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局勢風云突變,軍方發動政變,軟禁了總統穆爾西,憲法法院院長曼蘇爾就任臨時總統。盡管穆爾西的支持者發動了“周五拒絕”的游行示威,造成三十多人死亡,但終究大勢已去,穆爾西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從2012年6月30日就任總統到2013年7月3日被罷黜,穆爾西的總統生涯只有短短的369天。
從大學里教授工程學的海歸學者到穆斯林兄弟會的“備胎”,再因為“正選”退出而意外當選總統,一年后又眾叛親離被趕下臺,一年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使得穆爾西的命運出現了如此巨大的跌宕起伏?
自1952年推翻帝國的革命后,埃及的3任領導人納賽爾、薩達特、穆巴拉克都出身行伍,“阿拉伯之春”后代行最高領導職務的坦塔維也是元帥。因此,當學者出身的穆爾西在2012年6月以51.7%的得票率成為埃及歷史上第一位民選總統和非軍人總統時,他創造了歷史,當時舉世歡呼,認為埃及以至整個中東都進入了新紀元。
此一時期,是穆爾西總統生涯的蜜月期,人們稱頌他為“革命之子”,盼望理工科出身的他能夠理性施政,彌合分歧;愛屋及烏,很多人還對他的妻子贊譽有加,認為她17歲就和表兄穆爾西結婚,樸素低調,一生相夫教子,是伊斯蘭婦女的楷模。而前第一夫人蘇珊·穆巴拉克注重打扮、推崇名牌,未免太過奢侈新潮了。

也正因有埃及人和全世界的支持與期待,當穆爾西在兩個月后突然解除國防部長坦塔維和武裝部隊總參謀長薩米·阿南的職務時,軍方的反應非常平靜。顯然,軍方雖然在促使穆巴拉克倒臺的過程中貢獻良多,但在其后的一年間,因為把持朝政遲遲不肯還權與民,已經成了眾矢之的,如果此時對穆爾西發難,只會引發眾怒。

到了11月,因為成功調停了哈馬斯和以色列的沖突,再加上軍方束手就范的成功先例,穆爾西大概覺得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政治資本。在22日,他突然發布了多個帶有明顯個人集權色彩的總統令,不經議會批準撤換了總檢察長,使得自己同時執掌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其權勢甚至達到了穆巴拉克這樣的獨裁者也望塵莫及的程度。這在埃及引發了一場自穆巴拉克下臺后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政治危機。結果,不但穆爾西的個人形象急轉直下,在一夜之間蛻變為一個不知羞恥的集權者和新法老,而且徹底激怒了世俗反對派和軍方,更得罪了深受獨裁者之害的大部分埃及人。雖然憲法最后在公投中通過,但社會裂痕不但沒有彌合,反而進一步加深,埃及局勢從此急劇惡化,穆爾西上臺之初的祥和局面一去不復返。
2013年1月25日,是埃及民眾推翻穆巴拉克革命兩周年的日子。多個城市的紀念活動最終演變成了警民對抗,造成數百人受傷。26日,塞得港法庭宣判21名在去年球迷騷亂中被定罪的被告死刑,又引發被告家屬和支持者的抗議,塞得港隨后陷入混亂。27日晚,穆爾西宣布發生嚴重騷亂的塞得港、蘇伊士省以及伊斯梅利亞省進入為期30天的緊急狀態,從晚間9點到隔天早上6點實行宵禁。
穆爾西的舉動不禁讓人聯想起了前總統穆巴拉克,任內實行了31年的緊急狀態是其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紐約時報》認為,穆爾西之所以采用前穆巴拉克政權最不得人心的專制手段,反映了其狗急跳墻的心態和埃及中央政府岌岌可危的地位。
而和穆巴拉克這樣的獨裁者不同,穆爾西是民選領導人,人們對他本來就沒有多少敬畏,再加上他本人也沒有多少超凡魅力,而且不斷地行差踏錯,這導致他的政治權威以驚人的速度在流失。緊急狀態宣布之后,三地的民眾并沒有把它放在眼里,繼續走上街頭,高喊“穆爾西下臺”的口號并攻擊警察局。穆爾西在宣布緊急狀態后原本邀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拉迪、阿盟前秘書長穆薩和左翼革新派領導人薩巴希等3位世俗領導人會面,但均遭到了拒絕。
直接導致穆爾西被趕下臺的,是6月中旬他下達的關于17個省長任命的總統令。經過此輪調整,在埃及27個省份中,被認為由穆斯林兄弟會掌控的已經達到11個。這種任人唯親的舉動,加上6月30日穆爾西上臺一周年的到來,導致大量的群眾走上街頭。路透社引述軍方的消息稱,全國有多達1400萬人參加示威,相當于埃及近17%的人口。執政的穆斯林兄弟會位于開羅的總部被人闖入縱火及搶掠,家私、電視機及文件等被洗劫。
7月1日,反對派限穆爾西一天內下臺,否則將面臨全民不合作運動;軍方則限沖突雙方48小時內解決危機,否則將出臺“未來路線圖”。穆爾西拒絕了軍方的最后通牒,但政府瀕臨瓦解,包括外長在內的6名不屬于穆兄會的部長已辭職。7月3日晚,接替坦塔維的國防部長塞西發表電視講話,宣布穆爾西已經下臺。至于穆爾西目前身在何處,并沒有任何確切的消息,普遍認為他被關押在國防部。
穆爾西369日的執政生涯,暴露出了他本人和穆斯林兄弟會實際施政經驗的不足。穆巴拉克倒臺之后,埃及政壇形成了奉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穆斯林兄弟會、世俗自由派和軍方三足鼎立的局面。穆兄會通過清真寺網絡將草根民眾組織起來,世俗自由派則是推翻穆巴拉克的最大功臣,軍方則不僅是埃及過去幾十年的統治階級,還控制了從軍火到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工業以及制造業。穆爾西以51.7%的得票率在總統選舉中險勝,說明其權力基礎并不穩固。在革命之后人心浮動的情況下,穆爾西最應該做的是團結其他兩派力量、安定人心。但實際上,他的多項措施強化了社會對立情緒,最終把除了穆斯林兄弟會之外的所有政治力量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特別是在影響民眾切身感受的民生領域,穆爾西的表現乏善可陳。目前,埃及一半人口的年齡在30歲以下,但年輕人的失業率超過50%,擁有法律和醫學學歷的年輕失業者最終往往淪為出租車司機。游行示威和騷亂的時有發生,導致占埃及國內生產總值高達11.3%的旅游業遭受重創;埃及首都開羅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人口超過1600萬,每天產生成千上萬噸垃圾,但開羅至今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垃圾回收體系,有的地方垃圾都堆得難以下腳。6月底,穆爾西發起了“清理家園”的計劃,由政府提供免費的掃帚和塑料袋給志愿者,在開羅全城展開大掃除,但活動結束沒幾天,開羅又回到了垃圾圍城的狀態;另外,埃及的缺電問題很嚴重。穆巴拉克律師堅持將其當事人從監獄醫院轉移的一個原因就是,監獄病房頻繁停電致使前總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埃及的問題不在于信仰,而是經濟。”穆爾西在上臺不久后發表的演講中說,“如果我們不能做到發展埃及經濟,你們完全可以用選票作為對我們的懲罰。”現在,懲罰終于來了,不是選票,而是槍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