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第三只眼: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的觀眾是去抹淚和打鉤的;深圳衛視《年代秀》的觀眾是去手機百度和學跳舞的;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的觀眾是去喊“過”的;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觀眾是去看美女帥哥的;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的觀眾是去按按鈕的;安徽衛視《勢不可擋》觀眾是去現場鼓掌歡呼的;江西衛視《我是媽媽》的觀眾是去襯托場面的。
@藝恩咨詢:【電影行業將用衛星傳輸電影拷貝文件】派拉蒙、迪斯尼,美國獅門影業公司宣布將組成數字影院發行聯盟(DCDC)利用遍布北美的衛星來改善電影的傳輸網絡。目前DCDC聯盟已經成功邀請電影院連鎖巨頭AMC、Regal Entertainment和Cinemark并連同環球影業和華納兄弟研發這個新的電影播放系統。
@西門不暗:電影沒被電視完全取代,是因為電影的視聽享受、社交功能是電視無法取代的。但是紙媒的所有功能,除了有毒的鉛墨外,其他都能在手持設備上實現,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不用有僥幸心里,加快轉型的步伐才是正道。
@申音:和朱學東老師聊紙媒變革。雖然傳統媒體人都在往新媒體跑,但絕大多數很難適應。我看紙媒還有機會:走定制化設計品的路線;砍掉傳統發行渠道,定價提升10倍;限量特供邀請制發行;重金設計;不養記者,按《紐約客》的稿酬請一流寫手;內容一律不上網,只用微博微信預報和溝通用戶;只與一流品牌深度合作。
@李星文:一位電視臺購片主任深有感喟地說,買一部大腕主演的戲,播不好責任不在購片人;如果買一部新人擔綱的戲,播不好就要用整個職業生涯買單。都說市場的指揮棒在購片人手里握著,可是購片人的腦袋也在褲腰帶上掖著呢。都知道所乘坐的動車已失控,但除了更緊地抓住把手,你別無選擇。
@秒針系統:【跨屏整合趨勢下如何提高廣告到達率】大視頻時代,將電視、互聯網、樓宇視頻三屏混合投放可以幫助廣告主增加到達率到達頻次,協同增強效果,節省預算,混合媒體策略會給企業和品牌帶來更高回報。電視用戶是大眾群體,年齡偏大;互聯視頻則偏年輕化,24歲以下占50%;樓宇視頻更多覆蓋25-45歲的上班族。
@引力傳媒:【59%移動用戶已不再抗拒移動廣告】手機廣告市場研究公司InMobi最近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59%的移動網頁用戶已經習慣了移動廣告,67%的人表示移動廣告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購物選擇。
@陳永東:據Weber Shandwick對北美社會化媒體用戶的調查:1)86%的北美女性有社會化媒體賬號(人均2.2個賬號);2)Facebook是女性最普及的社會化媒體(81%的人用);3)女性平均每周花12小時用社會化媒體;4)19%女性稱她們最好的朋友經由Facebook或Twitter認識。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谷歌旗下摩托羅拉移動公司計劃裁員10%】- 谷歌旗下硬件子公司摩托羅拉移動公司開始裁員,計劃裁減大約1200名雇員,占該公司總雇員數量的10%以上。摩托羅拉此舉旨在恢復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