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更關注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及由此產生的豐富多彩、生動鮮活的體驗,力爭使各種實踐活動更具色彩、更添活力。
在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根據活動主題和活動目的的不同,既有校級的實踐活動,也有班級的實踐活動,還有家庭內的實踐活動。學校通過這樣三個范圍的實踐活動,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積累經驗,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綜合能力。
校級實踐活動。校內實踐活動主要是為了解決學生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脫節的問題。在活動設計中,考慮到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學校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從綜合、藝術、人文、科普四個領域選取了不同類型的社會實踐基地。在學校教學部門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每月開展1次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各種社會實踐基地的豐富資源,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實際的社會情境中,直接參與并親歷各種社會生活,在活動中提高能力。
班級實踐活動。班級實踐活動是基于每個班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共性問題等方面而設計的實踐活動。每位班主任教師擔任活動的設計者和指導者,由所在班級的家長來提供學習的資源和環境,由學校提供后勤保障。各部門相互配合,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實踐活動。這樣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通過活動可以很好地解決班級內學生在行為、態度、興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如在“交通安全教育周”活動中,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對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弱,如果只是單純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的講解和教育,他們很難有深刻的理解。針對這個情況,一(9)班的老師和家長取得了聯系,在家長的組織下,這個班的學生一起走進了“北京市青少年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開展了一次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實地考察和認識了很多道路交通標識;學習了交通警察手勢信號;了解了汽車的構造和安全氣囊的工作原理;還開展了交通安全知識搶答競賽。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們親身感受了交通安全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了安全意識。
家庭實踐活動。家庭的實踐活動每周開展1次,主要是結合一些家庭實際生活來安排和設計的。例如,向爸爸媽媽學習,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道菜。從食材的購買,到材料的清洗和加工,再到食物的制作和品嘗,讓孩子親身經歷一個完整的實踐過程,感受和體驗真實的家庭生活,在實踐和體驗中提高生活的本領和技能。
為了發展學生興趣和特長,適應學生校內實踐活動需要,我校于2008年正式掛牌成立了校內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先后開辟了廚藝教室、工藝教室、棋牌教室、模型教室、影音工作室、演藝廳、排練廳等校內實踐活動基地。為了充分發揮基地的教育功能,學校打破學科界限,進行了課程聯排。我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取向,開發和設計了18門自選課程,如軟件天空、布言布語、形象設計、學堂樂歌、悠揚天籟、星光舞臺、綠植探秘、城市規劃師等。在學校整體協調的基礎上,每周二活動1次。這些課程由全體科任教師承擔指導教師的工作,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申報、選擇喜愛的活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