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聰明人成堆的硅谷,“充滿遠見和夢想”(visionary)這個詞聽起來實在是陳詞濫調。7月2日,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溘然辭世。人們才發現,用它來形容這位發明電腦鼠標的“智能大師”,不僅實至名歸,而且遠不為過。
1925年1月30日,恩格爾巴特在波特蘭附近的一個小農場出生。
1955年,恩格爾巴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博士學位。但留校任教后,一名同事警告他,如果他繼續談論自己關于計算機改變世界的“狂熱夢想”,他永遠只能當一名助教。恩格爾巴特于是離開了學校,前往斯坦福研究所(SRI)。
年輕的恩格爾巴特希望創造一個世界——人們能夠和電腦互動,用計算機來分享信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是一個遙遙領先于當時計算機能力的想法。彼時,那些堪比房間大小的巨大裝置只對技術人員開放,他們會使用磁盤或穿孔卡來向計算機提問——大多是數學問題。因為計算機回答太慢,在得到答案之前,工程師們都能美美地睡上一覺。
“人機互動?想都別想。”
早在二戰時,類似鼠標的裝置——光筆就曾被用在雷達系統中。1961年,恩格爾巴特決心研制一項更好用的裝置。
他和團隊進行了很多嘗試,比如操縱桿、跟蹤球、膝蓋控制的指針,甚至是由腳來操作的控制儀——他們叫它“耗子”(rat)。直到恩格爾巴特畫出了“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的草圖,再和合作者英格里希一起制作出了原型。
這個有著復雜名字的家伙看起來非常簡單:一個木殼子套著兩個金屬滾輪,兩個輪子互相垂直轉動,加上一個廉價的塑料開關,通過一根線和電腦相聯。
1968年12月9日,恩格爾巴特和他的新作NLS“亮相”舊金山秋季聯合計算機大會,這場精彩紛呈的展示讓人眼界大開,時至今日,它還被稱為“演示之母”。
恩格爾巴特用定制的工作臺和自制的調制解調器與實驗室的人員對接,展示了他所說的把電腦屏幕作為界面和電腦網絡相聯的“在線系統”。在這套系統中,每套程序都有屏幕上的“窗口”,對應小圖標用來啟動軟件、接收信息和運作所有PC的性能。在每個窗口的頂端附近,則是一串“菜單”指令,操作者可從中選擇操控。
借助這套系統可以完成視頻會議、電話會議、超文本和超鏈接、文字處理、目標定位、動態文件鏈接和實時合作編輯等多項功能。
為了和圖標、菜單實現互動,恩格爾巴特還演示了至關重要的“定位設備”——鼠標。
在2008年“演示之母”4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SRI研究員、參與過那場歷史性演示的Bill Paxton回憶,那時絕大多數人都覺得恩格爾巴特是個“瘋子”。
運用“鼠標”這一工具來操作電腦的概念的確非常超前,但它的使用和推廣卻姍姍來遲。業界普遍認為,1973 年施樂PARC研究中心推出的 Alto 計算機首先使用了鼠標。然而遺憾的是,當時這些系統只是用于實驗。直到1983年,喬布斯發布蘋果的新機型Lisa時,鼠標才獲得大規模的商業成功。由于鼠標專利只有17年的有效期。結果,無論是“鼠標之父”恩格爾巴特,還是擁有專利的斯坦福研究中心,多年來都沒有從中得利。
1987年,SRI把鼠標專利賣給蘋果公司,賺得4萬美元。SRI隨即付給恩格爾巴特1萬美元的酬勞。這大概是“鼠標之父”從這項發明里獲得的唯一一筆收入。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世界上最大的鼠標產商羅技開始把鼠標推向零售市場。2003年,第5億只鼠標出廠,3年后第10億只鼠標面世。
三十多年里,這只“小老鼠”被賦予了彩虹般的色彩和各種時髦品種:無線鼠標、光學鼠標、為左撇子們設計的鼠標符合人體工程學需要的鼠標……隨著Windows操作系統的不斷普及,鼠標作為不起眼的輸入設備身價陡升,某些場合其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鍵盤。

雖然是因“小老鼠”聞名于世,恩格爾巴特卻很抗拒人們對他的理解拘泥于此。他希望大家來關注他的另一項事業:提升人類智能。“鼠標”這一計算機附屬裝置只不過是他提出的創意的一個組成部分,關鍵在于對信息和技術實行共享,通過人機互動、人類互動來實現更深層次的思考。不過,能理解他的人寥寥無幾。
1960年代,恩格爾巴特的實驗室開發出政府研究網絡ARPANet,促成了互聯網的誕生。1962年,恩格爾巴特發表了論文《提升人類智能:一個概念性的框架》,呈現了依靠技術管理信息、幫助人們互相合作來解決世界經濟和環境問題的藍圖。不過,當世人紛紛擁抱他的“小老鼠”時,他卻發覺政府和企業對他的“提升智能”構想并不買賬。
1977年,因為資金枯竭,恩格爾巴特的研究團隊被整體出售給Tymshare公司,幾年之后又賣給了McDonnell Douglas。
計算機革命直到1990年代初才洶涌而來。彼時,人們如夢方醒,重新認識到恩格爾巴特的貢獻。除了鼠標、電子郵件和視頻會議外,他還首先提出了多窗口計算機顯示器、超級媒體和電子出版等技術思路,被譽為“計算機用戶界面設計方案中提出最佳思路之人”。
1997年,恩格爾巴特獲得萊梅爾遜獎及50萬美元的獎金,這是為美國人的發明和革新技術頒發的現金數額最大的獎金。3年后,恩格爾巴特從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手中接過美國國家技術獎獎章。
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Stuart Card看來,恩格爾巴特不擅長把自己的觀念傳達給別人,但他的思想之先鋒是顯而易見的。“對于未來,恩格爾巴特有著深遠的思考,而且他還將之變為現實。”
7月2日夜,恩格爾巴特在加利福尼亞艾瑟頓的家中平靜離世,享年88歲。現代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還遠未能達成恩格爾巴特所倡導的目標,互聯網將繼續把恩氏的理念傳播給廣大的用戶。
究竟要多久,究竟人們最終能否理解他的世界,我們不得而知。不過至少,人們已經開始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