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地域遼闊,以無垠草原為代表的自然資源豐富多樣,以草原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資源異彩紛呈,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在過去的20余年中,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內蒙古旅游業已初具規模,景區數量、檔次和游客人數快速提高,為全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但是,我區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和質量,與豐厚的資源不相匹配,與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與發達省市區旅游業發展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與游客的期望值仍有一定的距離。具體體現為:1.缺少具有廣泛市場號召力的龍頭品牌景區;2.旅游業附加值較低,產業鏈亟待延長;3.文化與產品的結合度較低,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未能得到充分開發;4.區域之間協作性較差;5.低檔次、重復性開發問題突出。使旅游業應有的產業拉動效應未能充分展現,產品結構原始而盈利模式粗放,并存在投資的盲目性,造成資金的浪費。
存在的問題應該是未來基地建設的著力點,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將龍頭品牌旅游區的建設作為基地的重點
以點帶面、以點促線是國內外旅游業成功發展的方式,如云南的香格里拉、新疆的瑪納斯、浙江的西湖、海南的三亞、山東的泰山、孔府,等等。而我區除鄂爾多斯形成了以成吉思汗陵旅游區為龍頭的格局外,核心資源錫林郭勒草原、呼倫貝爾草原尚未形成高品級、有規模的核心景區,如此檔次低、規模小的“滿天星斗無明月式”的發展格局,難以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未來的建設應充分尊重旅游業的發展規律、尊重市場規律,不宜搞行政的平衡做法,需要有“斷臂”的魄力,應該將資金用于重點旅游區開發,根據我區東西跨度大的旅游空間特點,圍繞核心資源,培育多個與資源相匹配、特色鮮明品牌龍頭景區。
二、改變行政區劃式的旅游發展方式
用最短的時間、最舒適的方式、最實惠的費用獲得最大的快樂,是游客出行的普遍訴求。滿足市場的這一需求,就必須對旅游的各種要素進行最佳組合,資源條件和區位條件、交通條件的組合方式就變得十分重要,就可能需要打破行政區劃,改變傳統的本位主義運作方式,如霍林河市機場啟用后,該市就很可能成為開發扎魯特、東烏珠穆沁、烏拉蓋和科右中旗草原旅游的集散地,霍林河就可能取代大家觀念中的科爾沁區和烏蘭浩特市。阿爾山——柴河旅游區的開發要實現預期目標,也應當處理好興安盟、呼倫貝爾市和林業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
三、集體探索生態旅游的發展道路
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一直是旅游業的目標,草原旅游的基礎是生態,而內蒙古地處生態脆弱區,發展旅游業必須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我們必須探索一條適合于自己的綠色旅游之路。以草原旅游為例,是否可以改變旅游區吃住游一體化的建設模式,在城鎮化建設中開發特色旅游集鎮,將危及生態的吃住等活動轉移和集中到旅游集鎮,而景點在草原采取“輪游”,根據草原植被狀況輪換景點。這樣既可為轉移人口提供就業機會,同時減緩景區基礎設施閑置浪費問題,最主要的是解決開發一片破壞一片的難題。
四、改變發展方式,因地制宜推進旅游業發展
希望一些地方政府或企業改變一些觀念,如只有建設景點才是發展旅游的觀念,應根據自身綜合條件發展,如一些地方可以借助農牧業資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開發旅游商品(巴彥淖爾市一些企業已經做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地區(如呼和浩特市)應借助區位和交通優勢,側重發展餐飲業、娛樂業和購物。防止盲目開發景區造成資金浪費。
五、建設效益型旅游業
旅游產業要形成質的飛躍,就必須由片面的數字型發展向數量和質量雙贏的方向發展。從自治區旅游產業的結構看,目前游客的消費主要花在交通和住宿上,而娛樂和購物市場的所占比重極小,而這一領域才是真正體現旅游業附加值的地方,空間極大,例如從游客平均滯留2.9天、總消費600元就可以看出,日均消費200元應該說扣除交通住宿和餐飲費用,幾乎沒有其他支出。全區應該在拓展旅游產業鏈方面加大力度,如在旅游演藝、旅游購物方面有所突破。
六、加強文化資源的開發,提高旅游產品的品位
資源是載體、文化是靈魂,這句話早已成為旅游界的共識,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早年就曾經說過:成熟的旅游業應當是文化行業。內蒙古旅游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旅游業發展初級階段的普遍現象,人們曾經用多個“一”來形容草原旅游,也就是說我們的產品缺乏文化的厚重感。我們還處在對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初級開發階段。但這是過程中的現象,無可厚非,近年來旅游界也在努力嘗試改變這種局面。草原文化是內蒙古旅游發展的本底資源,它的歷史豐厚性和特色鮮明性,縱向上下六千年,橫向區域文化異彩紛呈,對游客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隨著旅游市場的發展和游客的成熟,我們必須樹立這樣的觀念:文化有助于品牌塑造、有利于產品品位的提升、有利于產品的增值,也就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了解草原文化的精華所在、優秀內容是什么?文化怎樣與旅游活動有機結合?必須把文化融入到互動中,讓游客在參與中實現深度體驗,應當在游覽方式、娛樂方式、餐飲方式上多做嘗試和探索,開發出特色鮮明、個性突出、充滿趣味、舒適安全的草原式旅游形式。
七、培育大型旅行社
旅行社是旅游產品和旅游市場之間的重要中介,旅行社的規模、經營方式、與景區的利益關系等因素對一個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有關旅游企業的管理辦法,國家和自治區都有相關的規定,應該加強對執行情況的監管。下一步應組建我區有規模的旅行社,使之與自治區重點發展的景區景點和線路形成合作互動關系,有關部門應鼓勵旅行社推出新線路、新景區,在初期應給予經濟扶持,使政府、景區和旅行社形成合力,為共同推進在自治區旅游業的升級作出努力。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