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銀監會對理財產品的監管日趨嚴格的背景下,理財產品的會計核算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對理財產品的賬務處理、會計核算流程及其風險管理進行了具體解析,為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會計核算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理財產品 會計核算 風險管理
隨著銀監會對理財產品的監管日趨嚴格,以及新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的實施,理財產品的會計核算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僅自營業務需要規范的會計核算與風險管理,理財產品也同樣需要,應將理財產品的交易對手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以量化的形式反映進理財產品會計報表和監管報表,以達到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內在要求。
理財產品的賬務處理
理財產品按收益特征可分為: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以下,本文將對前兩種產品的會計核算進行賬務分析。
(一)代理業務負債
向居民或企業募集的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資金,在“代理業務負債科目”內核算,包括以下5項:
1.代理業務負債—募集資金本金
本科目用來核算商業銀行向客戶售出的理財產品本金,屬資產負債共同類,發售時募集資金增加反映在貸方,到期后居民前來兌付本金時反映在借方,所有客戶兌付完畢后余額為零。
2.代理業務負債—募集資金應付利息
本科目用來核算商業銀行向客戶售出理財產品后按約定的預期收益率每月計提的應付利息,貸方反映按月計提的應付利息,借方反映到期實際支付時沖銷的利息,余額在貸方,所有客戶兌付完畢后余額為零。
3.代理業務負債—募集資金利息調整
本科目反映商業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是平價募集資金還是溢折價募集資金,溢折價的部分30xgK1RBhLmZsXMbosMKXw==需要按實際利率法進行溢折價攤銷。
4.代理業務負債—募集資金公允價值變動
本科目反映商業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在存續期內所遇到的理財產品發行市場的同品種剩余期限市場收益率的變化所對應的資金價格變化。
5.代理業務負債—理財產品委托客戶的收益
本科目核算應屬于客戶按約定的預期收益率應收到的利息,貸方反映應付居民的利息,借方反映計提出來的應付利息,貸方反映沖銷的收益。
(二)代理業務資產
商業銀行使用募集資金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購買債券或逆回購,形成代理業務資產,在“代理業務資產”科目內核算,包括5項。
1.代理業務資產—理財產品面值
本科目反映商業銀行使用理財產品所募集資金購入債券面值,本科目屬資產負債共同類,購入時反映在借方,到期或賣出時反映在貸方,代購債券售出或到期后余額為零。
2.代理業務資產—理財產品利息調整
本科目反映商業銀行使用理財產品所募集資金購入債券溢、折價,本科目屬資產負債共同類,借方反映購入的溢價和折價攤銷,貸方反映購入的折價和溢價攤銷,債券售出或到期后余額為零。
3.代理業務資產—理財產品公允價值變動
本科目反映商業銀行使用理財產品所募集資金購入債券的公允價值變動,債券的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本科目(公允價值變動),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代理業務資產”科目;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4.代理業務資產—理財產品應收利息
本科目反映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所持債券的應收利息,借方反映購入債券的應收利息和按月計提的應收利息,貸方反映收到利息或賣出時銷賬的應收利息。
5.代理業務資產—理財產品已實現未結算損益
本科目核算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應收利息和應付利息的差額,本科目余額反映商業銀行發售某期理財產品的真實損益,年度終了將本科目余額結轉為“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再將“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結轉為“本年利潤”。
(三)損益類科目
損益類科目包括3項:
1.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理財產品;
2.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代理業務資產;
3.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代理業務負債。
(四)表外科目
開出理財產品收款憑證本金。
對理財產品的風險管理
(一)自營業務與理財業務從托管賬戶、結算賬戶徹底分開
商業銀行必須做到自營業務與理財業務相分離、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相分離、對公理財產品與對私理財產品相分離,做到分賬經營、分類管理、分人管理,強化風險防控。中央國債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應將商業銀行的自營業務托管債券與理財業務托管債券的賬戶徹底分開,從賬戶管理上設置防火墻,使托管賬戶、資金結算賬戶嚴格分離。自營與理財業務發生交易時應有后臺結算交割單作為結算單據,而不是商業銀行自制的債券買賣成交單作為結算單據,當自營與理財的托管賬戶、銀行結算賬戶完全分開后,理財產品買賣債券都從后臺實現,實行券款對付交割分別有相應的指定賬戶時,才能有效杜絕自營與理財的利益輸送及產生風險。
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應單獨開立資金結算賬戶,應在核心業務系統中建立理財產品單獨的一級科目、二級科目的日計表、月計表、季報、半年報、年報,還有理財產品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募集資金和持債的期限結構表、單獨的托管賬戶的券種余額表等風險管理的報表,應歸檔保存,居民或企業有權利查詢理財產品的投資情況,因此須做到完整、準確地記錄該項業務。
(二)流動性風險
商業銀行應對流動性及其風險開展相應的壓力測試,應定期組織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計算流動性比例及流動性期限缺口,對其管理應比照自營業務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指標,理財產品的投資運作須符合本行的流動性管理的總體要求,要保持一定的流動性資產占比,嚴格匡算產品現金流,確保產品流動性。理財產品的投資運作應做好資產負債調節,控制資產池與產品的期限錯配比例,確保產品發售與交易投資間的平衡運作。
商業銀行將發行多款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資金匯集起來,如7天、14天、21天、1個月的理財產品的滾動發行,整合所有資源對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和投資,賺取期限溢價,并通過理財產品的循環發行來保證資金的穩定性。這一模式的益處首先在于理財產品豐富,容易滿足不同期限的多層次客戶需求;其次期限結構與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業務、債券業務兩項相適配,大集中形成大資金容易形成規模效應。但這一模式的風險在于短期風險被不斷延后,一旦資金鏈斷裂,將造成嚴重的流動性危機,當某一期限的產品購買量少或兌付量大、某個期限的缺口難以滿足時,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的資金往往來源于一級資金批發商,一旦市場資金收緊,一級資金批發商不出錢時易導致資金鏈斷裂。而且募集資金無法與投資標的一一對應,導致商業銀行和客戶都難以理性估算投資成本與風險參數。
(三)市場風險管理
理財產品應該按照公允價值做好對理財資金投資債券資產的客觀估值及驗證,對于理財產品所購買的資產(債券)可以按中央結算公司提供的凈價估值作為凈價公允價值來進行風險計量,進行浮動盈虧的管理,有利于防止未來的風險,當市場行情不好等原因無法達到預期收益率或本金受損時,提前發布公告預警。在本會計核算流程中將理財產品的公允價值計量納入會計核算體系當中,理財產品會計計量市場風險的核算方法應與自營業務達到同等水平。
對理財產品所持債券可以按照中央結算公司提供的十八項風險管理指標,限額評估其合理性,應對久期、凸性、基點價值、VAR值、資產負債久期錯配比例、利率敏感性缺口等指標進行計量,采用銀監會新資本管理辦法下的監管報表體系及這十八項風險管理指標,eEaIZ18DxqqtPnMc5ULy49UqJxJyoV1pZzOb6Yf9bFo=對一般市場情況下資產池承受的風險,及極端不利情況對其造成的潛在損失進行估算,充分揭示資產池運作過程中面臨的潛在風險。
利率風險主要源自于理財產品的資產、負債的重新定價期限錯配及市場利率變動,也產生于央行利率政策的調整,應利用缺口分析理論或模型,對理財產品的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重新定價期限缺口實施定期監控,主動調整付息負債與生息資產的對應關系,精細化管理理財產品,實現風險可控下的理財產品安全化。
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若募集資金和債券投資收回發生變動,則客戶面臨承擔理財資金配置存款和投資配置債券的機會成本風險,應注意在產品設計時,募集資金的期限盡量與所持債券的期限相匹配,不建議為追求高收益率而持有期限較長的債券或高風險產業債券,使理財產品看起來利潤較高,但一旦理財產品到期,較長期限的債券需要自營業務買回,這時容易產生納入自營業務的債券的公允價值變動為負數的結果(如果市場處于下跌狀態),可能會產生商業銀行自身的流動性風險和資產質量、利潤的損失,通過銷售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所購買該類債券還可能最終流向高風險產業,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資產質量風險。
“代理業務負債—募集資金本金”的性質為向居民募集的資金,形成一項資金來源,相當于一種“突破利率管制”的存款業務,故應計算在繳存存款準備金的范圍,按一定比例向央行繳納,會形成一部分商業銀行的資金占用,可用于購買債券資產的資金大約為總發行額的80%-90%,在計算資金成本時應加以考慮,在理財產品收益率設計時應予考慮,折算后計算實際收益率。
理財產品的會計核算屬于市場應重點解決的問題,無論是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相掛鉤的理財產品,還是未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銀監發2013年8號文所指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如委托債權、信用證),風險管理只有通過會計核算、托管賬戶、結算賬戶等才能得以全面落實,只有通過市場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管理、利率管理、對資本屬性影響管理、合規管理等綜合手段才能防范理財產品的風險。
作者單位: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
責任編輯:印穎 廖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