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生產應順應這個嶄新的時代,應照顧到一切在春節期間奔波在回家路上的人們的感受。互聯網時代顛覆了傳統時代的文化流行方式,其2.0版移動互聯網的顛覆性更加明顯。“個性流行文化”正在成為時髦,個性和大眾趣味的流行統一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最大特點。如今,幾乎所有人在任何時間都可能參與到流行文化娛樂之中。
世界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產生出如此瞬間覆蓋全世界的信息受眾。這些受眾只需摁動手指,就可以參與到整個個性流行文化互動中。受眾延伸到社會最草根的角落,每一個人平等地享受信息和游戲,娛樂的個性流行使得新的大眾流行文化日新月異。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活特色因此以個性流行娛樂化為主要特征。神圣的思想、莊嚴的信條、制度化的意識形態都和日常發生的娛樂化社會生活分裂了。人們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非個人的時間和空間里,價值觀和文化形態及行為規范都毫無相似之處。電影也一樣,組織觀看的電影因循著傳統的莊嚴神圣、意識形態化,個人觀看的電影純娛樂、泛娛樂、個性流行。而后一個才真的代表著時代的變遷,代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體驗消費、精神享受、心靈溝通、彼此交流和價值認同。
兩者都是真實的,在這個過渡時代,前后兩者作著條件的交換,并且遵循著移動互聯網的特色,瞬間達成諒解。泛娛樂化爭取到的條件是時代給予的,是移動通信工具早已潛在地與生俱來的。而體制在這當中爭取到的條件,就是不得不允許在移動通信的空間中更多娛樂化。
泛娛樂化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造就了當下電影的一般特征——反崇高很常見。同時,社會和諧心態也更加流行起來,并在這個時代得到尊崇,得到廣泛支持。
感謝移動互聯網,這才是城鎮化和信息化時代人類的最大收獲。電影生產應順應這個嶄新的時代,應照顧到諸如保安、物流工作者、倉庫值班員,還有夜間守門人,以及農民工和保姆等一切春節期間奔波在回家路上的人們的感受——他們已經在掌握移動通信器材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王國的公民。這是一個新時代的新觀影階層,是把《人再途之泰》和《西游·降魔篇》送上十幾億元票房的最大功臣。
這個新的電影形態可以稱之為“新娛樂電影”和“價值觀電影”。移動互聯網時代釋放了它的全部靈感和全部訴求,也釋放出了它的無盡的生產力和接踵而至的創作力。它有了自己的代言人,例如王寶強、黃渤、徐崢和范冰冰等。它代表了個性流行,代表了獨立意志大眾情趣,代表了草根文化時代新集體潛意識。所以它們又是價值觀電影,一種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漂”和“飄”的價值觀:企圖抓住共同價值但又沒有終極信仰,就如抓在手里的移動通信工具,依靠的僅僅是看不見的網絡,舍此將失去使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