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為重點,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務水平。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作為政府管理教育的行政部門,如何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學校又怎樣依法辦學、自主管理?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新的重要課題。本文僅從轉變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方式,促進學校自主發展的角度進行粗淺的分析和討論。
學校自主發展意味著什么
首先,要弄清楚幾個最基本的問題:誰是學校發展利益相關者?誰最關心學校發展?誰最熟悉學校情況?學校發展主要依靠誰?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十分簡單和明確的,是包括校長在內的學校師生和學生家長及其利益相關者,而這些簡單、明確的問題往往被忽視了,甚至被遺忘了,從而導致政府及其管理部門的手越伸越長,管的事越來越多。學校的自主權越來越少,自主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簡政放權、自主管理和學校自主發展就成了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
其次,學校自主發展意味著什么?學校自主發展的實質是一種學校自身自主性的提高,是學校主動、自覺地利用外部賦予的條件、機會和資源來確立明確的目標,合理使用自己的選擇、決定的權力;不斷自我調整、協調、完善、變革學校內部的理念、關系、結構、規則和環境,使學校成為一個能夠促進人完善與發展的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地方。
教育行政部門為學校自主發展應當做些什么
一是強化政策引導。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適應并優先于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教育發展規劃,確保教育發展的先導性、方向性和目標性,幫助和指導學校做好發展的定位和規劃。二是加強業務指導。如通過開展教學研究和實施教師培訓,提升教師專業化水準;通過觀課等教學觀摩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促成校際溝通與交流,推動校際協作。三是做好督導與評價。通過對學校辦學理念與發展目標的監督,看其是否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是否符合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通過對學校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的督導檢查,看其是否按照其章程規范辦學,是否體現自身發展規劃意圖;通過檢查其課程設置,看其是否落實國家課程計劃,是否有利于減負提質,是否關注師生身心健康等;通過督導,建立正確的評價導向,及時糾正偏差,引領學校向健康軌道發展。四是提供條件保障。要根據學校發展規模和水平提供合格師資,在義務教育階段要特別注意優質師資的均衡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通過公共財政或財政轉移支付,加大資金投入,按照辦學條件標準配置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改善辦學條件;要按生均撥款標準及時足額撥付教育經費,為學校自主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營造良好環境。包括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凈化學校及周邊環境;制定有利于學校發展的政策環境,讓學校能在政策激勵和指導下自主發展。
學校怎樣實現自主發展
一是學校要建立自主發展目標。學校自主發展首先是基于學校自主發展的規劃,就是通過學校共同體成員系統地分析學校現狀,對學校發展目標、優先發展項目、發展規模與速度,以及實現的步驟與措施所做的部署、設計與安排。
二是要為教師專業發展創建機制。第一,學習研修機制,如教師進修學習、校本研修、教育教學研究等機制;第二,合作交流機制,如校內外教學交流、同伴合作與互助、教師團隊建設等機制;第三,實踐反思機制,如構建反思“團隊”,提出反思常態化要求,探索反思線路,規范反思內容和方式等,使反思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習慣和常態。
三是要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第一,學校的教育教學要樹立學生為本的理念。第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第三,學校要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指導與支持,要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觀。第四,為學生學習生活提供安全環境。第五,學校管理要服務學生發展。在學校管理中,管理者要有服務意識和服務精神,把服務當成一種職責,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于教師的幸福工作,服務于學校的自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