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和久站工作者及一些中老年人常會感到下肢酸脹、乏力甚至麻木,這往往與下肢血液回流障礙有關(guān)。這類人應(yīng)該多做踮腳運動。
人腿部有大量血管,有“第二心臟”之稱,踮腳時腿部肌肉一緊一松,來自心臟的動脈血在肌肉放松時會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而腿部肌肉收緊后又會擠壓血管加快靜脈血液向心臟回流,從而促進了腿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使人體臟器組織的血氧供應(yīng)增加,機體代謝率提高,達到消除疲勞的作用。每踮腳一次,雙側(cè)小腿后部肌肉收縮并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dāng)于心臟的排血量。
踮腳具體做法為:小開步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全身放松,雙腳跟慢慢抬起,并深呼吸;待小腿肌肉繃緊、上體豎直、雙腳跟抬到不能再抬時,屏住呼吸堅持幾秒,然后雙腳跟下落并吐氣,至此完成一次踮腳。
踮腳運動不受場地、時間和器械限制,可隨時隨地進行。一般,每坐或站1小時,就應(yīng)踮腳5~10分鐘,可緩解下肢酸脹、乏力,解除疲勞。中老年人每天踮腳可強身健體、增強心功能,對由下肢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小腿酸脹、足跟痛等不適有一定療效。需注意的是,剛吃過飯不宜踮腳,應(yīng)飯后1小時再進行;鍛煉應(yīng)循序漸進,同時注意與呼吸配合;腿腳不好的老人,踮腳時可扶著墻或欄桿,足跟緩慢落下,以防摔倒。
(摘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