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并不是中國債市上首次債券持有人大會,卻是繼“福禧事件”后,最受市場關注的一場債券持有人大會,不僅因為11超日債被視為可能性最高的債券市場“違約第一單”,還因為這只公司債的投資群體包括眾多的個人投資者。
2013年1月23日上午,寒風凜冽,在上海奉賢區超日太陽總部,11超日債2013年債券持有人大會召開。
會場外“戒備”森嚴,作為會議召集人,主承銷商的工作人員在廠區大門外豎起了多處告示牌,嚴禁非債券持有人及委托人的其他人員入場。 被拒之門外的,除了各大媒體記者外,還包括貸款銀行、股票持有人等,他們聞訊從各地趕來,苦苦守候在會場外,希望能得到超日太陽的最新消息。
一位參會的曹姓持有人會后表示,雖然會上超日太陽公司的董事長表示利息將靠變賣電站按時兌付,但具體細節都未公布。也有投資者反映,現場有投資者因欲上臺發言而被攔住。 當日晚間,超日太陽公告,因到場的持有人及代理人僅108名,所持有的債券數量僅占總張數的15.25%,不滿50%,會上審議的兩項議案均無效。
本應是債券持有人集體議事、表達自身合理意愿的債券持有人大會,為何這樣不歡而散?
首先,作為一家在交易所上市的民企公司債,11超日債的投資者更加多元,這考驗著會議召集人,即主承銷商的綜合實力。
當天到場參會的持有人多為個人投資者,甚至不乏白發蒼蒼的退休人員,由于其資產配置結構較單一和信息不對稱,個人情緒較易激動,因此現場處理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公司債的持有人大會議程還需完善。對比近年一些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持有人大會,不難發現,銀行間的持有人會議流程更為細致和嚴謹。 如去年召開的11張江SMECN1持有人大會,會前明確告知持有人,未在規定時間內向召集人證明其參會資格的,不得參會和享有表決權。但11超日債的持有人大會的參會須知對此未明確要求。
目前,僅有銀行間市場在2010年發布了《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持有人會議規程持有人會議議程》,而公司債持有人大會的法律依據主要還是《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而在違約風險逐步加大的當下,公司債更是面臨復雜的投資人群體,因此,其持有人大會議程也有必要專門完善。
再次,信息不對稱,跟蹤評級未及時也是造成“超日事件”突然惡化的原因之一。11超日債的評級公司從債券發行至2012年12月27日,一直將11超日債的債項評級維持在AA,期間從未變動,但實際上在此之前,超日太陽資金鏈已斷裂。
投資者保護機制的精髓,在于賦予投資者充分的知情權,尊重投資者“用手投票”和“用腳投票”的權利,而持有人大會則是為了創造一個公平、高效的平臺,令投資者享有合法的質詢權、議事權和表決權。
所以,與其擔憂下一個違約“地雷”何時會出現,不如積極完善違約處理機制,為如何召開一個令投資者、發行人、監管層和主承銷商都滿意的持有人大會,多動些腦筋。
(作者系上海證券報債券記者,所屬言論與單位無關)
責任編輯:廖雯雯 夏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