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握新興產業發展的趨勢,走出一條符合地方特色的新興產業發展之路,需要有良好的機制作保障。本文通過對濱湖區新興產業發展形狀及趨勢的分析,初步提出了符合濱湖區發展特色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濱湖區 戰略性新興產業 趨勢 機制
“十二五”時期,是無錫市濱湖區經濟社會從“初步轉型”向脫胎換骨式“全面轉型”的重要階段,在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署下,搶抓機遇、跨越發展,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推動濱湖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環境概述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我國先導性、支柱性的產業
2010年10月10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7大產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形成江蘇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和重要增長點
《江蘇省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明確提出,發展新興產業按照加快發展、三年倍增的要求,到2012年,六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實現倍增,到2015年超過5萬億元,形成一批千億元級的科技領軍型企業和產業基地。
目前,江蘇省16 個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園區集中了全省約40%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60%的新興產業產值。從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區域產業總體布局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分部在蘇南地區。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5 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省的比重達80%以上,特別是南京、蘇州、無錫3 個國家級創新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省的比重達68%以上。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無錫市“十二五”時期的先導產業
《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堅持把產業優化升級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戰略重點,努力形成以新興產業為先導、服務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動態跟蹤發展趨勢,堅持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壯大物聯網、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微電子、新材料與新型顯示、高端裝備制造、云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濱湖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區各級按照區委、區政府“三業并進”的戰略決策,在新興產業的培育上統一思想、更新理念、構建載體、創設平臺,引進培育了一批重點項目和企業,截至2012年底,濱湖區的各類新興產業企業已經達到了1123家。新興產業正在濱湖形成燎原之勢,使轉型步伐更加鏗鏘有力,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
(一)產業支撐力明顯增強
截至2012年,全區1123家新興產業入庫企業有653家實現了銷售目標,全年完成業務總收入178.8億元,同比增16.9%;其中769家創新型企業有384家實現了銷售目標,完成業務總收入25.9億元,同比增29.5%。全區新興產業全年共實現稅收15.4億元,同比增16%,其中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稅收超5億元,傳感網、軟件服務外包、IC設計與工業設計產業稅收規模均超2億元。
(二)產業集聚力有效提升
2012年,濱湖區充分發揮中電科、Softtek、同捷汽車、藥明康德等項目引領作用,加快產業向專業園區集聚,生物醫藥、物聯網等產業產出分別占全市的30%、15%。無錫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園(B-Park)匯集了90%的生物醫藥骨干企業,已經初步形成了集生產、研發和服務外包于一體的生物醫藥產業鏈。
(三)產業影響力加快拓展
2012年,濱湖區全面加大新興產業產業化培育力度,推動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產業化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根據全區新興產業庫數據匯總,新興產業業務收入全年超100萬元的企業達到377家,數量比去年增17%,業務總收入增3%;創新型企業業務收入全年超100萬元的企業達159家,數量比去年增25%,業務總收入增29%。
三、濱湖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機制培育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包括既具有戰略眼光又能把握高端技術的戰略管理人才、掌握尖端技術的科技專家、能夠落實執行的技術骨干以及負責執行的實施人才。除了最基本的用人機制外,還應有以下機制:
(一)政產學研結合機制
在‘政產學研’結合中,‘政’是引導者、監督者,‘產’是主力軍,是主體,‘學’‘研’是助推器。通過推進“政產學研”結合,增強政府對產業、高校、科研院所的了解,有利于政府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針對無錫地區高校較少、科研機構不強的現狀,在政產學研進一步結合上,濱湖區政府應該積極攜手全國乃至全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上有實力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向全方位、多層次、集成化方向發展。
(二)投資風險化解機制
政府投資有效引導,社會投資積極跟進,待到科技型創新企業發展成熟,政府投資有序退出,形成多元化、全方位、高效率的投資模式,建立有效的新興產業投資風險化解機制,是濱湖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1.發揮政府在新興產業投資中的引導作用
新興產業往往是朝陽產業,在技術和市場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如何避免投資的盲目性,把最需要投資的錢引導到有利于整個產業長遠發展且投資最有效、風險最小的行業中來,就需要發揮政府在新興產業投資中的引導作用,不斷探索、建立穩固的投資風險化解機制。
2.構建科學高效的新型產業投融資模式
為了滿足科技型創新企業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政府應根據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規律,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特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采用多方合作的方式,借助濱湖科技創業投資公司這一投融資服務平臺,培育和優化局部投融資環境,促使優質資源和要素向有競爭力的優勢創新企業集中,使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的多元化有效融資需求通過市場機制得到有效滿足。
(三)產業之間協調機制
1.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傳統產業換代的有機融合
在做好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同時,必須注意到服裝制造、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不會在短期內退出歷史舞臺,因為他們在改善民生、改進生產、促進就業等方面的作用短期內無法替代。因此,濱湖區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也要關注一些優勢傳統產業的發展,做好傳統產業的資金投入、技術更新和結構調整,做到傳統產業科學的換代升級,處理好與新興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2.做好濱湖區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相互之間的有機融合
新興產業培育需要不斷加快產業要素之間的融合,提高整個地區新興產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由于新興產業的產業鏈不夠成熟、配套環境不夠完善,要特別重視產業間的創新合作機制建設。新興產業的產業核心技術的突破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需要其他眾多的技術相配合、支持,甚至要求相關配套技術也要有重要的突破性進展。因此,在濱湖區,就要求企業和政府要有強大的要素融合能力,做好濱湖區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相互之間的有機融合。
(四)區域發展耦合機制
近年來,整個無錫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上闊步前進,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一些行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例如物聯網研發應用全國領先、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軟件和服務外包主要業務在全國21個示范城市中名列前3位,原創動漫作品量均居全國城市第2位。
對于濱湖而言,實現新興產業的更大發展,不僅要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思路和戰略,也要實現與無錫各區之間的有機耦合,即濱湖區新興產業規劃與兄弟各區的耦合、濱湖區新興產業創新人才培養與兄弟各區的耦合、濱湖區新興產業消費市場與兄弟各區的耦合。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