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提示:
孩子的成長是三分教七分等,“等”重要,“教”也重要,“等”到合適的時機“教”更重要。
昨天下午第三節是我們班的體育課。已經打上課鈴了,班內仍然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到。經過調查我才知道:有10個學生到語文老師辦公室找老師檢查背誦課文去了,8個學生被班長留在教室里填入團申請書,因為每天都被各門課填得滿滿的,想找一個專門的時間來填這個表格,的確很難。
我和體育老師基本上同時來到了教室,幾位剛剛填完表的學生跟著體育老師回到了操場。作為一名班主任,按照以前的習慣,我一定會走到操場上,把遲到的學生批評一番,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定下一個規矩,然后大喊幾聲,告誡所有的同學下不為例。
可是這一次,我在操場旁邊站了大約5分鐘的時間,什么也沒說便回到了辦公室。體育老師感到意外,學生也感到十分意外。
下午放學的時候,我沒有像往常一樣進入教室后馬上宣布放學,而是給學生提了一個新的建議和要求,即從今天開始,該做什么的時候,一定要做好什么。如該聽講的時候要認真聽講;該休息的時候要好好休息。不提倡占用休息時間學習。然后,我又大聲地告訴學生,該上體育課的時候,一定要在上課前到達操場,以后堅決不允許再發生今天這樣的事情……
最后,我問學生:“你們能不能做到?”
學生齊聲說:“能做到!”
晚上讀王曉春老師的博文,我發現了這zVSBBfgtW5gGwWY9vjfw4Q==樣兩段文字:
“梁冬則說:我們小的時候,可能拿了九十九分,父母告訴你說不行,為什么不拿一百分?在父母這種嚴苛的要求之下,我們做每件事情都生怕出現問題。于是,當然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盡量不做。所以很多的不作為,是基于恐懼,基于對完美要求之下的那么一點點的不完美的恐懼而帶來的。我覺得這是影響許多人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要總是嚇唬孩子,不要逼他們追求所謂‘完美’。出于恐懼做事情,當然也可能做得很好,甚至做得無可挑剔,但是這種人要讓他們超越他人的要求,超越規范,拿出創新來,那就很難了,因為創造者最大的敵人就是恐懼,而創造本身就意味著突破和否定眼前的‘完美’,已經完美的事情是無須創新的。恐懼主義,完美主義,是創造性的敵人。國人創造性不足,很可能與我們傳統的恐懼主義教育有關,被嚇大的孩子,其心智模型就與創造精神不相容。”
防患于未然是一名優秀班主任最重要的經驗,很多時候,班主任都在做一些防微杜漸的事情,似乎班級里不發生什么事情,就是班主任最大的成就。但一個看似沒有問題的班級有可能存在著最大的問題。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不可能沒有問題的,很多孩子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正是因為他們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存在的問題。防患于未然固然有必要,然而,如果沒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學生已經犯了錯誤,老師就要耐心等待,讓學生把該犯的錯誤犯完,等他們冷靜下來以后再對那件事進行處理。
我相信,我班的孩子今天是第一次上體育課集體遲到,但肯定也是最后一次。■
□ 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