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一年內拍出了兩部飽滿復雜、制作難度甚高卻又精力旺盛的電影,調度同樣多變、節奏飛快,混合喜劇及懸疑恐怖的風格。跟韋家輝合作的《盲探》雖比《毒戰》創新,卻不如后者扎實,沙石較多,也有韋家輝一貫過猶不及的伏筆過多之弊,尤其是最后20分鐘,雖拍得完整,但太貪心顯得有點牽強,劇本仿佛鉆進了死胡同。所謂懸疑,不過是復雜的劇情轉折,不見得是聰明的奇案設計,回應《大塊頭有大智慧》所謂因果輪回及放下執著的主題,也并沒能發掘出新的境界。而且,因為劇情處處理所當然,電影的意境竟比《大塊頭與大智慧》弱了不少。
《盲探》前半部分非常過癮,幽默感到位,韋家輝的各種小設計徘徊于聰明與過火之間,又因為豐富的人物處境變化及荒誕令演員大有表演空間。劉德華的表演有了大幅躍進,竟演出了劉青云一向獨有的舉重若輕、大智若愚的味道,人味十足,節奏感也終于抓對了。
雖然從坊間反應來看,劉德華說話大聲夸張的表現并非人人叫好,他始終離不開他舞臺化粗枝大葉的表演模式,但比起《桃姐》爭議之下獲得影帝的演出,這次他明顯在形象和角色性格上玩出了更多的港式市井味和童真,不像《瘦身男女》要靠改變造型來幫助角色,這是很少在銀幕上見到的劉德華。因為飾演盲人,他無法利用銳利眼神,反而更自然舒服,比起《烈火戰車》及《暗戰》時期的過譽,比起曾經過于賣力的演出,《盲探》里他從容地嬉笑怒罵更值得表揚。另外,去年在《高海拔之戀2》中演出中心不在焉的鄭秀文也終于恢復了狀態,跟劉德華默契十足地唱起雙簧,主導了整部電影如舞曲般的輕狂節奏。
很多人會說,《盲探》不過是集杜、韋合作的前作(如《孤男寡女》《大塊頭有大智慧》《神探》)元素于一身的舊酒新瓶之作,但從創作者的角度,熟悉杜琪峰的影迷都知道,他一直在漸進地更新自己的風格。
在拍過的類型片風格中不斷尋找新的細節處理方式和更精準的脈搏節奏,這一層面的《盲探》,的確踏入了新境地,比起杜琪峰近年的作品,它多了一份跳躍感和熱鬧感,所經營幽默之大膽也有了新的高度;從合拍片的歷程來說,《盲探》承接《毒戰》義無反顧邊緣化的精神,依然走黑色重口味路線,充滿近乎瘋狂的血腥犯罪意識的情節。片中沒有一個百分百的好人,所有人物都被刻劃得有明顯的陰暗面和卑微之處——“盲探”莊士敦貪吃貪財,即使瞎了雙眼也貪戀美色,理由竟是“讓別人看到女朋友長得丑自己沒面子”,這種港味十足的處理,一方面表現出媚俗的真摯情懷,另一方面又回應了90年代香港電影的娛樂精神,即使處理沉重的命案也是一副嬉皮笑臉的喜劇面貌。相信內地電影一天沒有分級制、沒有更清晰的審查標準,杜琪峰就會繼續打出一記記漂亮的擦邊球。
“心盲無明”,說的就是別用眼去看,用心去讀,《盲探》所代表的大俗不僅一點不低俗,反而是一種矜貴而自恃的傲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