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唐·岑參
岑參的這首詩雖然說的是夢,但也暗含著夢—枕頭—睡眠—健康的關系。因為夢與人的心理狀態、睡眠環境密不可分,而睡眠環境中就包含著枕頭的質量、高度和使用枕頭的方法等問題。這里,夢是包括睡眠活動在內的廣義概念。也可以說,枕頭關系著人的睡眠,能枕出健康,也能枕出疾病。
枕頭的種類很多,有原始的石頭枕、木頭枕、麥草枕、谷殼枕,也有現代的絲棉枕、海綿枕、羽絨枕、沖氣枕等。近幾年出現的各種新型枕頭,常常與“高科技”聯系在一起,什么能促進睡眠的電極導入枕頭、具有醒腦開竅功能的香味枕頭、可以保持頭部溫暖的電子枕頭等,五花八門。其實,中醫早把枕頭與健康聯系在一起了,把具有不同功能的如“蠶矢”、綠豆皮、玉石等作為枕料或枕芯,以用于對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和對身體的保健。
有人以為,枕頭好壞皆行,有無皆可,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殊不知,許多疾病正是不合適的枕頭給枕出來的。就枕頭的高低而論,保持枕頭的一定高度對保證睡眠質量、保證人的身體健康是具有直接作用的。民諺有“長壽三寸,無憂四寸”之說,意思是說,要想長壽,經常使用3寸(約10厘米)高的枕頭;要想睡得舒服,經常使用4寸(約13厘米)高的枕頭。如今實驗證明,枕6~9厘米高的枕頭睡眠時,腦電圖最早出現平穩的休息波形,表示大腦順利進入平穩的睡眠狀態,獲得的睡眠質量也最高。也就是說,6~9厘米高的枕頭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當然,不同體格的人也有一定差別,有專家總結出這樣的公式,以供人們參考:枕高(厘米)=兩肩之寬÷3-2。大體上說,仰臥時枕頭約高1拳,側臥時1拳加2指,形狀呈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看來,民間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枕3寸高的枕頭,的確和睡眠長壽有密切關系;而枕4寸高的枕頭,以獲得舒服感的說法,可能與古人“高枕無憂”的認識有關。
高枕真的無憂嗎?這只能說是一種局限的說法,或者說是一種對人使用枕頭過程中產生的暫時感覺的形容。如果長期使用比較高的枕頭,頸部的骨骼就會出現形態上的改變。把頸部固定在前屈位,一方面可能造成肩酸、頭痛等不適癥狀,一方面還會造成頸部動脈血液受阻,引起腦缺氧,最終導致腦細胞的損傷。
那么是不是說,枕頭枕得越低越好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有研究證實,枕頭過高、過低都會引起頸椎的病理性改變,最終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枕頭過高,會造成頸椎中段損傷;過低,會造成頸椎下段損傷。
人的骨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前者主要表現在人的年輕時期,后者主要表現在人的年老時期。當其可塑性占主導地位時,因枕頭高度不適造成了錯誤的定位,當其穩定性占主導地位時想糾正它,相對就比較困難了。一旦戴上了頸椎病的“帽子”,再想摘掉它是非常不容易的。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