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整體經濟平穩發展
今年以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及全區經濟運行階段性特征等影響,全區整體經濟在下行壓力中平穩增長。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區完成生產總值11338億元,仍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5位;同比增長9%,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515.71億元,增長1%;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6606.19億元,增長11%,其中,工業增加值5832.64億元,增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4216.1億元,增長6.5%。
初步預計,2013年全區生產總值17000億元左右,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00億元,增長2.8%左右;第二產業增加值9300億元,增長11%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6100億元,增長7%左右。
(二)從支撐“穩增長”的產業領域看
第一產業增勢較好。糧食生產“十連豐”。全區糧食再獲大豐收,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2013年全區糧食產量達554.6億斤,居全國第10位,比2012年增產近50億斤;單位面積產量達到了4936.5公斤/公頃。這是內蒙古在“九連豐”的高基數之上,糧食產量再次取得新突破。“節水增糧行動”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截至11月底,完成水利建設任務120萬畝,占自治區年度建設任務的86%,更新改造機電井6218眼,新打機電井1480眼,鋪設地面管道76901km,地埋管道12782km,鋪設滴管帶545285km;完成綜合開發建設任務40萬畝。截至目前,中央、自治區小農水專項補助資金全部到位,市縣配套資金已全部到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順利完成。2013年,自治區進一步加大農村土地整治投入力度,投入土地整理資金達45億元。針對自治區干旱少雨、普遍缺水的實際,自治區今年把發展節水農業作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重點,投入土地整理資金11.95億元,項目安排突出以水定項和節約用水投入,所有高標準基本農田全部實現節水灌溉。 同時,積極爭取國家下達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600萬畝,預計可完成646.28萬畝,較去年增長74.74%,居全國第一位;爭取國家下達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資金33.71億元,相當于前5年的總和,為歷史最高;完成農村土地整治工程項目220.45萬畝,是2012年的2.55倍。牲畜存欄保持穩定,但肉類產量略有下降。今年全區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到11819.76萬頭(只),連續9年超過1億頭(只)。但部分肉類產量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全區豬、牛、禽肉產量分別達56.9萬噸、37.6萬噸和11萬噸,同比分別下降0.3%、0.6%和5.2%。
第二產業平穩增長。工業生產在波動中穩定增長。1-11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高于全國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增長仍高于全部工業增速,工業結構調整步伐仍需加快。全區石油加工煉焦、化工、非金屬礦、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電力熱力等六大高耗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9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6%。從產量看,煤炭行業有所回暖,原煤產量逐步上升。1-11月,原煤產量為9.47億噸,同比增長0.6%,下半年以來首次實現了增長。產銷率有所提高。1-11月,全區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初步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保持在12%左右。建筑業穩步增長。前三季度建筑業實現增加值773.55億元,同比增長6.8%。
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穩定。前三季度,全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812.08億元,同比增長6.6%。交通能力和設施建設成果突出。公路方面。公路交通基礎設施變化明顯。目前,30條出區公路通道全部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突破4000公里,一級公路總里程達到5600公里,南聯北開、承東啟西的開放格局形成,滿洲里、二連浩特、策克等主要口岸全部以一級以上公路連通,為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鐵路方面。我國首臺自主研發機車除沙裝置在內蒙古試驗成功。11月下旬,呼鐵局自主研制的機車除沙裝置在臨策線試驗成功。這是全國首臺自主研發的機車除沙裝置,將徹底改善臨策線路沙害治理方式。據估計,在呼鐵局臨策鐵路采用該除沙裝置,可節省道路清沙人員180人和裝載機、推土機、挖掘機等大型機械,充分釋放人力物力,提高經濟效益。航空方面。近期,內蒙古各民航機場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航線和通航城市。截至目前,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運營航線已經達到218條。汕頭、無錫兩個通航城市的加入,使內蒙古機場集團的通航城市達到59個。金融業總體運行平穩。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15.47億元,同比增長10.2%。金融對全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發揮了作用。11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14913.01億元,比年初增加1295.35億元,比上年同月末增長10.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832.69億元,今年新增1524.12億元,比上年同月末增長13.7%。房地產業低位增長。前三季度,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345.72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處于低位。1-11月份,全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438.05億元,同比增長13.8%,低于全國平均增速5.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相對較快。1-11月,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356.9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3%;商品房銷售額1010.57億元,同比增長18.3%。繼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2013年,自治區全面啟動包頭北梁等棚戶區集中改造工程,截至11月底,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7.8萬套、基本建成21.4萬套。旅游業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的發展定位,全區旅游業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自治區旅游業已經形成產業規模,目前,有A級旅游景區271個,其中5A級2家、4A級65家;有星級飯店325家,其中五星級8家、四星級33家;有旅行社895家,其中,組團社47家、邊境社17家、赴臺社6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3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8個;自治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5個,示范點19個;全區鄉村旅游有5星級接待戶18家,4星級接待戶50家;全國特色旅游名鎮、名村5個。
(三)從推動“穩增長”的動力源看
投資在“穩增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11月,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5109.82億元,同比增長18%,低于全國平均增速1.9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部分服務行業投資增長較快。如金融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4.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3.2%,批發和零售業投資同比增長30.7%。投資項目數充足。1-11月,全區施工項目數19589個,同比增長12.1%;本年新開工項目數16135個,同比增長15.6%;本年投產項目數14687個,同比增長12.4%。預計全年城鄉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可達到15253億元,加上50萬元以下項目投資約為15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可達15400億元以上,比上年增長18%左右。
內需市場增長相對較低。1-11月,全區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694.09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城鎮市場零售額完成1668.16億元,同比增長3.1%。市場消費環境趨好,消費維權得到保障。目前,全區已形成覆蓋城鄉的消費維權網絡,建立“一會兩站”4074個,設立消費維權服務站1592個。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受“雙十一”購物的帶動,11月11日全區網絡購物也實現了大幅增長。天貓及淘寶創造了總額高達350.19億元的網購新紀錄。其中,內蒙古地區支付寶成交額達到5.74億元,在全國各省區市排名位列第22位。根據收貨地址統計,呼和浩特市支付寶成交額1.13億元,位列全區第一,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59位。全年內需將在低位平穩增長,初步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1%左右。
全區對外貿易增長平穩。1-11月,全區海關進出口總值超百億美元,達108.13億美元,同比增長5.1%,低于全國平均增幅2.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值35.97億美元,同比下降3.3%;進口總值72.16億美元,同比增長9.8%。從貿易對象看,全區與日韓的貿易特別是進口值增長迅猛。與日本、韓國的貿易值分別達7.52億美元和6.2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2倍和1.01倍,分別為我區第三和第四大貿易伙伴。打擊走私取得新突破,查辦多個重大案件。10月28日,呼和浩特海關一舉抓獲從事境內外走私稀土活動的犯罪嫌疑人5名,查獲涉案稀土130噸,案值1210萬元,涉嫌偷逃稅款近200萬元。11月11日,滿洲里口岸查獲一起黃金走私案件,共截獲黃金2920余克,這是1949年以來該口岸查獲的最大黃金走私案。
(四)從實施“調結構”的成效看
單位能耗明顯下降,綠色發展初見成效。在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指導下,節能降耗成績突出。前三季度,全區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96%,單位GDP電耗同比下降3.53%。全區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3.6%,三次產業和居民生活能耗結構比重為2.7:70.8:15.8:10.7。預計全年全區單位GDP能耗下降4.5%左右,“十二五”前三年完成節能目標進度為77.74%。企業節能行動成效突出。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以來,內蒙古通過不斷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調整產業結構、實施節wfnFmybVE6w6+hOHH0yC9sbzZGSxJ9I5ao6wHDM3Nzo=能技術改造,工業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前三季度自治區列入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名單的679家工業企業節約200萬噸標準煤,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6%。全區首個風電供熱項目電網配套完成。11月26日,深能扎魯特旗風電供熱項目66千伏魯高變電站和10千伏新建風電供熱配套線路建成。該項目應用“以電代煤”的風電清潔供暖技術,既可為電網調峰,又能減少燒煤取暖的空氣污染,還可實現風電資源就地消納,最大限度地減少棄風損失。
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美麗內蒙古”建設平穩推進。全區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保護區數量進入全國前列。目前,全區已建立了包括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荒漠等多種類型的保護區143處,面積1063.47萬公頃。其中,20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處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77處盟市旗縣級自然保護區,占自治區土地面積的9%。自然保護區占區內國土面積比例及總數量全國排名均為第三位,國家級數量全國排名第二位。草原生態補獎工作位于13省區之首。財政部、農業部對2012年全國13個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政策的省區進行了績效評價,內蒙古被評為優秀,位列13個省區第一名,獲得獎勵資金2.12億元。環保專項行動查處違法企業45家。在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違法違規企業整治專項工作、落實兩高司法解釋打擊環境違法專項工作中,截至目前,全區共檢查企業8596家次,立案查處違法企業45家,結案43家。自治區本級和12個盟市、2個計劃單列市都已開通“12369”環保舉報熱線,旗縣區環保部門舉報熱線開通率也達到92.4%,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截至10月31日,自治區本級“12369”環保舉報熱線共受理登記環境投訴舉報案件184件次,辦結158件次,24件正在辦理。其中,環保部“12369”聯網辦理系統轉辦41件次,規定時限內的辦結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五)從“促改革”的有效舉措看
部分領域改革明顯提速,“促改革”得到有力落實,行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政府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步伐加快。2013年,內蒙古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第四次“瘦身”。第四批取消和調整了103項行政審批項目,外加23個行政收費項目。在103項行政審批項目中,包括取消行政審批項目18項;下放行政審批項目69項;委托管理行政審批項目16項。同時,取消和下放行政事業性收費23項(取消22項,下放1項)。今年以來,全區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加大對現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力度并取得顯著成果:清理自治區政府規范性文件857件。
(六)從“惠民生”的保障看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前三季度,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937元,同比增長10.1%,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各省區市第7位。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前三季度,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為9144元,同比增長13.2%,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3.1個百分點,但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1位。初步預計,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左右。
全區就業創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據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1-11月份,全區進一步完善就業政策體系、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7萬人,安置6.6萬名就業困難人員,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13.7萬人,轉移農村牧區勞動力257萬人次。同時,全區進一步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達1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的較低水平。
民生工作向廣覆蓋、縱深化方向發展。今年以來,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要求,為了切實保障與改善民生,截至9月底,內蒙古爭取中央財政補助和安排自治區本級財政資金共392.7億元,積極落實政府承諾的“十件實事”與“十項民生工程”。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凸顯的情況下,全區集中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為低收入農牧戶免費供應1噸冬季取暖用煤。為加快改善農牧民生活條件,自治區政府近期決定,從今年起到2017年,每年為低收入農牧戶免費供應1噸冬季取暖用煤。今年,全區給低收入農牧戶供煤資金共計約17億元,目前自治區財政承擔的約6億元補助資金已經下達,各盟市、旗縣財政補助資金正在積極籌措下達,力爭11月底完成供煤或補助資金到戶。農牧區危房改造力度加大。今年,全區加大農村牧區危房改造投入力度,截至目前,15.15億元補助資金已經全部撥付,用于改造12.75萬戶農村牧區危房。今年,中央下達內蒙古農村牧區危房改造補助資金8.15億元。中央補助標準為每戶7500元,在此基礎上對貧困地區戶均補貼增加1000元,邊境旗縣邊境一線貧困農牧戶、建筑節能示范戶戶均補貼5000元。自治區本級預算安排7億元。自治區補助標準為每戶6000元,幫扶興安盟每戶1.1萬元。“戶戶通電”工程基本完工。全區草原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目前,以電網和“風光互補”兩種方式實施的戶戶通電工程已基本完工,近2萬戶農牧民即將告別無電或僅有照明用電的生活。
消費價格上漲平穩。1-11月,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3%,穩定在全年上漲3.5%的預期目標之內。其中,城市同比上漲3.4%,農村牧區同比上漲2.8%。從具體類別看,除食品類(同比上漲6.4%)和衣著類(同比上漲3.7%)外,其余六大類漲幅均在3.5%的目標之內。從價格先行指標看,生產者購進、出廠價格均出現企穩回升跡象。1-11月,全區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0.8%;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1%,其中,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5%。預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在3.3%左右。
(七)從財力保障看
財政收入增長穩中有落。1-11月,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2295.63億元,完成調整后年度預算的86%,同比增長3.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506.19億元,完成調整后年度預算的87.8%,同比增長9.4%。分盟市看,呼包鄂三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實現了“337”,即分別突破三百億元、三百億元、七百億元,分別為315.22億元、325.8億元和701.76億元。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進一步提高。1-11月,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額達2912.77億元,同比增長6.6%。
二、2013年全區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
(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擴散效應已顯現
總體看,內蒙古經濟已從前些年的高速增長區,“換擋”到了常速增長區。經過多年的潛力挖掘,資源優勢、后發優勢的邊際效應正逐步遞減,使經濟的增長率逐步下降。從數據看,今年以來,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區GDP增速均在一位數,較2012年各季度增速平均回落2.5個百分點左右。受此影響,出現了一些擴散效應,如部分行業不景氣,用工率大幅下降,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市場各主體信心需提升,企業融資出現困難;居民消費意愿不強,消費市場不夠活躍;財政收入增長乏力,政府投資及民生改善將會受到影響等。
(二)企業效益較差,部分企業經營困難
全區部分企業甚至部分行業受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不旺等外部影響及自身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升級步伐緩慢、競爭力不強、成本不斷提高等內部因素的影響,陷入了效益較差、利潤下降、虧損加大、經營困難的艱難境地。1-11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1407.2億元,同比下降9.1%;特別是重工業利潤額同比下降14%,大中型工業企業利潤額同比下降18.5%;從盟市看,包頭市、錫盟、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和阿盟5個盟市的工業企業利潤額同比下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187.33億元,同比增長11.4%;特別是國有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64.5%,呼倫貝爾市、通遼市、錫盟和鄂爾多斯市4個盟市企業虧損額為同比增長。此外,今年以來,全區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也一直處于同比下降的走勢中。
(三)財政收入增長緩慢,收支矛盾凸顯
受全區經濟下行及企業效益較差及結構性減稅等的疊加影響,今年以來全區財政收入增長緩慢,遠低于年初預期。特別是四季度以來,財政收入增長又出現了顯著回落。1-11月,地方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只完成調整后年度預算的86%和87.8%,要完成調整后的年度預算任務,12月份壓力較大。此外,受收入增長緩慢、量入為出的影響,全區財政支出增長也明顯下降,政府投資的部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受到了制約,影響了進度及效果,也為地方政府債務的化解增添了難度。
(四)“調結構”進展需加快,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今年,在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指導下,全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及發展方式的轉變取得了進展和成績,但總體看仍需加大工作力度。這既有部分盟市、旗縣多年以來形成的對傳統產業和行業的“強依賴”,后續產業和新型產業無論是體量還是優勢仍遞補不上所造成的客觀困難,也有部分盟市、旗縣領導思維觀念固化,仍停留在“發展就是做大總量”的認識上,對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口號”多于“行動”等主觀因素。由此,今年全區部分地方低水平重復上馬生產過剩的落后產能等現象也時有發生。
三、對2014年全區經濟發展的展望及分析
(一)外部因素分析
從國際形勢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國際形勢的基本判斷是:“明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但也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大國貨幣政策、貿易投資格局、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方向都存在不確定性。”由此可見,明年國際經濟形勢總體可能會好于今年,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很多。
從國內形勢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新的規劃和部署,明年將是落實的關鍵一年,各項改革的紅利將會得到真正的釋放。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也將會大大受益,迎來新的契機。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對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思路、原則及主要任務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劃和部署,這為我區經濟明年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鞏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的目標作出了重要指導和遵循。從部分行業及領域看,對于我區明年經濟的不利影響因素有,從目前看,全國物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依然不少,如物流企業小散弱的局面普遍存在,面臨的“掣肘”仍很多,難以發展壯大,競爭力不強;包括物流在內的服務業管理部門權責不明晰,存在多頭、交叉管理的問題;地價高、空駛率高、過路費高,造成了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各地物流園區的建設、管理不夠規范等。上述問題也同樣在我區存在著,影響制約著我區物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因此,明年全區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總體看是有機遇也有挑戰,但機遇大于挑戰。
(二)內部因素分析
1.地區生產總值:從自治區自身發展新的支撐點和動力源看,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已于今年年底或者明年開工建設,將為明年全區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但同時,如煤炭行業能否走出低迷,鋼鐵、高耗能等行業明年受國家調控的影響會有多大,替代產業增勢如何等不確定因素也很多。預計明年全區GDP增長在9%左右,總量在18500億元左右。初步測算,若要達到9%左右的增速,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應在2.5%以上,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應在10.3%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應在7%左右。
2.固定資產投資:初步判斷,2014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會低于今年,但在一些在建、新建項目及房地產市場可能回暖的支撐下,應該會保持15%左右的增速,全年投資額可能接近18000億元。
支撐要素分析:根據掌握的已建和即將在建的具體較大項目有:尼爾基水利樞紐下游內蒙古灌區工程開工。經國家發改委批準,尼爾基水利樞紐下游內蒙古灌區工程近期開工建設,工程主要集中在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諾敏河鎮和漢古爾河鎮設計灌溉面積30.2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0.39萬畝、水澆地9.88萬畝,設計灌溉用水2.69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7.4億多元。呼準鄂鐵路全面開工建設。11月9日,一批大型工程機械開進黃河特大橋工地,呼和浩特-準格爾-鄂爾多斯鐵路正式全面開工建設。新建呼準鄂鐵路長約245公里,線路自呼和浩特鐵路樞紐引出,跨黃河后,經鄂爾多斯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到達鄂爾多斯站,設計時速160公里,總投資約188億元,等等。
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14年,預計全區消費市場在當前消費結構和煤炭、金屬冶煉等行業需求減弱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在剛性消費帶動下,將繼續在低位的區間內運行,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會保持10%左右的增速,力爭12%。全區流通業將會取得更大發展,對外開放水平也將會進一步提高。
支撐要素分析:在流通領域建設上。內蒙古四城市列入全國物流園區規劃。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將未來幾年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分為三級,其中,呼和浩特和北京等29個城市列入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通遼、包頭、鄂爾多斯列入二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旨在通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新建和整合物流園區,防止重復建設,推動園區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園區服務功能。該規劃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立物流園區建設及管理的有關制度,初步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的示范園區。在對外開放方面。“區域通關”為內蒙古西部企業開辟貿易出海通道。阿拉善地區區域通關于12月20日啟動。阿拉善及周邊進出口將實現“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阿拉善也有望成為內蒙古西部乃至我國西北地區有影響力的“無水港”。今后,阿拉善陸港以“區域通關”為基礎,集海關、檢驗檢疫、港務、金融等機構和功能于一身,為區域進出口企業打通了從天津港方向出海的通道,將形成口岸、陸港疊加效應。
4.城鄉居民收入:預計2014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
支撐因素分析:今年10月1日起,全區上調2013年最低工資標準及非全日制工作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以確保低收入職工工資水平隨經濟發展而提高。2014年,自治區政府可能再出臺一些為居民增資的利好措施。此外,明年糧食再獲豐收希望很大,農牧民可望實現持續較快增收。
5.單位GDP能耗:2014年,預計工業增加值增速仍高于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由此帶來的產業結構持續趨重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耗強度下降。預計后兩年(2014、2015年)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1.79%即可完成“十二五”單位GDP能耗下降15%的節能目標。預計2014年全區單位GDP能耗下降2.5%左右。
支撐因素分析:在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方面。近期,自治區政府決定,內蒙古不再審批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新改擴建項目必須等量或減量置換。臨近京津冀地區的興和縣、商都縣、多倫縣、寧城縣不再審批煉焦、電石、鐵合金等新增產能項目。近日,國務院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首次摸清了全國資源型城市的“家底”。其中,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市、鄂爾多斯市、霍林郭勒市和錫林浩特市入列成長型城市,包頭市入列再生型城市,赤峰市入列成熟型城市,烏海市、阿爾山市和包頭市石拐區入列衰退型城市。《規劃》提出規范成長型城市有序發展,推動成熟型城市跨越發展,支持衰退型城市轉型發展,引導再生型城市創新發展。資源型城市的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水平要有明顯提高。《規劃》還提出要加強重要優勢資源儲備與保護,建立重要資源供應和后備基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被列入天然氣后備基地,呼倫貝爾市、鄂爾多斯市被列入煤炭后備基地,包頭市被列入稀土礦后備基地。《規劃》將給我區資源型城市未來幾年實現新一輪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撐。
6.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隨著自治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呼包鄂聯動發展、支持幫扶欠發達盟市跨越發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等發展思路的進一步落實,2014年全區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會邁出更大步伐。
支撐因素分析:在12月中旬召開的全國城鎮化會議上,對全國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思路做了最終定調,在我國未來的城鎮化格局中,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榆(林)城市群作為今后將著力打造的17個區域性城市群之一,為我區城市發展和增強區域協調發展能力以及城市的帶動力和輻射力提供了重大契機。
總之,綜合分析2014年各種因素,我們認為內蒙古經濟仍面臨著增速換擋和調結構、促改革、穩物價的多重壓力。解決矛盾和困難,還需要下大決心,出大舉措。要在深入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抓住重點,穩住經濟回升的基礎,爭取最好結果。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