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伊始,中國電影形勢不錯:大盤一路走高,《西游降魔篇》等本土大片風頭完勝《霍比特人》等進口強片。不過,市場上不和諧的聲音最近也有所增多。比如前幾天,《人在囧途》出品方華旗影視狀告《人再囧途之泰囧》侵權一事,引起各方密切關注。
二《囧》之爭備受關注在情理之中,畢竟一方貴為新科華語片賣座總冠軍。目前兩邊態度對比鮮明:相比華旗的主動出擊,另一邊的徐崢等采取了守勢——截至目前,《泰囧》方正式的回應都是“暫不回應”。相比當事人,外圍要熱鬧得多。不少言論在質疑華旗:早不告晚不告,現在出來告定是眼紅《泰囧》的成功。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動機,想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總是沒錯的。
這事說到底其實挺簡單:從《泰囧》之前的宣傳來看,其對兩部電影聯系的強調是確定無疑的,所以關鍵就落在了《泰囧》片方是否有權這樣做。對此,只需問兩個問題:《人在囧途》的著作權和版權為誰所有;內容的后續開發雙方之前有無協議。其實很多事說開了都沒那么復雜,比如之前圍繞《西游降魔篇》內地參與各方分成比例的爭議,大家把合同擺出來一看不就完了嘛,反正都是上市公司。只是國人做事習慣把人情世理摻雜其中,普通的民眾向來又有同情弱勢、看不慣得理不饒人的傾向,因此很多事一鬧出來反而復雜了。
在商業世界中,相比合情合理,最重要的還是要合法。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就電影而言,創作、制作都需要多方協力,但最后一提到作品的作者,能被記住的大多都只有導演。同樣,作為產品的電影,商業權益也總是歸屬于少數幾方。這自然不公平,但卻是電影的游戲規則所在。
另一方面,雖然尊重合同是契約精神的基本。但就目前狀況而言,導演等創作者的地位確實比較弱勢,尤其是新人。前不久也聽一位老相識聊過其去年首次拍片時所遇到的刁難,結果只拍了幾天便被制片方找茬替換,片子最后自然是面目全非,然而這棟爛尾樓的署名卻還得是自己……新導演遇到類似的事其實挺多的,國內目前還缺少對創作者的保護體系。因此面對現在的局面,一些主創采取措施積極保護自身權益無可厚非,但具體做法是否也如此就是另一回事了。其實幾年前《人在囧途》一度籌備過續集,之前也曾聽說過該項目在開發時主創與出品公司之間的種種“暗戰”,激烈程度堪比宮廷戲,最終項目胎死腹中。與其如此,其實還不如早點上法院拾掇清楚。
在雙方協商不下的情況下,把問題交由法律處理有時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在海外,電影業內的官司非常常見。內地正在放映《霍比特人》,該片片方和導演彼德·杰克遜之前剛打過官司。相比之下,內地影視界對打官司還是有點忌諱。這其實跟很多人對于二《囧》之爭的反應一樣,都說明咱們現在還是更看重人情而非規則。不過,中國電影當前追求的畢竟是商業化。如果沒有人情,生意或許還能照做,但如果沒有規矩,就等于回到了叢林時代,商業化的持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