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進入郭學宏家樓道里的監控攝像頭又安裝回去了。這是今年自兩會以來,他第二次遭到這樣的對待。這意味著,他外出的一言一行,又會24小時被8名不明身份的人輪流記錄。
郭學宏家離伊通縣委縣政府大樓僅一路之隔。從他家客廳里可看到政府大院內飄揚的紅旗,不遠處就是“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
郭學宏遭撤職前,是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副院長。2010年,他和其他兩名法官因依法辦理一起案件,被吉林省紀委下設機構——省軟環境辦公室認定案中有錯,遭到撤職。此后,他成了一位訪民,但他依然“信仰法律”。
兩天前,在距離伊通縣城約四十公里的長春市,履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4個月的周強,在吉林長春召開的全國高等法院院長座談會上強調,“各級法院要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要建立健全保障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機制,完善指定管轄、提級管轄和集中管轄等制度,健全執行聯動威懾機制。各級法院領導要敢于堅持原則,敢于堅持真理,敢于依法辦事,上級法院要理直氣壯地支持下級法院,確保依法獨立公正審判。”
郭學宏一案,能否得到糾正,也是檢驗落實周強講話精神的標準之一。
這本是一起再普通不過的民事案件,但因為權力的介入,導致此案經過法院4次審判裁定,最終也沒有對被告邱冬華形成有效的制裁。
事情要追溯到2009年。當年1月,馬東昌與邱冬華因采石場承包發生糾紛,原因是邱冬華未按協議繳納承包費,馬東昌提出解除跟他簽訂的采石場承包協議,并讓他支付承包費和相關損失總共165萬元。
采石場承包協議是2007年10月26日簽訂的。協議約定,馬東昌將其所擁有的伊通滿族自治縣財源采石場發包給邱冬華,承包期限為兩年,每年承包費為220萬元。承包費自20TgMZ/8AWhIEMDSzJKuBVoV7LmUMTfU9jt5PfZrf7Y=生產之日起至停產之日,按月支付。
此后,馬東昌與邱冬華再簽了一個補充協議,約定承包費自2008年3月1日開始支付。然而,直到馬東昌將邱冬華告上法庭,他僅僅只收到邱支付的兩個月的承包費43萬元(包括破碎機頭使用費兩個月3400元)。為此,馬東昌曾多次向邱冬華索要,但均遭拒絕。
當月,伊通人民法院管轄的馬鞍法庭受理了此案,由法庭庭長張志信負責。馬東昌因擔心邱冬華會轉移采石場的固定資產,同時提出財產保全申請。
伊通縣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當日作出財產保全裁定,查封了邱冬華承包的財源采石場的部分設備及12000立方米的成品石料。“為了不讓他(邱冬華)有經濟損失,我們明確告訴他,查封的設備可以繼續使用,但不能遷走。”郭學宏說。
案情如此明晰,審判很快有了結果。2009年3月2日,伊通縣人民法院判定馬東昌勝訴,并要求邱冬華在“本判決生效后10天內給付承包費152萬余元”。
然而,戚長玉的介入,讓此案開始復雜化。戚長玉在2007年退休前正任伊通縣人民法院院長一職。
郭學宏說,戚長玉多次找到他,要求解封之前法院查封的邱冬華的財產。張志信也多次接到戚長玉電話。
郭學宏沒有答應,他告訴老院長戚長玉,“按法律辦,如果有解除查封的條件,就可以,要是沒有,原告(馬東昌)也不認啊。”
3月17日,邱冬華的代理人張洪鵬向伊通法院提供了吉林聯合碳化物有限公司的8000平方米土地使用證及6000平方米房屋產權證實物再擔保,要求解封。“提供的材料均為復印件。”張志信說,張洪鵬退休前為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
在此情況下,張志信和郭學宏均要求對邱冬華提供的物證進行核查。但卻遭到了張洪鵬的拒絕。事后,經查明,張洪鵬向伊通法院提供的擔保物證,早已于2008年6月被吉林省雙陽區法院查封,并無擔保資格。
在此情況下,戚長玉再次出現,要求郭學宏行個方便。“我就跟他說,我也剛上來,比較為難,讓審判委員會研究決定吧。”郭學宏說。
審判委員會的決定讓戚長玉的期望再次落空。伊通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研究決定,不符合法定條件,不同意解除查封,待被告(邱冬華)提供現金或有效實物時再議。
2009年5月23日,吉林省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維持原判。
在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維持原判的10天前,郭學宏的心也確實懸了一把。5月13日,他在吉林省《新文化報》上看到一則通報9起“涉軟”案件的批評報道稿件,伊通人民法院辦理的邱冬華一案便是通報的第一起。
3天后,伊通縣召開副科級干部大會。在大會上,縣委一位主要領導狠狠地批評了伊通法院。“領導就覺得我們沒有保護好軟環境,破壞了招商引資。”郭學宏說。
但當郭學宏看到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維持原判后,心總算落了地。“如果我們有錯,上級法院就會給糾正過來了。”
邱冬華一案很快進入執行程序,郭學宏以為很快就能結束。可不曾想,沒多久,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因邱東華的申訴,裁定撤銷兩級法院做出的判決,指定公主嶺市人民法院再審。
與此同時,案件背后的運作也讓郭學宏意想不到。一年后,也就是2010年6月,四平市紀委召開8家媒體通報會,宣布伊通縣人民法院違法辦案。郭學宏說,他事后才知道,邱冬華通過戚長玉找到吉林省紀委軟環境辦副主任李明國,一直在背后幫助操作此案。
在給媒體的通稿上這樣寫道:從2009年6月6日起,省和四平市軟環境辦聯合就此事進行調查,經核實,伊通縣法院在審理馬東昌和邱冬華經濟糾紛一案的過程中,不正確履行職責,違法超標的查封,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而該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再擔保解除財產保全申請不予辦理,致使財產被查封長達17個月,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給企業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郭學宏在媒體上看到這個通報時,感到很氣憤,他更搞不明白什么時候“給企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都寫得非常清楚,查封期間,邱冬華可以繼續使用,也可繼續生產,怎么可能造成經濟損失。”郭學宏說,“這明明就是要通過媒體把案子做實,通過道德把我們整垮。”
這樣的認定明顯是違規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錯案責任追究辦法》第27條規定,案件的對錯與否,應該由上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委員會研究確定。“紀委根本就沒有資格過問案件的具體審理。”郭學宏說。
隨后,四平市紀委召開常委會研究決定:建議依法按程序免去姜守臣伊通縣人民法院院長職務,并依照有關規定免去其黨組書記職務;給予郭學宏處分,并建議依法按程序撤銷其伊通縣人民法院副院長職務;給予張志信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并建議撤銷其伊通縣人民法院馬鞍法庭庭長職務。
在此之前,吉林省紀委軟環境辦在介入調查一個月后,曾給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過一個通知,要求他們對財源采石場承包合同糾紛案有關問題作出說明。
郭學宏說,當時四平中院的一位副院長帶著他和張志信一起去到李明國辦公室,向其做了詳細匯報。“軟環境辦對當事人反映的案情細節都要過問,這是省紀委軟辦違規違法在操作此案。最后以‘涉軟’問題打擊報復不聽話的辦案人員。”
郭學宏說,李明國要求伊通法院無條件解除之前的查封,并允許邱冬華將保全的財產拉走,但卻遭到了拒絕。“他(李明國)就拍著桌子說,‘省軟辦就沒有管不了的事’。”
然而,就在四平市紀委向媒體宣布伊通縣人民法院在辦理邱冬華一案時超標的查封后,公主嶺市人民法院依然支持了伊通人民法院。“省紀委認定我們存在超標的查封問題,那么再審法院應該對我們的所謂‘超標的查封’予以糾正,但再審法院(公主嶺人民法院)不僅沒有對我們的查封進行糾正,反而在2010年3月至5月兩次重新查封過程中,均與我們查封的財產‘分毫不差’,這從法律上印證了我們對邱冬華的資產查封是正確的。”郭學宏說。
2010年12月27日,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再次做出終審判決。依然判決馬東昌勝訴,但邱冬華支付的承包費用由原來的152萬余元變成了73萬余元。就算如此,馬東昌至今仍沒有拿到承包款。

就在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再次做出終審判決前,四平市出動三百余名警察,強硬幫助邱冬華遷走法院還未解封的資產,從而導致法院無法執行。“就是李明國在背后指使的。”郭學宏說。
本刊記者通過馬東昌一位朋友找到他,在說明來意后,馬拒絕了采訪。“我怕了,搞不過他們。”據馬東昌這位不愿具名的朋友說,“他已經家破人亡,老婆也跑了,這件事讓他自己的精神也有點不正常了。”
在撤職通報正式下發之前,郭學宏也曾想通過背后的操作來穩住副院長一職。但沒想到,卻遇上了江湖騙子。
2010年7月3日,郭學宏通過伊通工商系統一位工作人員,在北京認識自稱在中央電視臺工作的田野和自稱在《人民日報》工作的高小豐。
在一次飯局上,田野和高小豐自稱可以幫忙找時任總理溫家寶的秘書和時任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的秘書幫忙,但需要20萬元作為活動經費。郭學宏給了他們5萬元,并且約定事成之后再支付另外的15萬。
然而,3個月后,郭學宏還是接到了書面的撤職通知。此時郭學宏才明白,遇到騙子了。當他提出退款時,對方根本不再理會。就算他事后選擇了報案,至今也仍未討回5萬元錢。
自此,郭學宏想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來解決自己遭遇的不公。他變成了一位訪民。郭學宏說,在此之前,他有些看不起訪民,總不能理解他們為什么要上訪。但現在經過近兩年的上訪經歷,他終于理解了。
“我們還愿意上訪,是對法律的尊重,對法律還有起碼的信仰,覺得真正可以幫我們解決問題,如果我們不相信了,就會去搞破壞了,像陳水總一樣。”郭學宏說,“很多時候,不是訪民出了問題,是黨的部分干部出了問題。”
當時被撤職的3位法官,如今只有郭學宏一人仍在堅持上訪。原院長姜守臣和庭長張志信沒多久后就被安排到別的單位上班。郭學宏覺得這很可悲,“低著頭做人,就可以工作,想要公正的人,反而要受打壓。”
1966年出生的郭學宏,自參加工作開始,就一直在伊通縣人民法院。2007年,因為上級規定,法院系統要配備無黨派人士做領導。郭學宏這才有機會通過公開考核,當上伊通人民法院副院長。
郭學宏覺得,自己上訪的經歷是對中國法律極大的諷刺。“法律如果連法官的審判權都保障不了,還怎么保護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盡管多次往返北京上訪,但終究沒有一點結果。這樣的經歷讓郭學宏心力交瘁。
2013年7月3日,郭學宏在他的新浪微博寫下:2009年因為不聽“招呼”,依法辦案而丟了官,“淪為”上訪人員。2012年,勞教委對我做出勞教一年的決定,其后雖經行政復議撤銷,但還是軟禁了我長達兩個多月,并且一直沒有進行任何賠償。我現腦溢血偏癱,行動困難,如不能平反,只能出家為僧,了斷紅塵。
律師周澤在轉發這條微博時說,“很怕轉這樣的帖子:怕執法者看到后會說,看這就是依法辦案的榜樣!從而,一個個心安理得地以領導的指示為依據,枉法辦案。”
伊通縣司法系統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起案件里,郭學宏本身沒有錯。“下面領導也知道,但上面紀委領導還在,下面也不敢糾錯。”這位不愿具名的官員說,“這是典型的權大于法。”
如此造成的惡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司法系統的一位官員說,現在在伊通縣,都是依領導意見辦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郭學宏就是活生生的不聽話辦案而被處理的例子。”
盡管如此,郭學宏仍“信仰法律”。他覺得,只有依法治國,才能保障每個人的權益不受侵犯。
“法律不相信權勢,法律講的是公道、事實、正義,我們不能從另一個側面反映給人民一個信息——要打贏官司,就得找有權勢的人。”郭學宏說,“所以,我相信,法律一定會還我一個清白。”
1966年出生,1988年進入伊通縣人民法院工作。2009年,在辦理一起普通的經濟糾紛時,因為不聽領導“招呼”,依法辦案,丟了官職。遭撤職前,他任伊通縣人民法院副院長一職。
此后,他便“淪為”上訪人員。2012年,伊通縣勞教委對郭學宏做出勞教一年的決定,后雖經行政復議撤銷,但仍軟禁他長達兩個多月。上訪經歷讓他心力交瘁。7月3日,他寫下“如不能平反,只能出家為僧,了斷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