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學前教育的管理和取得的教育成果都十分顯著,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督導制度。其中,“英國教育及兒童服務與技能標準辦公室”(以下簡稱教育標準辦公室)在對學前教育整體質量進行監督,促使各類托幼機構不斷提升辦園水平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2009年9月,教育標準辦公室頒布了新的學前教育督導評估指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幼兒發展情況、托幼機構教育質量、托幼機構領導和管理的有效性、托幼機構的整體效能。督導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四個等次。2011年教育標準辦公室向國會遞交的年度報告表明,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被督導的158所幼兒園中,59%的幼兒園達到了優秀的水平。
近年來,隨著英國民眾對學前教育需求的增長以及學前教育督導體系的不斷完善,英國學前教育督導的內容和形式有了新變化。其中許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英國對學前教育實施全方位督導
在英國,學前教育服務的形式和托幼機構的種類十分多樣,以適應不同社會階層的需要。既有政府或私人舉辦的正規幼兒園,也有家庭式幼兒園;既有形式靈活多樣的游戲小組,也有在自己家幫助鄰居照顧孩子的家庭保姆。為了將種類繁多的學前教育服務納入督導范圍,從2011年10月開始,教育標準辦公室正式頒布文件,根據學前教育主辦方注冊情況的不同,將學前教育的督導對象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托兒服務的督導,督導范圍包括:家庭幼兒園、家庭保姆和幼兒看護者;另一類是對早期教育的督導,督導范圍包括:幼兒園及幼兒看護者。除此以外,“教育標準辦公室”的督導責任范圍還包括對學前教育師資培訓機構、兒童與家庭法律咨詢服務等機構的監督與管理。
可見,英國政府通過擴展督導的職責范圍,實現了對學前教育體系的全方位監督與管理,而不再是僅僅局限于對托幼機構的監督與管理。這種做法雖然增加了政府的預算投入,但是卻促進了學前兒童教育和保育質量的共同提高,使得各類學前教育服務形式都得到規范有序的發展。
通過督導為家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
1992年,英國出臺了《家長法案》和《市民法案》,規定每個家長都有權了解學校的辦學情況和教育質量,政府由此加強了教育的開放度與透明度。教育標準辦公室在為家長提供便捷的學前教育信息服務方面做得十分到位。
比如,家長想要了解自己家附近幼兒園的情況,只要登陸教育標準辦公室的官方網站,輸入自己的家庭住址,就可以很方便地搜尋到自家方圓1公里或5公里以內有哪些幼兒園,并能看到其中每一所幼兒園的完整信息,包括園所介紹、最后一次接受督導的日期、督導評價報告,甚至還包括家長的投訴。這樣,政府通過在網上向全社會公布學前教育督導信息,為家長選擇幼兒園提供了便捷、可靠的途徑。這種做法也促進了托幼機構之間的良性競爭,使得它們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辦園水平和社會聲譽,從而獲得家長的認可。
但是在我國,教育行政部門還沒有將“為家長提供信息”作為督導工作應具備的功能之一。教育行政部門雖然會對托幼機構進行分級分類驗收和年度考核,但是很多信息僅限于在教育行政部門內部流通,家長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資源十分有限。這也導致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盲目性較大,只能通過幼兒園的硬件條件、收費標準和四處打探消息的方式來判斷一所幼兒園的辦園質量。
不斷調整督導評價指標,凸顯時代特色
英國學前教育督導評價工具經歷了不斷變化調整的過程。最初在2003年,幼兒園與小學通用一套督導評價標準。從2007年開始,正式制定了針對幼兒園的督導評價標準。此后不斷更新完善。
2011年,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再次對“學前教育督導評價標準”進行了修改。其中,四個一級指標與2009年相比又有了新變化,新的標準取消了“托幼機構的整體效能”,增加了“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這一指標,并放在首位。其他三項指標依次為“托幼機構領導和管理的有效性”、“托幼機構質量”和“幼兒發展情況”。
下面,列舉2011年英國學前教育督導評價指標中的前兩項督導員檢查項目——
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①能夠滿足所有在園兒童的需要;②能夠為每一個孩子提供支持,沒有任何群體或個人被忽視;③幫助兒童在最大程度上獲得學習和發展,增進其福祉;④與多方建立合作關系,確保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和保育。⑤為園所發展制定計劃,具備有效的自我評價機制。
幼兒園領導、管理的有效性:①盡一切力量提供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和保育;②對教育質量、資源的分配及幼兒的發展進行監控,找準發展方向,并能不斷提高;③確保所有兒童的安全,包括教師對幼兒的監護,確保這樣做是適宜的;④努力開展全納教育,使所有兒童的學習和發展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⑤積極與家長、其他幼兒教育機構開展合作,提高保教質量;⑥制定必要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做好檔案記錄,滿足兒童的需要。
這一變化反映了當前英國學前教育督導的重點,那就是要充分關注每一個幼兒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學前教育機構是否在最大程度上促進了幼兒的健康成長,使幼兒發展的結果符合國家幼兒教育政策的要求,從而促使幼兒園及整個學前教育體系服務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體現了督導的時代性。
督導形式不斷改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2006年,英國政府頒布的《教育督導法案》要求教育標準辦公室“改進服務質量,關注服務對象的利益,監控效率和效能,提升服務價值”。由此,不斷提高督導服務水平,成為教育標準辦公室的重心。
1.幼兒園接受督導的頻率和它的績效水平掛鉤
以往,教育標準辦公室每隔5年對幼兒園進行一次督導。最新的托幼機構督導辦法使得督導檢查的次數更加靈活。一般而言,幼兒園開辦后的頭3年里至少會有一次督導檢查,當幼兒園有以下情況時,會被優先督導:在上次督導中被評為不合格幼兒園;上次督導后,園所發生了重大變化,如更換園長、教師流動頻繁。
此外,如果幼兒園被投訴不符合幼兒教育相關政策、法規的要求,教育標準辦公室會對投訴信息進行調查、核實。如果幼兒園被評為不合格,第一種方式是通知其改進,這意味著幼兒園具有一定的領導管理能力,可以在一年內成為合格幼兒園,此類幼兒園也會較早得到復驗評估。第二種方式是采取特殊手段,這意味著幼兒園不具備提高的能力,此類幼兒園每學期都會被督導一次,并讓這些幼兒園加強和其他較好幼兒園的聯系,向它們學習,直到成為合格幼兒園,地方政府還會指派有能力的管理者去幼兒園協助工作,或者整體置換幼兒園的管理層。如果還是不能改進,就將其關閉。
2.將對托兒服務的督導和早期教育的督導區分開來
托兒服務更側重于對兒童身體健康的照料與養護,其主辦方的服務方式和資質與提供早期教育服務的機構有一定差異。因此,最新的督導評價程序將這兩種學前教育服務類型區別對待,并對托兒服務的評價方法做出了以下規定:
(1)只考察托兒服務主辦方是否合法注冊,不對主辦方的質量進行評價。
(2)每年隨機選擇總數10%的托兒服務機構督導,或者接到投訴后對該托兒服務進行督導。督導時間為2個小時,由1位督導員執行。
(3)督導內容包括:與兒童交談,了解他們對該園所的評價;與主辦方及其員工交談,考察其是否符合注冊要求;考察與注冊要求有關的事項,如人員招聘、設施、服務等。
(4)督導結果分為三種情況:符合;不符合——通知其改進;不符合——采取強制手段。
這種符合督導對象實際的督導辦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鑒。例如,北京市目前有許多私人開設的無證幼兒園,這些幼兒園雖然因為種種原因達不到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和規定,但是他們在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的照顧問題上,做出了一定貢獻。政府也應該將他們納入監督和管理的范圍內,而不是任其自生自滅,或用行政命令強迫其關閉。當督導方式符合督導對象的實際情況時,他們也會愿意接受督導部門的評估檢查,不斷改進其服務質量。■
□ 欄目編輯 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