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銅陵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所面臨的環境形勢異常嚴峻,這迫使我們必須站在全面發展和永續發展的高度,增強生態危機意識,夯實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基礎;科學編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促進城鄉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同步;完善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機制。其中,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形成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支撐是關鍵。
關鍵詞:銅陵 環境保護 生態文明
銅陵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所面臨的環境形勢異常嚴峻,如何防止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并重發展,是銅陵人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這迫使我們必須站在全面發展和永續發展的高度,增強生態危機意識,探索一條符合銅陵實際的生態文明之路。
一、以循環經濟為目標培養和發展生態工業
在經濟——環境系統中,產業結構決定著資源的消耗種類和水平,直接影響著環境質量;同時,產業結構的變動使得資源從利用效率低的產業向利用效率高的產業轉移,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數量。產業結構與生態環境雙向反饋機制見下圖。
就銅陵而言,資源、環境已經成為其發展的最大瓶頸,而銅陵的產業結構(見下表)以及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城鎮化又進一步加大了對能耗的需求、污染的排放。因此,當前銅陵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必須以循環經濟為目標培養和發展生態工業。
2009-2012銅陵與安徽及全國產業結構比較
(一)積極實踐環保新道路
面對銅陵所處工業化加速推進的客觀現實, 積極實踐“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保新道路,重點做到兩點:一是產業結構和布局符合國家、省、市主體功能區及環境功能區定位;二是排污總量、生態擾動(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維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或程度)滿足環境質量達標要求。簡而言之,就是在發展中守住環境保護的底線,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追求經濟較快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并將“環保底線”作為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政績的“紅線”,把環保一票否決拓展到各個領域,通過“底線”上的“倒逼”,促使市、縣、區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研究如何在滿足“底線”要求的前提下追求經濟的增長。
(二)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產業升級
結合銅陵的產業分析,我們認為,德國魯爾老工業區改造、“新產業化”政策尤其是注重現代產業升級發展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魯爾區的措施主要有:對傳統技術進行革新,在煤炭、鋼鐵領域采用新技術,繼續組織合理生產;加強科研開發,在區內老工業部門的基礎上,發展新型產業,重點開發信息技術、新材料、環保等12個新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創意文化及展會經濟等。20多年后,魯爾區已由第二產業占主導變為第三產業發達的地區,成功走出了“建設——繁榮——衰退——轉型——振興”之路。鑒于銅陵的三產結構,銅陵的轉型發展必須把產業的轉型放在第一位,加強工業內部各行業結構的調整,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整體耗能相對較低服務業,特別是一些新興的服務業;至于第一產業,由于其能源消費總水平一般來說比較小,降低第一產業的比重對銅陵能源消費效率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況且,銅陵第一產業的產值比重已經大幅降低到1.9%,基于農業的基礎地位,對于農業的發展不能隨便加以限制,因此,第一產業降低能源消費的關鍵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充分發揮循環經濟“示范”優勢
構筑以循環型工業為載體,農業、服務業全面參與的循環經濟產業圈。一要堅決做好舊污染源的治理。堅決淘汰和關閉技術落后、資源浪費、污染嚴重的企業,重點推進冶煉、化工、建材等污染行業的技術改造升級,全面推進漆包線生產為代表的有機廢氣污染、二氧化硫排放量較大企業的污染治理工程,實現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二要堅決遏制新污染源的出現。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高科技產品開發、生產能力;依法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堅持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對新的污染項目,在環評通不過的情況下,堅決堵住,園區也不容許進入;強力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對企業環境行為信用等級為黃色以下的繼續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開展創建市級環境友好企業活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爭創國家環境友好企業。三要大力開發“城市礦山”。 所謂“城市礦山”是指城市中各種可以回收利用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以及其他廢棄物資。開發“城市礦山”可以大大減少因開采原生自然資源和冶煉礦石所需要的能源消耗,銅陵要借鑒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把開發“城市礦山”作為銅陵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
二、以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為方向培養和發展生態農業
(一)拓展生態農業示范基地,通過示范效應帶動生態農業發展
在基礎條件較好的專業鄉鎮或專業村建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如城山現代農業示范區,白姜、鳳丹、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特種畜禽水產等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在示范區凈化產地環境,控制農藥、化肥、飼料、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通過循環的方式,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和污水,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發展;加快農業循環經濟試驗區、新橋高科技農業示范園、梧桐樹標準蔬菜園、三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4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通過生態農業示范基地標準化生產的規模經濟及品牌示范效應,以點帶面,全面帶動生態農業的推廣。
(二)結合生態農業觀光園,開發鄉村旅游
銅陵的農業觀光園建設要注意以下方面:產業布局要具有小、巧、精、全等特色,組織形式多樣化;認清觀光農業的市場定位,加大宣傳力度,努力使觀光園產生品牌效應;配合生態農業觀光園有針對性地開發特點鮮明的旅游線路、旅游項目與產品。如開發建設天門鎮天目湖漁業休閑帶、西聯鄉夢里水鄉休閑帶、老洲鄉與胥壩鄉洲島風情觀光休閑帶、鳳凰山景區山區休閑帶、新橋高科技農業示范園農業觀光帶等5大鄉村旅游線路,配合農產品品嘗、鄉村娛樂及土特產品購物等項目,建設一批觀光型、度假型、休閑型“農家樂”,爭創省級“農家樂休閑旅游特色鄉鎮”。
(三)因地制宜,創新多種生態農業經營模式
如以生態庭院或生態戶為單位的低投入模式,這對農戶經營為主而又積累不足的農村來說是最佳選擇;圍繞農業產業生態化的產業組織建設,加強龍頭企業的培育,進行“公司+農戶”等制度創新,通過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按照市場需求調整農產品品種布局和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深化對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鼓勵以市場為導向,土地向生產能手、經營能手集中,推廣以現代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自負盈虧的家庭農場為主的生態農業模式等。
三、以重點領域為主發展生態服務業
《銅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把銅陵打造成為皖中南現代商貿中心城市,成為皖中南物流中心、沿江物流區域中轉樞紐和泛長三角物流內聯腹地。” 規劃明確把銅陵打造成“皖中南現代商貿中心城市”。《銅陵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草案)提出銅陵城市性質是“國際銅產業基地,長江中下游重要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皖江地區商務貿易、休閑旅游服務中心。” 可以說,物流、商貿、旅游一直是銅陵服務業努力的方向,應該成為銅陵生態服務業發展的重點。在抓住重點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搞好服務業布局。比如,老城商業中心、天井湖區域,發展定位可以是以商業、休閑、娛樂為主導;西湖濱水區,發展定位可以是商務、會展、政務、文化、科技、教育、體育為主導;橫港物流園區、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物流園區、車站新區物流園區可利用水路、公路、鐵路的綜合運輸條件,建設商貿服務為主導的服務業;大通古鎮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山水資源豐厚,可以借此形成以旅游服務為主導的服務業;江南文化園、國際銅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可形成銅文化藝術產品研發、評估、生產、交易與展示中心。不容忽視的是,雖然服務業所消耗能源比重不大,但也會產生許多廢棄物,必須加強對服務業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同時控制高耗水、高耗能的洗浴業、洗車業、洗染業等增長速度,努力形成與銅陵資源供給能力相適應的服務業生產經營體系。
參考文獻:
[1]銅陵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EB/OL]銅陵市統計局網,2012-8-16.
[2]高原.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的沖突與協調[J].前沿,2009(9).
[3]谷樹忠 胡詠君 周 洪.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路徑[J].資源科學,2013,35(1).
責任編輯:楊再梅