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花園村第二小學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業為己任,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近年來,在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花園課程群”的校本實施、“學習性評價”的運用與策略等方面,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注重實用,追求本真” 規劃數字化校園
隨著海淀區教育現代化、高水平、高質量區域均衡發展的逐步推進,學校數字化建設、信息技術應用越來越受重視,硬件軟件建設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投入不斷增加。有了良好的發展基礎,我們把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作為學校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規劃,逐步落實。
學校已完成了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對所用業務,統一規劃,統一信息標準,統一數據管理,統一應用平臺,規范業務流程,實現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的各種資源的共享,保證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此外,學校建設了單片機教室、機器人教室等一批高科技數字化教室;分校、本校LED大屏實現互聯,為體育教學、戶外綜合活動課的教學提供信息化環境。在海淀區信息中心的支持下開發了學校電子書包,建成新的課堂互動教室,初步實現了學校、家庭數字化學習。
“關注學習,豐富資源”營造校本課程文化
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我們嘗試時間整合、內容整合、學科整合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多項變革,形成了適合學校學生的“多彩課程架構圖”。“多彩課程架構”包含三個課程類別,一是國家課程,內容有品德、科學、外語、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等;二是地方課程,內容有寫字、健康、安全與人民防空教育、毒品預防等;三是校本必修課,內容有國學、軟筆書法、機器人、單片機等。
學校校本必修課程面向每一個學生,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中,實現國家課程優質化、地方課程專題化、校本課程多元化、多彩課程數字化。
“關注學生,喚醒課堂”讓孩子享受學習
1.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輕松自主學習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情分析,設定學習目標與重難點,利用信息技術盡可能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平臺。在四年級英語閱讀課《help SOS help》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平板電腦創設情境、播放視頻,讓學生自主、有選擇地跟讀錄音,運用平板電腦人機交互的功能,進行閱讀效果的測評。
2.鼓勵學生提問,分享合作學習
我們鼓勵學生“提出更深入的問題”。如三年級《海底世界》一課,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比較集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梳理和歸納,形成本課的關鍵問題“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體現在課文哪些方面?”最后,教師利用圖片、音像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感受海底世界的奇異多彩。
3.自主評價,讓學生快樂主動學習
我們利用數字化這一交互平臺,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確地評價自己,客觀地評價同伴;利用班級博客、電子郵件、飛信群、QQ群實現家校聯系,讓家長參與評價全過程,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性評價。
“激勵教師,多彩著色”培養專業教師團隊
學校數字化研修平臺、網絡研討、空中教研、網上論壇等形式,致力于鼓勵教師以問題為載體,以需求為主線,激發研究意識;致力于促進教師團隊對“教與學”的深度思考;致力于開辟“定向培養、外延聯動”的多元成長途徑;同時,為教師提供《信息技術培訓與使用手冊》,設置培訓課程,使每一位教師在學習中獲益。
學校“三七”培養模式和“多彩著色”模式成就了團隊成長環境。學校先后承接了國家級課題《互動電子白板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市級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等。“十二五”期間,學校成為了海淀區教育部課題校。
花園村二小已進入數字化革命時代,我們將繼續創建數字化課程,探索數字化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師生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研究虛擬課堂,開發師生新型網絡學習平臺;研究云教育平臺校本學習模式,豐富教學方式、內容,開發新課程。■
□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