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就必須在課前做好周密的策劃,即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精心預設,為巧妙的生成創造可能;在挖掘教材、研究學生、確定目標、考慮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上下工夫,給生成資源以“著陸”之機。
分析學情 精心備課
在教學《合理安排時間》一課前,第一次備課我是針對學生水平確定教學內容的,靜下心來思考,才意識到,這節課要參加北京市民族杯教學大賽,所教的是海淀區民族學校的學生,不能只停留在就教學內容備課和就我的學生備課,于是,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難易程度,調整了教學思路和例題的呈現順序。
在確定了教學內容后,我又開始潛心研究教學環節。關于數學廣角單元是人教版的新增單元,雖然里面的教學內容多數來源于現實生活,但由于學生對生活缺乏體驗,所以不會有自覺應用的意識。學生在節省時間的情況下,有沒有安排其他活動的意識?學生的生活經驗到了什么程度?這些問題是左右我教學內容側重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設計了一道前測題:敲蛋10秒、切蔥花20秒、攪蛋20秒、洗鍋30秒、燒油1分鐘、攤雞蛋2分鐘、裝盤10秒,做攤雞蛋,至少要用多長時間才能完成?題目要求學生把攤雞蛋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并計算出時間。根據答題情況,我掌握了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明確了最終的教學目標,并進一步完善教學過程。
整合教材 創設情境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所不在,這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條件之一。所以,在設計每一節重點課時,我都會從新課的導入到例題的呈現再到練習的安排,貫穿一個情境,讓課堂盡可能地生動有趣起來。
形式是為目標服務的,課堂教學實效的凸顯,就是要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中激發出學習熱情,自覺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注重實踐 自主探索
數學規律往往是人們在發現問題、提出猜測、科學實驗、驗證猜測的過程中揭示出來的,如果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同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或許能發現并大膽提出猜測和假設,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加以驗證,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能獲得提高。
例如:在讓學生理解最省時的烙餅方法時,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3張餅的烙法,使學生在操作碰撞中逐步對最省時間的烙法給與了肯定,從而對后面探究奇數張的烙餅方法起到了鋪墊作用。另外,在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優化思想的同時,我還安排了通過填表輔助解決烙餅問題的環節,教給了學生一種新的解題策略,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操作驗證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綜合應用 提升能力
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了解知識的價值,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欲望,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我設計了一道整合題:擇菜5分鐘、洗菜3分鐘、切菜4分鐘、和面6分鐘、醒面20分鐘、和餡5分鐘、包餡餅5分鐘(每張餅1分鐘),烙5張餅,每面都要烙,每面2分鐘,鍋里最多放3張餅,怎樣才能最快吃到餅?通過此題,使學生在解答中,結合生活實際提升對本節課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學習熱情,體現了課程本身的社會價值。
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是不斷提升自我、提高業務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取得課堂實效的有效途徑。通過此次教學,我體會到教學首先要有體現實效的教學目標,創設切實為教學服務的情境,設計扎實有效的教學過程,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隨機生成設計切實可行的評價環節。■
□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