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家打豆漿洗豆子時,常會出現一些泡沫。于是就有一個疑問:這樣的豆子是被添加了東西,還是壞了呢?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學博士史軍對此進行了解答。史軍說,洗豆子時出現一些泡沫是正常現象,主要是由于大豆中皂甙的“起泡性”作用導致的,如果沒聞出異味,就可以用來打豆漿。皂甙是由非糖物質(皂甙元)與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機酸,以甙鍵形成的復雜環狀大分子。由于其分子中含有親脂的配基和親水的糖基,因此表現出很好的表面活性,具體表現在它的水溶液在沸騰或振蕩時,能產生大量持久的肥皂泡狀泡沫,也因此得名“皂甙”。皂甙廣泛存在于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中,如黃豆、黨參、紅棗、西洋參和苦瓜等。
大豆皂甙在人的消化道中不被吸收,口服并沒有毒性,它能給豆子帶來淡淡的苦澀味。對于大部分健康人來說,豆漿中少量的大豆皂甙不足為慮,并且有研究表明,它還有抗病毒、調節血脂的作用。因而,洗豆子時并不用完全將泡沫洗凈。如果介意,建議提前充分浸泡大豆。
此外,不少人發現,煮燕麥時也會有泡沫出現,這是因為其蛋白質含量較高,它們會在沸水的翻滾下形成氣泡。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