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川電視節組委會與世熙傳媒共同宣布:雙方將聯合舉辦首屆中國電視節目模式大賽,向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各電視臺、節目制作公司、節目制作團隊、獨立節目制作人及高校學生征集優秀原創節目模式,并設立四川電視節·世熙獎,為金獎作品提供100萬元制作基金。大賽組委會名譽主席(四川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副總編)程朝陽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模式大賽,推進國內電視節目創新的步伐、促進市場機制的建立。
2013年被電視業界人士稱為“模式年”——幾十檔模式節目在今年扎堆上檔,令電視熒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模式”在迅速提升國內電視生產水平的同時,也引發了電視人對于原創力的思考。電視人是被其激發了靈感,還是由此產生了惰性?如今中國電視原創能力如何?這成為“四川電視節·世熙獎”設立的行業背景。
四川電視節自1991年創辦至今,貼近國際國內行業發展動態,不斷創新,不斷增加新主題、新內容、新服務,致力為國內外影視同仁搭建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2011年,“模式”這一概念在國內電視圈還處于萌芽階段之時,第十一屆四川電視節就前瞻性地舉辦了國際節目模式主題活動(Format Day),邀請了26家國內外模式公司與制作機構參與,給國內第一批專注于模式研究的電視人提供了交流平臺,并開始醞釀原創模式活動。2012年底,四川電視節與美國佛羅里達媒體交易會(Florida Media Market)、美國LGMA公司,共同舉辦了“FMM-SCTVF國際電視節目模式大賽”,中文賽區共收到國內各電視臺、制作公司、高校及個人選送的98部作品,最終天津電視臺衛視頻道選送的《非你莫屬》獲得“中國賽區節目模式大獎”。
在“FMM-SCTVF國際電視節目模式大賽”中國賽區的最終評選中,四川電視節辦公室負責人天波在與評委、世熙傳媒總裁劉熙晨交流之時,感受到了國內電視人對于模式的熱情,四川電視節與世熙傳媒在模式的理解與推廣理念上不謀而合。為了給電視同行們提供一個創意研發與創意輸出的平臺,雙方決定在2013年四川電視節上舉辦一次國內電視節目模式大賽。
“首屆中國電視節目模式大賽將遵循國際化評選標準、市場化運作規律,最大限度鼓勵中國電視人的原創力。”劉熙晨說。
據悉,此次四川電視節與世熙傳媒將參照國際一流影視節展的模式評比流程,除了在初評階段設立嚴格篩選標準外,所有入圍決賽的節目創意將在四川電視節上進行現場評比,進入決賽的節目方案都會在世熙傳媒的幫助下制作節目概念片,最后由四川電視節辦公室、業界專家、衛視頻道總監等構成的評委陣容將對節目創意的概念宣傳片與現場陳述打分,得分最高者將獲得100萬元獎金,用于樣片制作。
更重要的一點是,首屆中國電視節目模式大賽所有決賽選手的模式創意版權以及后續開發版權都歸屬其本人、團隊或團隊認可的單位。劉熙晨說,這樣的規定不僅符合國際慣例,也能給創意人員市場動力,讓真正優秀的節目創意者獲得應有回報,讓市場的手推動中國電視發展。
“中國電視節目在創意能力和制作水平上均低于國際水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市場化機制。”劉熙晨說,長期依靠“無償使用”“借鑒”等借口低質抄襲國外創意,雖然在短時間內能給電視臺帶來一些效益,但長遠來看,卻是阻礙了中國電視前進的腳步。
“模式引進”是近幾年中國電視人探索市場化生產的途徑之一。劉熙晨認為,今年30多檔模式節目對于數以百計的中國電視頻道來說,并不算是“井噴”的數字,而是市場化生產的起步。“只有大家都開始購買模式,才會讓從業者尊重創意,營造出研發模式的市場氛圍。”
從2006年(中國第一檔引進模式節目《舞動奇跡》播出)至2012年,劉熙晨將其“斷代”為中國模式節目的“啟蒙階段”。
2012年,《中國好聲音》首播的轟動效應讓電視人看到了“模式”的巨大潛力。隨著Idol,X Factor等國際一流模式在今年“落地”國內,中國電視也漸漸開始從模仿節目內容成長至自覺學習國際先進制作技術。
經過今年的模式引進熱潮,國內電視行業初步建立起了模式引進市場機制。“但目前有部分電視臺依然存在抄襲創意、復制核心環節的做法,這種做法滿足了一時之利、一臺之利,卻是嚴重破壞了中國電視創意的市場機制,沒有擔當起中國電視人應有的社會責任。”劉熙晨說。
中國電視節目要從“模式引進”走向“自主研發”再到“模式輸出”,需要一定過程。劉熙晨坦言,首次舉辦電視節目模式大賽就能選拔出一流節目模式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希望此類活動能夠給國內電視人傳遞尊重市場規則的理念,改善急功近利的創作態度。“我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所以就按照這樣的步伐來走;至于能做到哪一步,還需要多方面的條件配合。”
世熙傳媒開展與模式相關的工作已經有近八年的時間,孵化中國原創模式是世熙目前的核心業務之一。2012年10月“人大-世熙電視及多媒體創新研究中心”成立,開始邀請國際著名電視人來華授課,開展針對業內人士的中、短期業務培訓班,分享對電視及多媒體節目的創意和制作方法;劉熙晨表示,到2013年世熙與四川電視節共同舉辦首屆中國電視節目模式大賽,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此次大賽,世熙傳媒拿出100萬元設立“世熙獎”,用于金獎節目方案的樣片制作;同時也將為入圍決賽的節目方案進行模式化,并進行國際化行銷。劉熙晨認為,創作市場需要必要的投入,雖然這種投資的市場回報周期較長,但他愿意為之努力。
四川電視節“‘世熙獎’這幾個字背后,是四川電視節、世熙傳媒對模式理解與尊重的理念;是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利用四川電視節這一國際平臺,世熙傳媒所想要做出的努力;是對中國整個模式市場與電視發展的責任感的體現”劉熙晨說。
(池何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