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頒布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并列設置,成為一種獨立的課程形態。自此以來,北京市的不少中小學校率先接受新課程理念,嘗試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學校層面課程的設計與探索。不少學校在周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主題活動的選擇與設計等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績。2007年,北京市下發了《北京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文件匯編》,對課程屬性與價值、實施要求等做出明確規定,形成了北京市統一的課程制度,緩解了這門課程缺乏國家層面的課程政策支撐這一突出矛盾。2008年,啟動的社會大課堂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直接提供平臺。2009年,下發了《北京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教師指導手冊》,分學段為教師實施教學提供了具體的教學指導。應該說,從2001年開設至今的十余年中,北京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是顯著的。課程的價值和開設的必要性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同,課程開設也逐步走向規范。
展望這門課程未來的發展道路,下一步的目標是實現課程的常態化實施。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仍然面臨著諸多任務與挑戰。要理清對課程認識理解的偏差、探尋區域推進課程的有效策略、促進學校層面課程管理制度的健全、提供專兼職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惟其如此,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這門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的教育功能。
下面,分享幾所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方面做得較有特色的學校特色經驗,以期為更多學校實施該課程帶來一些啟示。劉玲(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許書閣(北京教育學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