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自治區能源工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鄂爾多斯市、烏海市、阿拉善盟三個地區由于煤炭產業規模集聚、開發高、強度大,隨著煤礦采空區和沉陷區面積不斷積累擴大,導致在采空沉陷區上架設的輸電線路出現倒塌、桿塔傾斜、塔材變形、拉線崩斷等各類事故。為掌握采空區危害電力設施安全的現狀,探索治理采空區危害電力設施安全的具體措施,保障電力設施安全穩定運行,在201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期間,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會同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采空區危害電力設施安全情況比較嚴重的鄂爾多斯市、烏海市、阿拉善盟等地進行實地勘察調研。經排查統計,截至2013年6月底,內蒙古西部電網所轄86條529基桿塔、共231.98千米的輸電線路處于采空區內,主要分布于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準格爾旗、烏海市海南區、阿拉善盟阿左旗等地域范圍內,涉及煤礦、鐵礦、采石、沙場等行業。
當前,1采空區、沉陷區等各類隱患已直接影響到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蒙西電網樞紐核心的大型主力電廠,有多條線路特別是220千伏及500千伏線路通過采空區,供電負荷已占全區50%以上。如因塌陷造成倒塔斷線,將會直接造成電廠解列、地區電網崩潰甚至電網瓦解等嚴重后果,并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和巨大的經濟損失,也會給自治區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帶來嚴重影響。因此,依法抓緊治理采空區威脅輸電線路安全顯得刻不容緩。
一、采空區危害電力設施安全現狀
采空區危害電力設施安全現狀情況匯總表
二、采空區危害電力設施安全情況分析
(一)采空區地質結構對電力設施安全影響分析
采空區地質地貌是影響塌陷速度、區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薛家灣和烏海兩地為例,薛家灣地區地層多以沙土、粘土為主,地層下缺乏巖石支撐,所以塌陷速度快、塌陷面積大,容易出現突然性隨時塌陷。除了一般的垂直之外,還可能出現山體滑坡,對桿塔、線路、變電站等電力設施造成嚴重威脅。烏海地區地層以砂礫巖為主,地層承載能力相較薛家灣地區強,不易出現山體滑坡等嚴重災害,同時,塌陷也主要以垂直塌陷為主。
(二)采空區地下開采方式等不利因素分析
采空區桿塔發生傾斜、下沉、側移甚至倒塔,與開采區在塔基下方是否按照規定預留支撐煤柱有直接關系;也與煤礦采空區的頂板構造、破碎程度以及煤層開采高度、覆蓋厚度、巖性、桿塔坐落在開采工作面的位置有關系。因此,在治理上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影響,針對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
三、采空區電力設施安全隱患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高,安全意識不強
有關煤炭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采空區對電力設施危害的嚴重性,缺乏電力設施保護意識,尤其缺乏主動防范意識,缺少事故預防及處理的相關措施和辦法,電力供應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觀念淡薄,電力工業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認識不到位。
(二)法制觀念淡薄,責任主體模糊
由于相關法律法規落實不夠,造成部分煤炭企業誤認為采空區上方電力設施安全責任主體為電力企業,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第三十二條:“因開采煤炭壓占土地或者造成地表土地塌陷、挖損,由采礦者負責進行復墾,恢復到可供利用的狀態;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由于對責任主體認識不清,在預防和處理事故時“推諉扯皮”現象嚴重,直接影響了事故的預防與處理進度,使本應能夠得到及時處理的安全隱患變成安全事故。
(三)政府相關部門協調力度不夠
各地國土資源部門和煤炭、電力企業之間協調溝通較少,沒有建立長效聯動機制,對于采空區內電力設施安全事故缺少事前處理對策。此外,當地煤礦企業與電力企業之間也缺乏溝通聯系,有的煤礦企業不清楚自己煤礦上方的電力設施具體位置,有的電力企業不知道自己的電力設施是不是處在采空區上方,此類信息不對稱是引起采空區電力設施安全保護工作混亂不堪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采空區長期有效的預防措施不力
目前,采空區電力設施安全事故處理大部分以事后處理為主,缺乏事前預防和事中維護措施,不能夠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給采空區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合理處置帶來了困難。
四、治理采空區危害電力設施安全建議
(一)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高電力設施保護意識
各地區要針對采空區特別是煤炭采空區嚴重威脅電力設施安全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國務院《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內蒙古自治區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電力設施工作重要性認識,樹立依法保護電力設施的意識,積極引導有關企業形成主動預防、科學治理的保護電力設施觀念。
(二)加強電力行政執法工作,嚴格落實行政審批制度
電力設施保護是電力行政執法的重要內容,各地電力行政執法辦公室要組織執法人員深入研究本行政區域內采空區的發電企業、電網經營企業、電力用戶等各類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實際情況,掌握電力生產、輸配、使用等環節的設施、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內在規律,要建立和完善電力行政執法工作的協調機制,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采空區,及時采取簽訂整改協議,下達《電力行政強制措施通知書》的辦法,扎實開展電力行政執法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的經濟和信息化委、安全監督、國土、林業、城建、規劃等相關部門,應按照內經信電力字〔2011〕171號文件規定,在電力設施保護區范圍內規劃、批準建設各類項目,先行報電力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后方可開工建設,重點做好電力設施保護區內開挖施工等作業的行政審批工作。
(三)健全組織機構,加強信息溝通,形成長效機制
有關地區人民政府抓緊成立由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的組織協調機構即“采空區電力設施保護治理領導小組”,聯合安全生產監督部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電網企業、煤炭企業等單位參加。各職能部門和企業的直接負責人作為組織成員負責協調解決采空區電力設施保護的具體問題,建立定期例會制度和情況通報制度,專題分析研究區域煤炭采空區上及煤礦礦區范圍內電力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及商定解決問題的措施。
各有關電力企業、煤炭企業應加強信息溝通,將電網線路規劃和煤礦井上下對照圖等信息及時提交領導小組。電力企業應及時將電網規劃建設等信息通知相關煤礦企業,協助煤礦企業提前做好開采規劃,采取預留保安煤柱及其他安全措施;煤礦企業應將開采計劃、預留保安煤柱和工作面位置等信息提前提供給電力企業或領導小組,形成互通信息、互相協作、密切配合的聯動保護機制。按照“誰侵權、誰負責、誰治理”的原則,明確電力企業與煤炭企業之間的社會責任和安全責任,簽訂《采空區電力設施保護協議》。制定出臺供電企業與煤炭企業協作聯動防范和治理隱患的長效機制。
(四)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加固采空區塌陷的桿塔
各供電企業要對煤炭采空區塌陷嚴重的地段縮短巡視周期,堅持每周至少進行兩次巡查。在重點地段線路安裝桿塔傾斜在線檢測裝置,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電力企業應針對各類電力設施安全事故做好應急處置預案,適時購置準備搶修塔和搶修工器具、導線、地線、光纜、金屬工具等,編制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結合季節特點不定期開展桿塔塌陷事故演練,編制負荷切改方案。對采空區內存在地表深度塌陷情況pHgAGCsoicSi9vK7WtrW0JWoda+C8Ujh24U0Qo1eVSw=的,采取可調式加固基礎等科技手段,通過及時調整拉線和絕緣子緩解其桿塔受力。特別是對地表有電力設施的要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制定技術措施逐級審批。
(五)科學規劃電網路徑,總結推廣先進治理經驗
電網企業要將煤田情況、采空區情況等信息納入規劃參考信息范圍,改變過去單一從接帶負荷角度出發規劃重要電力設施的觀念,科學規劃變電站出線路徑,并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采空區提前做好路徑規劃預案。電網規劃建設前應告知相關煤炭企業,在不損害煤礦企業利益的前提下,煤礦企業合理規劃開采路徑,提前做好保護電力設施安全的措施。
積極探索采空區輸電線路運行維護的新方法,確保輸電線路平穩運行。當地政府應認真負起責任,將采空區范圍內的電力設施防治納入采空區整體治理方案中。具備條件的應新辟路徑,逐年逐步地將線路遷移出去;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應積極籌措資金改造加固;對基于現狀而采空區不斷擴大甚至有沉降趨勢的,政府應積極協調資金,供電部門主動提供技術工程加固方案。鄂爾多斯電業局與神華金峰煤業公司為解決好煤炭采空區與電力設施的矛盾依法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六)提升檢查監督力度,建立健全獎懲機制
各地人民政府的經濟和信息化委作為電力運行管理部門要強化對采空區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督查力度,適時監督預防治理方案的實施進度,主動制止各類不作為行為。對已經造成電力設施安全隱患的煤礦采空區,供電企業要與煤炭企業積極協商,嚴密制定治理方案,可采取澆灌、澆筑等措施,必要時可對采空區范圍內的輸電線路進行路徑改造。尚未形成采空區但開采面地上涉及到電力設施的,礦方必須預留煤柱,不得造成新的隱患。對于按照治理方案積極主動治理的企業,應當予以表彰獎勵,如評選文明單位、主要領導評選先進工作者等方面給予特殊支持;對于消極參與、不積極執行治理方案的企業,按照相關政策給予處罰,如在評選文明單位、主要領導評選勞動模范等方面給予一票否決。要把采空區治理工作與開展平安電力創建工作結合起來,要把采空區治理工作與電力行政執法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確保采空區輸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