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柳徹子的自傳《窗邊的小豆豆》出版后,在日本、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獲得了極高的贊譽。該書的成功當然有一定的時代因素,不過更重要的在于它對人性的解讀。透過這部作品,我們看到了黑柳女士獨特的人格魅力,她的率真、感性、樂觀和愛心留給讀者很多思考,她對兒時天性的堅守更值得我們學習和敬重。
《窗邊的小豆豆》是黑柳徹子于1981年出版的一部自傳,這部自傳用極其樸實的語言記錄了作者自己童年的一段時光。該書出版后,在日本創造出的個人傳記銷量的奇跡,至今無人能及;隨后被譯成33種文字,聯合國的官員讀完后認為“再也沒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為聯合國基金會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該書2003年在中國出版后,獲得“2003—2010連續8年位居全國暢銷書排行榜”、“入選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本”、10萬名中小學生“票選最受歡迎圖書”第一名等無數殊榮。暢銷書總給人一種暢后消亡的印象,然而該書卻暢而不衰。那么,究竟是什么地方吸引著大家?為什么不僅在日本本土大受歡迎,而且在中國也能獲得如此高度的認可呢?
時代背景
1.《窗邊的小豆豆》,1981年在日本發行日文版,2003年在中國發行中文版,其實1981年的日本與2003年的中國,在教育界情況有幾分相似:戰后日本經濟歷經了高速發展后開始著手教育改革,1980年日本的小學放棄應試教育轉而開始實施寬松教育,但是該書中像巴學園那樣無須死記硬背、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注重因材施教等如此寬松自由的教育理念并未普及;而中國,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改革也被提上日程,1993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的一個響亮口號就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再次強調“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不過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素質教育的推行效果并不明顯。不管是1981年日本的寬松教育還是2003年中國的素質教育,其改革推行都具有一定的難度,而《窗邊的小豆豆》給了我們一種希望,它用鮮活的實例告訴我們,這樣的學校原來很早就有,而且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問題學生”也可以擁有如此燦爛的童年,長大后一樣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可以說它給我國啟蒙教育階段的精英式教育理念擴充了新鮮的血液,使改革中的素質教育有了新的定位。
2.該書在日本發行時,正逢黑柳徹子女士的電視訪談節目《徹子的小屋》高人氣時期,起初作為成功女性的自傳多受女性讀者青睞,隨后作為教育讀本在教育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后來深入至和平問題、平等問題等人性的關注上,使得該書創下了很多奇跡;而中國,該書一開始就作為兒童教育讀本被廣泛接受。不過,在眾多兒童讀物中能迅速脫穎而出還得益于出版公司成功的營銷策略。該書出版時出版公司不計成本組織了大范圍的中小學讀書會,而且與各地方教育界聯手共同舉辦讀后感作文比賽,因為該書內容精彩紛呈、語言淺顯易懂、故事短小精悍、道理深入淺出,所以出現了孩子愛讀、教師感悟、父母受益的暢銷局面。
黑柳徹子的人格魅力
作為一本自傳能經久不衰,我想該書的魅力一定在于作者本人。黑柳徹子,小名小豆豆,生于1933年8月9日,她的頭銜眾多,如日本著名作家、著名演員、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社會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長、“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日本理事,等等。在日本,她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自1954年開始進入日本放送協會一直工作至今,是伴隨著日本電視成長起來的時間最長的電視藝人;1974年開始主持的《徹子的小屋》仍然在播,該節目是日本電視史上最長壽的談話類節目;當然1981年出版的《窗邊的小豆豆》更使黑柳女士跨入了知名作家的行列,甚至在教育界也刮起了一股提倡寬容與自由的巴學園風,隨后各種榮譽也接踵而來。我想該書的成功絕非偶然,通過這部作品,我看到了作者獨特的人格魅力:率真、感性、樂觀,還有愛心。
(一)率真
兒時的小豆豆是個率真的“問題學生”:因為學校的課桌抽屜向上翻轉,和家里不同,所以就一個勁兒地擺弄;因為喜歡宣傳藝人,所以上課期間會站在窗邊,一看到宣傳藝人就打招呼;看見走路不便的泰明同學,就直接發問:“你為什么那樣走路呢?”然后和他成了朋友還約他去自己的小樹做客,等等。長大后的小豆豆是個率真的成功女性,當她的自傳暢銷而遭人質疑自己的寫作水平時,她毫不避諱地說:“除了在學校里寫的作文以外,我幾乎沒寫過什么東西。”如此真實地表現自己、坦然地面對大家,所以黑柳女士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長久地活躍在公眾面前?!安还苁切尚?,還是女皇,抑或是世界任何國家的孩子,我都會用自己一貫的方式與之交流”,小豆豆就是小豆豆,不會因為老師的批評就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會因為對方是女王就卑躬屈膝。正如作者寫這部作品一樣,寫作的初衷就是紀念心中的巴學園,所以寫作時不帶任何功利心,只是率真地表達自我,至于后來引發在教育問題、和平問題以及人性問題上的探討,我想這正是小豆豆的個人魅力所在。
(二)感性
作品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能體會到小豆豆的感性:在廟會買的小雞夭折時,哭得很傷心;泰明追悼會上,摸了一下他的手,悄悄道別:“下次見面的時候,你的小兒麻痹癥就好了,下次見面再把借你的書還你”;被愛犬洛基咬了耳朵,鮮血直流,不過擔心洛基被爸媽懲罰,所以堅稱“一點兒也不疼”的小豆豆始終沒哭,可是包扎完回家時卻因為沒見到洛基而放聲大哭,等等。長大后的小豆豆,感性依舊:在本書的后記中,黑柳女士說雖然明知道巴學園已經不在了,卻仍然開車去了巴學園所在的舊址,離開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我的心突然涌上一陣悲哀,坐在奔馳著的汽車里面,潸然淚下”。此外,其實該書中使用的插圖全部來自于日本著名畫家、繪本作家巖崎知弘女士之手。巖崎知弘女士被譽為兒童畫的天才,她于1974年離世,生前兩人并未謀面,但是據黑柳女士說,當聽到素未謀面的巖崎女士離世的噩耗時,她號啕大哭。正是因為她們對兒童天性的感悟出奇的一致,所以黑柳女士決定在1981年出版的《窗邊的小豆豆》中采用巖崎女士的插畫。出版后的作品中,插畫與內容高度地吻合,很多人不禁懷疑是否是巖崎女士生前為該書量身定做的。該書暢銷后,很多人想把該作品搬至銀幕,但是因為巖崎女士的插畫過于精美,每一位讀者都根據自己的想象,在心中創作出了自己的圖畫,所以為了不破壞這種唯美,作者始終沒有同意。小豆豆如此細膩地感知著這個世界,所以她對別人的痛苦與快樂也深有感觸,也因此她能樂此不疲地積極投身于各項慈善事業。
(三)樂觀
是的,小豆豆非常樂觀:據原來小學隔壁班的老師說,小豆豆幾乎每天都會在走廊上罰站,那位老師每次經過時,小豆豆都會叫住她問道:“老師,我被罰站了,為什么呢?”、“我做什么壞事了嗎?”、“老師討厭宣傳藝人嗎?”等,以至于那位老師以后看見小豆豆罰站都繞道而走,不過從小豆豆的問話中可以看出,她沒有因為被罰站而感到自卑,可以說對于罰站根本沒放在心上(據黑柳女士日后的回憶,也的確沒記得被罰站的經歷);還有巴學園的演出會,因為自己的調皮,沒能出演角色,雖然有點遺憾,不過一個人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地跳舞也很開心;代表學生去慰問演出時,什么歌都不會唱,不過還是很高興,最后踴躍唱了個吃飯歌,等等。當然小豆豆也不是盲目樂觀,她也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因為聽到校外傳來“巴學園,破學校!進去一看,還是個破學校!”的歌聲,小豆豆氣急敗壞地沖出去理論,沒追到那幫唱歌的男生,小豆豆很傷心,但是馬上不知不覺唱起了“巴學園,好學校!進去一看,還是好學校!”最后和大家一起不停地、反復地唱著,覺得有趣又痛快,早已忘記了剛才的不快。小豆豆有一種天然屏蔽不快的本領,或者說傷心難過的時候能很快自我排解,所以抗壓能力很強。一個常人眼中的“問題小孩”成長為眾人仰慕的成功女性,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她擁有這種積極樂觀的天性。
(四)愛心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巴學園小林校長的教學理念。因為新奇所以不停地開關抽屜,并不是本質不好,只不過是孩子的好奇心而已。所以作為“問題學生”而被退學的小豆豆,在巴學園得到了全面的認可。因為小豆豆本質上正如小林校長所說的那樣“真是個好孩子!”小豆豆很懂事:姑姑送的蝴蝶結很美,小林校長的女兒也想買,可因為是“外國貨”,校長買不到,當校長懇求小豆豆以后能不能不戴時,小豆豆雖然喜歡極了,不過還是決定不戴了;由于戰爭的影響,物資越來越匱乏,小豆豆吃不到心愛的糖果。當然如果爸爸到軍需工廠用小提琴演奏國歌的話,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然而,倔強的爸爸不想讓心愛的藝術沾染上政治色彩,所以拒絕了。小豆豆吃不了糖,不過理解爸爸對小提琴的感情,所以面對爸爸的道歉高高興興地說:“沒關系!我也喜歡爸爸的小提琴。”雖然還是個孩子,不過小豆豆很多時候像個小大人一樣學會了理解和尊重。
小豆豆還很善良:她喜歡動物,和愛犬洛基有著深厚的感情,一直把洛基作為知心朋友,從來沒有欺騙過它;和得過小兒麻痹癥的泰明同學是好朋友,小豆豆還很仗義,看到弱的同學被欺負就會挺身而出,不惜自己受傷;看到電車上幾個聾啞孩子的手語,覺得美極了;上學路上路過朝鮮人住的雜院,對于“你是個朝鮮人”這句帶有歧視的罵人的話,雖然還沒有完全理解,不過似懂非懂的小豆豆想告訴那個有點可憐的朝鮮孩子:“大家一樣都是小孩子”,而且還想和他交朋友。在小豆豆的世界里沒有歧視,人人平等。長大后的小豆豆仍然保持著幼時的愛心與善心,所以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正是出于這份對人性的尊重與理解,黑柳女士常年奔走于亞非等發展中國家,為發展中國家的兒童事業傾注了很多心血。
黑柳徹子的堅守
小豆豆從一般人眼中的“問題”學生,成長為眾人仰慕的成功人士,《窗邊的小豆豆》一文中也告訴了我們其中的緣由:小豆豆有一個自由寬松的成長環境。小豆豆的爸爸黑柳守綱先生是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雖然書中提及不多,不過通過零星的片段,我們可以感知,小豆豆爸爸是個酷愛藝術的音樂家,有著崇高的職業操守。據說小豆豆這個小名一開始就是爸爸先叫起來的;爸爸還經常和小豆豆帶著小狗洛克一起去散步;有一次去逛廟會,小豆豆非要買小雞,一開始堅持不買的爸爸,經不住小豆豆的軟磨硬泡,最后還是買了:小豆豆跟洛克玩游戲時被它咬了,爸爸急忙抱著她沖進醫院,看著小豆豆“從頭上到下巴、到耳朵都被紗布裹得嚴嚴實實的,回家時簡直就是只小白兔”時,爸爸很想對洛克發火,不過因為和小豆豆有約在先不對洛克發火,所以最后還是忍住了??梢姡《苟沟陌职謵叟屑?、愛女有道。
小豆豆的媽媽黑柳朝女士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書中提到媽媽的章節很多,最讓我感動的是,媽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對原來學校老師所列舉的小豆豆的“罪狀”進行了解讀:小豆豆并不是真的有問題,只不過好奇心強一點罷了。不過因為給身邊的人造成了困擾,所以只能退學。媽媽想找一所能夠理解自己孩子性格的學校,因此費盡心思媽媽找到了巴學園。媽媽的偉大更在于把小豆豆被退學的這個秘密一直保守到小豆豆二十歲以后,媽媽始終懷著巨大的關愛與深深的理解培育著小豆豆的成長。
當然,黑柳徹子寫《窗邊的小豆豆》的初衷只是想記錄一下巴學園的時光。因為巴學園實在不是一般的學校,巴學園的小林校長也不是普通的校長,他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并且他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孩子們的這些優良品質發揚光大。他愿意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他理解信任孩子、他深愛著自己的每一位學生,巴學園自由寬松的學風正是小林校長教學理念得以實踐的場所,雖然毀于戰火,不過小林校長培養的學生實現了他的夢想。
小豆豆就是一個堅守兒時天性的成功范例。如今八十歲高齡的她,仍然以一顆年輕的心活躍在公眾面前;她主持的談話類節目《徹子的小屋》開播40年仍然超人氣在播;她始終用小豆豆的敏銳感悟力理解關愛著世界各國的孩子。畢加索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關鍵是長大后是否還能保持這份天賦?!蓖高^《窗邊的小豆豆》,我們看到了幼時小豆豆的率真、感性、樂觀和愛心,更難能可貴的是長大后的小豆豆仍然保持了這份天性,所以這部自傳才得以問世并享譽世界。因此,《窗邊的小豆豆》的成功絕非偶然,看似無心插柳而大獲成功的這部自傳,事實上凝結著黑柳徹子女士一生執著的堅守。這部作品不止作為兒童讀物,在浮躁的當下,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算計時,請想想小豆豆的率真;過于理性時,請尋找小豆豆的感性;遇到困難時,請學學小豆豆的樂觀:對人冷漠時,請呼喚小豆豆式的愛心。當然,隨波逐流時,別忘了內心的堅守。
參考文獻:
[1](日)黑柳徹子等.窗邊的小豆豆合集(1-6)[M].趙玉皎等譯.??冢汉D铣霭婀?,2008.
[2](日)北川登園著.小豆豆的萬花筒:黑柳徹子評傳[M].朱春育譯.桂林:海南出版公司,2007.
[3]何芙蓉.讀《窗邊的小豆豆》感悟[J].電影文學.2010(11).
[4]許云莉.從《窗邊的小豆豆》之成功看我國傳記出版的不足[J].出版實務,2008(12).
[5]賴配根.寬容與自由[J].人民教育,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