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編輯同志,您好!最近“國五條”出臺之后,對房產稅政策的討論再次掀起高潮,如何征收成為百姓普遍關心的話題,能否請編輯同志介紹一下國外是如何征收房產稅的?
北京讀者:唐洪濤
唐洪濤同志:
您好!國外對住房征收房產稅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美國從1798年就通過了財產稅法,對價值100美元以上的房屋征稅;日本從1950年起,在地方稅制中增加了“固定資產稅”,開始征收房產稅;墨西哥早在1917年就將房產稅正式寫入法律,經過數次調整,現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征繳體系。國外的房產稅政策雖然各有千秋,但居民住房就要交稅,天經地義,很少有人會抱怨。
在美國,房產稅稅率由地方市政當局的立法機關根據財政支出自行制定,一般在1%—3%。由于房產稅主要用于社區的公共開支,所以即使同一城市房產稅也不盡相同,房產稅稅率高的地方,公共設施一定上乘,比如中小學等級較高,或免費教學。所以,買房者除了關心房價外,還關心房子所在區的房產稅稅率。美國房子出租同樣要交稅,稅率是租金的30%左右。如果房產轉讓,還要收15%的資本得利稅,還有交易價格1%-5%的營業稅。如果按揭購買,還要對貸款額征收0.35%的印花稅,另加0.002%的無形稅。美國并不以房產稅為主要手段來調控房地產市場,但對購買和持有者有間接的影響,加上交易稅、遺產贈與稅、所得稅以及其它服務項目收費,綜合起來則對房地產市場過度投機起到抑制作用。
在法國,房產稅有幾大特色。一是對法國公民的境外財產征稅,目的就是要遏制一些富人到國外購置房產,轉移資產到國外。二是財產稅必須每年申報,根據市價,產權人對自己的住房進行估價,如果估價過低,具有逃稅的企圖,政府則加以懲罰。三是財產稅按居民戶計征,夫妻和未獨立子女算作一個居民戶,這一居民戶不管以誰的名義購買住房,都算作同一計征單位,有效遏制了家庭成員以不同名字購買房產逃稅漏稅的行為。法國房產稅稅率為0.55%—1.8%,平均來看,2010年,法國每戶居民繳納5854歐元房產稅。
在日本,房產稅被包含在“固定資產稅”中,日本不僅對土地和房屋收稅,還對機械設備、汽車等折舊資產收稅,稅率一般是1.4%,但并不是強制標準,此外,部分地區還對房屋征收約0.3%的“城市規劃稅”。總體來看,日本居民的固定資產稅負擔并不重,新房頭5年繳納稅較多,滿5年后,政府就會對住房的市值進行降價評估,稅費就會相應減少。但是,房產稅對于日本房價的影響較為有限,在東京、大阪等城市,房租較高,按照東京目前中等水平以上地段的租售比,10年左右即可收回購房成本,一些投機者完全可以把房產稅轉嫁到房租中。
在英國,買房并不一定就買了土地,有的房屋土地僅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權,尤其是公寓,幾十戶、幾百戶共用一塊土地,房屋所有者只擁有土地的“租期”,英國法律也允許法人購買這塊土地,但須該公寓2/3以上的業主同意,但一般不會有人想購買,因為英國有遺產稅,如果把土地價格加到房屋價格上,那將來承擔的遺產稅會高得讓人不得不把房子捐出去。英國房產稅按累進稅率,且各個郡的稅級和邊際稅率均不相同,英格蘭的房產稅分為8級,按照房產價值劃分。平均來看,2008年,英格蘭每個家庭繳納房產稅為1146英鎊。
綜合來看,房產稅在很多國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房產投機所導致的價格快速上漲。德國最近十五年房價沒有明顯上漲。在美國,房產稅是一個平衡器,如果房價上漲,房主的稅收就要增加,一定比例的房產稅套住了房價的惡性攀升。然而,房產稅并非萬能良藥,不能指望其對房地產價格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還需多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