”,可以幫助提高人氣,但是今年連這招也不再管用。爭議型“快男”于朦朧在總決賽第一場就被斬掉是必然的,但是第二場賈盛強出局卻沒有驚起什么波瀾,跟2007年張杰止步3強掀起的話題完全無法相比,更不用說最激烈的2005年,張靚穎淘汰何潔時那瞬間飆漲的收視率。
電視節目仍然夸張的覆蓋面和江河日下的影響力,幾乎讓每一檔選秀節目都面臨重重危機,沒人能確定自己最終幸免于難。又或許像一片收割過度的土地,經過幾年的過度開采,養分流失,日漸貧瘠,沒有人耐心培育種子,已經無法長出蓬勃的作物,而那些回流的選手卻像把那些已經成熟的作物又插回土壤,制造出一片虛假繁榮。
今年選秀選手看似有很多平臺,實際上仍有掉坑里的可能,有媒體也指導過“回鍋肉”如何選擇合適的“鍋”,但這些看起來歸根結底也還是對觀眾的爭取,平安、王晰、姚政,這些在老秀粉眼中都曾經是眼前一亮的熟面孔,但是當年各種陰差陽錯沒有“出來”,好在他們仍在這條路上默默無聞地前行,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遇到一個機會砸下來。歌手平安在2007年“快男”比賽中早早止步,經過這些年的磨練,終于在35歲時上了一個臺階,但嗓子已經不如從前。同樣輾轉多年的王晰在2011年相對嚴肅的金鐘獎比賽中拿到金獎,隨后考入了海政文工團,獲得了一個相對其他歌手來說神秘而穩定的身份。一步之遙,迥若天地,選秀歌手的江湖如此斑駁多樣,但應該不會有人愿意像《好聲音》的那個曾經打敗過張國榮的搖滾老炮鐘偉強一樣,唱了一輩子,還要靠一檔電視節目再賭一次機會,他的故事再長再催人淚下,也不過是這夕陽產業的小小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